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邝任农(附珍贵照片)

2019-06-17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赣南是红色的土地,也是将军的摇篮,134位开国将军是赣南儿女的杰出代表,是赣南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红土儿女饮水思源、感恩奋进、逐梦前行。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铭记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展示英雄家乡的巨大变化,凝聚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本报官微今天推出“赣南开国将军”系列之邝任农。

制图:刘平中

邝任农
1939年,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左二)和三四三旅政委肖华(左一)、邝任农(左三)、杨勇(后一)、朱瑞(后二)、王秉璋(后三)、在鲁南抗日根据地合影。
1971年5月30日,中越民航运输协定在北京重新签订。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出席签字仪式。中国民航总局局长邝任农和越南驻华大使吴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邝任农将军在南京任后勤部长时留影。
1984年夏,邝任农在北京将军楼留影。
邝任农将军与爱人牛秀珍在南京时和孩子们在一起合影。
邝任农夫妇的简朴生活。
寻乌县委党史办、县志办工作人员赴京访问老红军同志留影。前排左五为邝任农。
晚年时期的邝任农。
邝任农随同红军部队在寻乌圳下战斗后,和尾随追敌的战斗场面。(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供图)
邝任农将军故里——江西寻乌留车雁洋村.
《邝任农将军》封面照。
邝任农墨迹。

注:以上文图来自赖联明编著的《赣南将星耀中华》

图片所有权归将军后人和编著人共同所有

未经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邝任农:艰苦朴素传美名

赣南开国中将邝任农,是寻乌县留车镇雁洋村人,在工作生活上,以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著称。

日前,赣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雁洋村。一眼望去,远处的峰峦绿树掩映、茂林翠竹,宁静而美丽,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村组公路,将一座座农家小院串联起来,山明水秀,犹如一幅美丽画卷。村子中间,有一栋老房子,青砖黛瓦、石柱、木窗,这是邝任农将军的故居。1912年2月13日,邝任农出生于此,其童年时光在这里度过。岁月沧桑,故居依旧。将军故居已有些斑驳,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

邝任农原名有槐,字世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3月,他投入到震动闽粤赣边的寻乌“三·二五”农民暴动洪流中。暴动失利后,他秘密来到寻乌河角村姑姑家,后又经龙图、十八渡水转移到岽背外婆家隐蔽,并改名为邝任农。同年7月间,他和暴动领导人钟锡球、李大南等一起,在寻乌县鬼子坑组建了寻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短枪游击小组,并担任副组长。他们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本村的土豪劣绅邝渐六、邝春萱。邝任农带领游击小组潜伏在自己的叔叔家里等候了三天,准备在路上出击,因走漏了风声,没有成功。他们没有气馁,不久后根据可靠情报,在广东兴宁县的蕉坑设下埋伏,缴获了寻乌县留车镇土豪陈剑月、刘石六从广东购回的3支短枪和一批子弹,一举打出了游击小组的声威。

1928年9月,以寻乌短枪游击小组为基础扩建的赣南工农革命军第二十一纵队,在寻乌县黄沙西云庵成立。1929年夏,寻乌第二十一纵队的一、三中队改编为广东东江红军第五十团的两个营,留下一个中队改编为寻乌县赤卫总队,邝任农任总队长。

1930年11月,寻乌县赤卫总队编入红军第三十五军,邝任农任军部军需长。1931年10月,红三十五军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师,邝任农任师部经理部部长。1932年7月,独立三师编入红军第二十一军,他改任该军供给部部长。随后,他曾任红三军团第五师供给部部长、红三军团供给部部长。

长征到达陕北后,邝任农参加了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后勤部长,山东鲁南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鲁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解放济南的战斗,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济南执行小组中共代表,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邝任农历任国务院交通部副部长,民航总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各一枚。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工作生活中,邝任农以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颇为闻名。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到医院看病包中药的纸,还要捡起来写字,舍不得丢掉;一件大衣补了七八个补丁还在穿;将军夫人穿的袜子,也是破了后再齐头剪下密密缝好再穿;凡外出视察或参观考察,均严格按中央的接待规定办……但邝任农却热心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曾牵头兴建雁洋水电站,主动捐款修建小学、造桥修路、兴建村烈士纪念塔等。

雁洋村曾为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如今已发生巨大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邝声波介绍,近年来,该村利用科学技术改良土壤,发展大蒜、花生、红薯、百香果、龙脑樟、软籽石榴等,组建了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87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同时,该村引进企业开发石崆寨旅游景区,建立了“1+3+N”旅游扶贫模式,确保全村贫困户分红增收。2017年底,雁洋村退出贫困村。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万元。(谢世金赣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萧森相关史料由赣州市委党史办提供)

来源:赣南日报综合《赣南将星耀中华》

编辑:黄松林实习生陈康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 推荐阅读 ▼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