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安:户籍新政实施近3年,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下降1岁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微信公号“208坊”
2019-06-28 13:06
中国政库 >
字号

“我们将用最优的创业政策、最好的发展环境,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这里梦想成真,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6月25日晚,在“2019西安大学生毕业盛典”上,面对即将走上社会的莘莘学子,西安市长李明远满怀诚意地说。

打开迎接了众多国内外政要的永宁门,用一场全国唯一的国宾级的迎宾盛礼庆贺3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人生新阶段,这样的“留人”告白,大西安并不是第一次做了。

人口,是特大中心城市的指标之一。人才,更是城市发展的蓄能电池。从2017年放宽户籍准入,两年多来,大西安“留”“引”结合,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数据显示:期间,超过115万人成为“新西安人”,其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比高达64.05%。而“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国家大力推进的大都市圈战略,是中国新一线城市有限名额之间最残酷的竞争。人口的去留,不仅在于城市管理者的告白,更在于产业的转移、升级,就业、教育、房价等宜居指数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

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人才迁移再度向西,这个窗口期,西安如何更进一步?

李明远与毕业生分享心声:因为你们,西安显得更加幸运。 本文图片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微信公号“208坊 ”

“留人”近三年,西安人口平均年轻了一岁

数据显示:加入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西安至少7次升级户籍政策。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西安户籍人口1004.9万人,流动人口317.9万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口基数扩增的同时,人口结构和人才优势也逐渐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为38.07岁,比新政实施前平均年龄下降1岁。与此同时,老龄化率下降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115万“新西安人”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比超六成。在毕业季以盛典表态留人诚意,更是大西安“人才战略”的一步好棋。大学毕业生,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留住了大学毕业生这样的人才队伍,更是给城市发展增加筹码。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中国至少已有60多座城市开启了“抢人大战”。毕业季,“抢人大战”开足了马力。除了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已经有至少25城再次升级新政,还向下延伸到高考生的“志愿填报”。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高考生来说,选择哪座城市,意味着未来很可能在这里工作生活;而对城市来说,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更是城市未来的核心“资产”。6月24日,成都、杭州、西安三座城市的官方微信平台同天发布消息:欢迎填报当地高校。

2018年西安户籍人口有两种说法。①是19年1月份西安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992.3万;②是3月份统计局公布的986.87万。图中采用统计局说法。

 户籍政策的再度放宽、针对人群的年龄降低、抢人时段更加密集,是近三年来西安“留人”攻略的显著变化。

相比同段位的“新一线城市”郑州、杭州、武汉、成都等市,西安后发力十足。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杭州人口增长数约为35万人。而西安户籍人口增长73万。

当然,人才的引进带来的是“未来潜力”,需要与之最先配套的便是就业岗位、创业环境,考量的便是当地的产业链条、经济实力了。还记得两年前,坊友发信质疑新增人口是否能真正留下。直言,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国企机制相对不灵活,就业岗位是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能进去的岗位又待不长久,“毕竟,十年寒窗不是随便去推销个化妆品就算就业了,终究会离开。”也正因为如此,西安曾经是人才培养较多和人才流失较重的矛盾双高地。

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与人才迁徙的大好趋势相应的是西安营商环境的突破提升和优质企业的纷沓而至。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最新发布的第一季度西安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95.36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42.0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32亿元,增长7.8%。须知,第二三产业是创造城市就业岗位的主要基石。这样的数据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值,而且也超过了杭州、郑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率。

人口倍增的同时,人才与产业高地逐渐凸显,西安“留人”无疑将有更大底气。

标*为2017年数据;数据口径为本专科学生数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长期来看,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是主流趋势,但同等落户条件下,产业优势大、高校数量多、大学生集中的一二线城市,高知人口吸附力相对更强。

宜居竞争力遭遇“滑铁卢”,留人更得留心!

当前,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9个。有专家称,与国际相比,中国大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1000万人以上城市的数量明显偏少。人口破“千万”只是打开了大城市发展的第一重门。人口素质、城市环境成为目前新一线城市竞争的“热门项目”。

但遗憾的是,快速增长的人口面前,大西安城市病并发症逐渐显现。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发布,西安宜居竞争力下滑27位,排全国第51名。2017年西安宜居竞争力排名还处于中上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遭遇“滑铁卢”,原因何在?专家直言:房价暴涨。“人口、人才、产业,是一个城市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把高素质人才真正聚集在一起,而不是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城市宜居指数尤为关键。

与此同时,6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发榜“创文”排名,全国省会城市测评中,西安垫底,排在倒数第二。同时严厉指出一些地方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达标、发动群众不广泛、工作发展不平衡、材料报送不规范等问题。

另一方面,毫不避讳地说。与成都相比,西安的公共交通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须知,目前,成都地铁环线已经贯通,然而西安的多条地铁线路目前还在建设中。“缓堵”压力较大。

而谈到西安的公共服务问题,最犯众怒的便是教育问题。公办学校质量多年来没有提高,大大落后于民办,公办学校的存在感不强,随着人口增长对于教育的需求量增加,西安明显供不应求。早在2018年12月,教育部特别点名批评了西安的教育情况:陕西省西安市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疏于管理,一度允许一些民办初中违规采取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点考”等方式掐尖招生,使其在体量、质量上与公办学校拉开较大差距,导致初中教育“民强公弱”,催生民办学校“择校热”,群众对当地教育工作很不满。

如果说户籍新政、人才新政是吸引人才的法宝,那么基础设施,基础公共服务就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西安要在布好人才、人口和产业的棋局同时,也得算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账。

目前西安最突出的房价、教育、交通问题,是“留人”计划必须最先搬开三座大山。

人才西迁,西安要紧抓此次“窗口期”

“西安是古城,但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西安市有60多所大学,120多万在校大学生,每年都有30万毕业生,我相信你们中间很多人将会留在这里,与这个城市携手前行,同逐梦想,共创未来。”25日晚,李明远对毕业生们分享心声。

在此,得提一个背景。学校所在地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首选城市。如重庆,据统计2015年-2017年毕业大学生留渝比例稳定在64%-65%左右,2018年有64.7%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重庆就业。在抢人大战最为激烈的2017年和2018年,985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省市仍旧是为广东、北京和上海。而陕西、湖北等教育大省,留在本地就业的学生比例都不到四成。高校云集的西安,这两年还是在不断流失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引进与流出之间,是顺差还是逆差,决定了大西安仅仅只是人才的“中途岛”,还是最终的“归宿地”。

无疑,工作岗位是第一要素。但它的背后,是产业迁徙、企业落地的“实锤”问题,一步不到位,人口快速膨胀未必能有效释放红利。因此,有专家指出:人才、人口与产业、企业是互为关系。只解决一组指标,势必不能长久。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质的企业提供岗位,人口带来的生产作用很快会被城市病的副作用消解。人的自然迁徙背后,需产业迁徙来做后盾。

从目前的全国范围内人口流向来看:东部发达城市群人口吸引力仍然较强,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全国人口迁移呈现“3+6”新格局。即“东部三大区域+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东部三大区域仍是人口主要流向地,中西部人口增长以重庆、郑州、武汉、成都、长沙和西安等核心城市为主。

在人才供给侧链条的另一面,也就是产业,也正在发生深刻迁徙。中国产业大迁移并没有发生在传统产业,而是发生在新兴产业。传统制造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地区集聚。新兴制造向地理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群逐渐崛起。有专家指出,中国正在发生的产业大迁移类似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南部“阳光地带”崛起。中国中西部核心地区依托特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产业迁移,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和相关产业链迁移至本地,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良性闭环。

人口流向:东部发达城市群人口吸引力仍然较强,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全国人口迁移呈现“3+6”新格局。

换言之,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产业西迁、人才西迁的新窗口期已经来临。

当下,西安宜商竞争力在全国表现抢眼,主要与近年来西安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西安宜商竞争力的保障。“店小二服务意识”已经在西安扎下了根,这种服务意识让到西安投资、经商、居住的人相对“有理由留下”(营商竞争力全国排名16)。但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与综合发展角度来说,在边界扩大以后要提升管理水平,尽快承接和发展配套产业,是“接得住”这次红利的关键。

毕竟,站在这一排西部窗口期的,并非西安一个,谁能留得住人才,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原标题为《 李明远:因为你们,西安更幸运!》)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