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用“高分屏蔽生”给炒作状元降降温

澎湃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2019-06-25 12: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过现如今,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坚决杜绝恶意炒作。

羡慕“学霸”,本身是没有错。但问题是,之前对“状元”的关注常常偏离正常轨道,沾染严重的功利化乃至商业化色彩,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抑制愈演愈烈的炒作,有效遏制“抢生源大战”的现象,促使学校、家长落实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但成效有限。比如,很多省份都只向学生个人公布成绩,不再向考生所在学校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学校却纷纷在出分的当天连夜发动学生报分数、搞排名,然后宣布本校高考又取得重大突破,该炒的继续炒,该排的照常排……

在这样的情形下,广东省2012年祭出了“狠招”,高考成绩位列全省前十名,就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考生自己也查不到具体的分数。去年文理科屏蔽考生扩大至前20名,而今年则扩大到文理科前50名。云南省也推行了类似的做法。

“高分屏蔽生”能有效防范炒状元吗?

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状元”了。被屏蔽的学生,都有可能是“状元”。既然失去了聚焦的对象,自然也就无从炒作了,客观上起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一旦过了风口,谁是“状元”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暂时屏蔽高分考生的成绩,对于考生个人的志愿填报也不太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些顶尖学霸,大多在之前就已经通过种种途径,获得相关高校的垂青。即便没有任何“对接”,单凭裸分,基本上也只剩下被名校争抢的烦恼。从广东的实践来看,学生和学校很快就能适应。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分屏蔽生”虽然可圈可点,但不可能“一招毙命”。仅仅凭借技术手段,并不能彻底遏制住社会对“状元”的恶意炒作。简便易行的招数值得坚守和推广升级,如何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才是治根之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以高考综合改革助推育人方式变革,以考试内容改革引领素质教育发展,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堵不如疏。期待“状元”热的自然降温。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