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位复旦大学退休老教授,与他给学生写下的一千封信筏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2019-06-27 15:2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如有什么问题,可随时来信相告。”今年90高龄的叶春华教授,虽已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退休多年,但仍不时与学生通信,为他们释疑解惑。

一千封,这是叶春华写给学生的信笺数目。打开其中几封,字数少的几百字,多则四五千字。均为手写,整齐划一,少有修改的痕迹。如果说,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那么,信笺已然成叶春华教书育人的“第二课堂”。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九十周年院庆即将到来之际,这些书信选编于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6月26日,《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新书首发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每信必复,热情对待,真心相告

叶春华1929年出生于浙江黄岩,曾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曾被《中国新闻年鉴》列为中国新闻界名人,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继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复旦新闻学院奉献了四十余载的光阴。

叶春华个人照片 图片来源:《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

学生张子让回忆,叶老师家中,最多的客人是学生;而他每年收到的信中,最多的也是学生的信。许多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包括恋爱、婚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就想起了叶老师,写信向他求助讨教。

这些学生中,有在校生,也有毕业生(年纪最大的现已70多岁了);有本系、本校的,也有外系、外校的;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不论校内校外,年龄大小,熟悉与否,但凡学生的来信,叶老师每信必复,热情对待,真心相告。

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的李蓉,曾追忆与叶春华相处的点滴时光。学生时代,李蓉作为班上的尖子生,深得叶老师器重。在他的组织下,李蓉成为“三人评报小组”中的一员。评报小组由叶老师亲手组建,主要任务是点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大报报道,撰写读报笔记。

叶春华给学生李蓉写下的书信手稿 图片来源:《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

在评报的基础上,叶春华鼓励她进一步有所突破:对重点文章、典型文章详细深入地去评,并开始有目的地做专题研究。一两个月一定要写一篇小型业务论文,进行报学研究、业务研究,为今后独立研究奠定基础,走出自己的路来。

于李蓉而言,他是成长道路上的“伯乐”,而他从不吝惜给任何一位愿意认真学习的学生,最热切、最善意的帮助。他曾4次去信,为一位毕业生所办的一个专题版面出谋划策,手稿逾两万字;也曾亲手替学生整理素材,将万字的办报心得装订成册。他与求知若渴的姐妹,以及她们身为矿工的父亲长期保持着书信往来,勉励姐妹身处陋室,志在四方;他还不忘奋战在一线的猫耳洞战士,为他们寄去了自己和爱人撰写的《新闻业务基础》教材,帮助战士们撰写烽火中的英雄事迹……

叶春华给新闻学院毕业生写下的书信手稿 图片来源:《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在夫人连金禾看来,从这千封书信中,不仅可见叶春华对学生的关爱,也能体现他在长期执教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理念。他说:师无常师,生无常生,亦师亦生,亦生亦师。师生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叶春华与夫人连金禾的合影 图片来源:《新闻记者》

从1990年到1997年的8年间,他给新生上第一节业务课,首先作自我介绍,学生纷纷反映,老师在第一堂课坦诚地介绍自己,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2009年,叶春华出版了他的封笔之作《新闻业务之“核”——新闻分析原理与应用》,在附录中选了12份期终考试试卷中学生所写的答题文章,并作综合点评。

为什么?他在附录中如是说:从学生大量的文章中,吸取“营养”,向学生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又是检验者、反馈者和补足者。师生互动,就是“教学相长”,就会“教学相长”,这是规律。

叶春华应邀为《小主人报》的小记者、小编辑授课 图片来源:《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表示,叶春华的书信全部是用钢笔书写的“蝇头小楷”,让人有幸一睹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儒雅风采。在书信中,有些是他反复强调的,例如“把‘准确’放在第一位”“内容第一、形式和文字是第二位的”“多了解、研究、认识社会实际等”,简洁明快、朴素直白,是大学新闻教育的“开口乳”。《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一书的出版,汇聚他毕生心血,及全院同仁、校友的共同努力。叶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高尚的师德情怀,值得所有人学习。

文可载道,信亦可载道。从2012年开始,病魔逐渐夺去了叶春华健康的体魄和敏捷的思维,迄今已住院治疗近3年。学生们一直惦记着他,有些至今依然珍藏着他的亲笔信;有些在百忙中抽空来看他;有些多次从外地赶来看他;有的每月至少来看他一次,几年来从未间断……

“这样的深情厚谊,常使我感动不已,心潮难平。”连金禾表示。身为一名教师,叶春华在物质上也许清贫,在精神上却是“百万富翁”,因为他拥有众多的学生。特别是拥有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真挚、高尚的“师友情”,这是世界上任何物质财富都买不到,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