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班|《封神》:重建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
6月12日至13日,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基地,由乌尔善执导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首次开放国内媒体探班。这一华语电影史上首部采取三部连拍模式进行制作的电影作品,自去年9月5日正式开机以来,整个剧组相当低调。
《封神三部曲》由北京文化投资出品,世纪长生天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与承制,历经近五年的筹备,立意成为“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该片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神魔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讲述一场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间旷日持久的神话战争,谱写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神话史诗。
就此次探班所见,片场中大到宫殿城池的建造结构,小到青铜器上的纹饰无不呈现出独特的“封神美学”,而现场有条不紊的拍摄秩序,多部门从容有序的协作氛围,也让现场记者感受到了《封神三部曲》所代表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成熟度的最高水准。接受采访时,乌尔善主动问记者在现场拍摄,是不是觉得特别安静?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说像《封神三部曲》这样的神话史诗类型电影,是所有类型电影里面制作难度最大的,牵涉到的技术部门非常多。剧组开机的时候,工作人员曾达到2000人以上,如此庞大的团队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大企业的规模,而管理本身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你所看到有条不紊的现场,是因为我们背后做了巨大的准备工作。”
《封神三部曲》概念海报
片场探班:有条不紊的背后,是巨大的准备工作
据悉,《封神三部曲》第一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拍摄。6月12日当天,外景片场正在拍一场杨戬从龙德殿杀出重围,通过水遁术离奇消失的动作场面。
《封神三部曲》剧组制片主任房英春介绍说,《封神三部曲》的外景片场占地高达五百亩,“这肯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外景片场场地了,全部依靠剧组自行搭建。” 值得一提的却是围拢在片场周遭的“蓝幕”。剧组在片场改装了数台挖掘机,去掉挖斗加装上拍戏用的巨幅“蓝幕”(这个概念可能大而化之了攻城盾牌的持握架构)。挖掘机本身可自走,底盘重也扛得住青岛当地的海风。如此以来按照拍摄计划移步换景,只要轻推操纵杆便可完成,一块块巨型“蓝幕”也方便排列组合或围拢拆分。
《封神三部曲》开机大合影
这一情形在电影开机当天的大合影中便可寻见,一见之下还是非常震撼。据说电影制作顾问巴里·M.奥斯本(《指环王》三部曲等片的制片人)也对这一彰显“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赞赏有加,“他在好莱坞的片场从来没见过。”《封神三部曲》制片人杜扬告诉澎湃新闻,中国电影工业化亦要本土化,“尽管导演讨厌这个‘土’字却很得意能集思广益想到了连蓝翔技校都没有的脑洞。”
随后参观的内景场地分别设置在相邻不远的影棚内,这包括在《封神演义》小说中描写到的诸多著名建筑景观:商纣王的朝堂“龙德殿”,妲己的寝宫“摘星阁”,以及最是显现二人沉湎酒色、纵情享乐所在的“酒池肉林”。其中龙德殿占地六千平米,剧组在棚内耗费5个月搭建了自己的灯光系统,灯光可以照到任何有需要的区域。在导演乌尔善看来,片场在节能、安全、可调控方面的巨大进步,正是中国电影工业化非常具体的进步,“之前没有这样大的剧组这样大规模地使用LED光源。我觉得我们拍摄的剧照、电影画面最后的质感非常出色,因为我们用8K(摄像机)拍的,非常大数据的影像,非常高精度的影像,这需要光源的质量非常好,而且整个工作起来也非常便利。”
《封神三部曲》场景细节内景中的木雕建筑和青铜器摆件颇见《封神三部曲》剧组的匠心,所有道具并不是“比葫芦画瓢”,原样复刻历史上商周的器皿,而是剧组参考商周文化元素再度创新制作的。“工序是先由毕业于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泥雕艺术家根据美术团队的设计稿做出泥雕,再由安徽歙县和浙江东阳的木雕师进行1:1大小的木雕打样,然后进行大批量玻璃钢、发泡翻制,最终使用贴金的方式,对雕件进行效果处理。”房英春介绍说剧组置景工人最多时有1500人,“其中木雕工就有800人”。由于电影将全部采用8K摄影机高清拍摄,乌尔善对场景和道具的要求是“达到博物馆典藏级”。制作顾问巴里·M.奥斯本表示:“《指环王》拍摄结束以后,道具和电影里面运用的刀、剑都成为了展品,在全球范围内办了一个博物馆类的展览。这对《封神三部曲》也是一个借鉴,希望这里的道具拍完之后可以做类似的事情。”
《封神三部曲》场景细节上述所有的外景、内景片场连同道具制造、存放库房均不得擅自拍照摄录视频。整个《封神三部曲》片场唯一允许拍照的地方,是剧组专门为培养演员马术水平而建的马场”。制片人杜扬介绍说之前国内剧组有“马队”的设置,却没有“马术组”的概念,“中国电影制作没有‘演员马’,过往在银幕上出现的马平日里可能是旅游用的,甚至耕田用的,拍摄时才拉过来。”
《封神三部曲》马场
自2017年起,剧组先后从匈牙利、德国等地购买了35匹良驹,并请来了之《佐罗的面具》《魔兽》《宾虚2016》等影片的马术指导Bill驻组调教:既是训马,也是“训人”。对于之前可能都没有骑过马的新人演员们而言,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他们不仅能做到徒手上马绝尘而去,更能不用替身在马上完成骑射、进击等动作场面。既然在此马儿是作为“演员”而存在,演员和自己的坐骑间建立互信的感情也成为必须。一天训练完毕,演员还要亲手用胡萝卜喂食坐骑,并用马刷蘸上海飞丝为马儿洗澡。如此耳鬓厮磨,就是为了拍摄时的人马合一,进退一体。
媒体见面会:创造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
导演乌尔善、制片人杜扬及制作顾问巴里·M.奥斯本作为《封神三部曲》的主创,一同出现在13日上午的媒体见面会现场。乌尔善首先对电影工业化的概念进行了细致解读,在他看来电影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大规模的生产;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也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准。”
《封神三部曲》主创合影:制作顾问巴里·M.奥斯本、导演乌尔善、制片人杜扬当被问及创作《封神三部曲》的初衷,导演表示《封神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标志,浓缩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包括经典的历史故事,商周文化的考据以及中国神话谱系的建立等等,可以说“‘封神’是中华文化的共同遗产。不应当只在博物馆里蒙尘,或者在唐人街里被肤浅地消费掉”。
众所周知,1972年出生的乌尔善可谓大器晚成。从2011年国内公映的《刀见笑》起,才真正算是侧身电影导演行列,而他之后执导的《画皮Ⅱ》《寻龙诀》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则让他一跃成为现阶段中国中青年导演群体中,能将电影的“工业化”与导演的“作者性”取得平衡的代表人物。乌尔善在2012年公布改编拍摄《封神演义》的计划,2014年项目启动。“从四十岁到五十岁,我把自己最重要的十年来赌这件事能成。”他笑言自己在开始做这个项目前还认真地做了个体检,“我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导演到一定岁数就昏聩了。我要在脑袋坏掉前,做点更重要的事。”
乌尔善坦言,相对于西方特别是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无疑是滞后的,“但不去追,就永远也追不上。特别在我有孩子后,他现在五岁了,被变形金刚洗脑。给他买礼物都买不到中国主题的,所以只能创造文创产品,希望他长大后,愿意过一个封神主题的生日。”而创作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也并非夸夸其谈。现场乌尔善介绍说自己为《封神三部曲》建立了一套专有的美学体系:以13-15世纪的道教水陆画作为基础,融合商周青铜器美学元素以及宋代文人山水画。此三者融会贯通,将中国经典美学形态以影视再创作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见面会现场,制片人杜扬表示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一直存在着些“欠账”,此次《封神三部曲》则是对电影工业化体系的一次推进乃至重建,“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理解的工业化概念分为三点:一是规范化,管理层面建立工作规则和模式,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二就是管理,怎么把这个标准化能够有序的排列组合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三是人的作用,安居才能乐业,为剧组的工作人员提供好的环境和最佳的身体状态,才能享受创作。”
另外《封神三部曲》也计划搭建较为完整的衍生体系,包含IP授权、主题乐园、游戏等产品,力主为中国电影打开新的、更为国际化的营收渠道。 “我们希望给中国电影事业能够留下点什么。希望能够沉下心来精心打造每一个细节,让每个细节贯穿起来,呈现出一个精美、伟大的作品。乌尔善导演愿意用他的艺术和他的坚持去创造,我们愿意陪着导演一起拼。” 杜扬说。
《指环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的加入,为《封神三部曲》带来了诸多宝贵经验。据说他当初曾带来了一大车资料,不吝贡献《指环王》的核心制片管理经验。见面会现场,巴里对《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体系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封神团队管理模式和各部门配合机制已经和国际团队没什么区别,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国际顶尖制作水准是一样的。”他回顾说,当年《指环王》开拍前演员们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而在《封神三部曲》片场,我曾见到妲己饰演者的表演,她的动作和神情非常像一只狐狸,这一定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揣摩和训练。”在媒体提问环节,有记者提出《封神三部曲》剧组目前依旧“雪藏”一众新人演员,“为什么不让他们上选秀节目,提前制造些知名度?” 就此乌尔善回应称在他看来“艺人”和“演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些选秀节目上的艺人是为了带货,而我们的演员则需要学习甲骨文。增长粉丝是电影上映后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不需要他们在拍摄期间就去涨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