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型关战役的另一面:72师434团千五将士的壮烈殉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迅速占领平津地区,兵锋剑指山西。
为应对时局,国民政府于8月6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最高国防会议,商讨对日作战计划。阎锡山在日记中记载:“扶病再飞京,愿不虚此行。愧我无特识,何勘策太平。”会议在紧张中匆匆结束,阎锡山在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谈话中,阐述了从政略、战略、战术等方面对日抗战的设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并没有找到对日作战的方法。
8月16日,南京国防会议下达总动员令,决定建立战时体制,自1937年8月20日起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山西、绥远、察哈尔被划为第二战区,阎锡山就任战区司令长。
8月25日南口失陷,8月27日张家口失陷,至此平绥铁路被日军打通。随即日军以“钳形攻势”,一部延铁路西进,另一部由怀来、蔚县方向进攻,向晋北重镇大同气势汹汹而开。8月28日,阎锡山移防太和岭口,筹备大同作战。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半途而废的大同会战
阎锡山判断日军的主力应该沿平绥铁路西进进攻大同,他希望把战局限制在与雁门关以北地区。晋绥军随即作出部署,以一部在蔚县、平型关及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部队在大同附近集合,准备与日军决战。
战局瞬息万变。日军相继占领天镇、阳高一线,天镇、阳高的失陷动摇了阎锡山大同会战的决心,大同会战摇摇欲坠。同时日军察哈尔兵团长驱直入,此时,大同城防守空虚,时任晋绥军将领的王靖国向阎锡山告急并建议大同“无死守价值”,阎锡山下令弃守大同,炸毁御河铁桥,南撤广武、雁门关一线。
1937年9月13日,关东军蒙疆兵团在未受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晋北重镇大同。从天镇失守到大同沦陷仅十余天时间,日军便突破了晋绥军的第一道防线,使晋北门户大开,华北战局陷入危机。
阎锡山认为晋北军事上的重大失利,都因负责防守大同门户的天镇县守军61军军长李服膺的缘故,于是下令将李拘获并押送军法执行监究办。李服膺于9月30日被押赴太原,后被押赴太原东门外校场于1937年10月4日被枪决。
李服膺部奋战数日,后接命令撤退,却被阎锡山以“擅自撤退”为由枪毙,是为抗战以来被枪毙的第一位军长。大同会战的流产并非李服膺撤退之故,李部忠实地执行了阎锡山防守天镇城的作战任务,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后来阎锡山所部退至临汾时,有个宣传队在陈长捷部演“枪毙李服膺”的话剧时,有人当场挺身登台,剥去衣服说:“我就是李服膺部的排长倪保田,你们看,老子们不抗战,这上下四处刀枪伤是如何而来的?仅我400团伤亡就八九百,那是谁打的?”在场官兵大哗,剧团当众道歉,以后阎锡山再也不让演这个戏了。军长被含冤枪毙,其所部官兵抵抗日军的决心更加强烈了。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大批的日军直奔内长城一线而来,此时的中国抗战,已经不是之前的军阀各守一省,大批的中央军、川军、西北军、八路军正源源不断地开赴山西战场。
大同会战流产之后,阎锡山及第二战区也作出了新的部署,将战区主力全面撤至内长城一线集结防守,此时的日军也调整了意图,采取两路“合击合进”的“钳形”迂回战术。妄图先占据平型关及其长城线一带,进而南下夺取恒山战略中枢,直取太原,此时平型关一线战势便成为了双方焦点。
1937年9月中旬阎锡山亲临内长城太和岭口召开军事会议,统调晋绥军近7万人,分别于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阳方口等地进行“口袋阵”作战,计划于内长城线以内歼敌日军。然而形势再次急转直下,日军9月17日占领浑源,20日攻陷灵丘,21日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便开始直扑内长城线南端的重要关口平型关而来。
晋北抗战事关山西事,也事关华北抗战全局,这一次阎锡山将全部家当都摆了出来,欲与敌殊死一搏。为表明抗战之决心,他在日记中记载了给当时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遗呈”一封:
窃以此次对日抗战,必须走上民族革命途径,使此次战争成为民族革命战争,方能博得最后之胜利,所谓民族革命战争者,在使敌人虽以武力战胜之后,但亦不能以开科取士之旧方式,一纸告示遂而统一我国家。欲达此目的,必须集合全体爱国志士,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使全体民众有明确的认识,坚决的决心,一致的行动保有持续作战的能力,最后胜利始能有把握,日本今日之武力本身不足以统治中国。我若能走上民族革命之途径,在军事上无论如何失败,但最后国家必能存在,否则单凭武力成为弱国对强国之战争,军事上一旦失败,民众势将沙散,敌人传檄而定,我既无以立国矣。
在此之前也有另外一支部队跨过黄河直奔抗战前线而来。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4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副师长萧克等奔赴太原会见阎锡山,与其商讨八路军入境后的活动区域及作战计划等问题。
9月7日,周恩来等亲赴太和岭口会晤阎锡山,双方就中共中央及毛泽东意见达成如下内容:八路军准备在太行山北段区域布防,以此为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并提出了八路军入晋作战所需的物资补充等内容,阎锡山均表示答应。
9月22日,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急进,八路军于9月24夜由冉庄向白崖台进发,于拂晓之前达到阵地。此处名为乔沟,原为1930年代阎锡山所修建蔚县—代县的战备公路,称“蔚代公路”。蔚代公路在此处进入一段长约数里的深沟之中,沟壁两侧落差约几十米,沟壑纵横,公路在此向西侧延伸,经东西跑池、线洼口、鹞子涧、迷回等村直通大营镇。沟口北侧入口处有一小村名曰小寨,可通灵丘、东河南、蔡家峪等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是日军机械化部队必经之处,也是一处伏击的最佳战场。
八路军343旅685、686团,在小寨村与老爷庙一线布成一个“口袋阵”,准备担任主攻任务;687团,进击灵丘方向,负责警戒和断敌退路;688团作为预备队。9月25日凌晨,日军一部进入115师伏击圈,八路军居高临下将敌人切为数段,经过激烈的战斗,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
平型关战役经过要图
鹞子涧之战
此时在长城线以西,2141高地、团城口、线洼口、大南山一线,由国民革命军21师、84师、72师等组成的防线,也正遭受着日军猛烈的进攻,其中整个战役的焦点便集中在了1930高地、线洼口及其长城线一带。这一带是被日军称为“平型关口”的地方,两侧山势如壁,长城在这里沿山势而下,天然汇聚成了一个山坳。此处筑有两座烽火台,扼住山口,实为一处要塞所在,从地理上来说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自然地貌。
更为重要的是,1936年通车的蔚代公路正是由此处山谷中通过,也就是说,日军机械化部队及补充后勤部队则必须由此经过,这样势必就造成了敌我反复争夺互有攻守的一种战场态势。而在线洼口西侧的鹞子涧村,则位于六郎城、迷回村、东西跑池、团城口、2141高地为圆的中心点即可向四周发起攻击,又可以牵制日军南下的作战计划,无疑则成为了此区域内的战略支撑点,以及双方寸土必争的焦点所在,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平型关、线洼梁一线,除去守军84师付出重大伤亡外,晋绥军72师434团的几乎全团殉国,可能是平型关战役中最为惨烈之一幕。
程继贤(1910-1937),山西太谷人,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3期,时任陆军72师434团上校团长。434团在抗战开始时,奉命于山西北部看守国防阵地,未随72师奔赴南口抗战。大同会战开始后不久归建于李服膺部,辗转避战,深以为耻。后72师自南口横岭突围回到雁北,该团才复归建制。其后不久李服膺被枪毙,全团上下皆难平忠愤,屡次申陈攻打前锋。
程继贤
到了平型关前线之后,全团士气高涨,先解救出被围71师一部,又相继占领鹞子涧,扼住山隘,将长城线东西两侧日军分割开来,并将团城口、东西泡池之敌隔开,占领其后方高低,威胁其行动,在局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战场态势。
程继贤还派军官斥候向大、小含水岭进出,和八路军取得联系,准备绕至日军侧后方,进行牵制袭击;同时又派出一营打通和71师一部的联系,协同主力向团城口阵地出击,后因71师一部畏缩不前、支援不力搁浅。更为遗憾的是,71师因判断敌情失误,竟然在未和处于鹞子涧的434团联络后,趁机南移,以致造成该团更形孤立突出,陷入日军包围。
1937年9月28日,团城口一线阵地失守,日军攻占1386.6高地之敌,借以掩护并瞰制鹞子涧而转移北向,和从团城口循公路南攻之敌,夹击突出于鹞子涧之434团。全团陷于重围,团长和两名营长分途应战,均亲挥手掷弹同士兵一起和敌人拼杀到最后,团、营以下官兵全部力战殉国,仅在六郎城附近监视日军一部的一营脱逃百余人。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军六十一军八年抗战史实》记载:“我434团团长程继贤率部在鹞子涧附近。奋勇突入敌阵与数倍之敌相搏斗,反复冲杀,毙敌无算,弃尸盈野,山河草木皆为变色,终以势孤力尽,身批重伤,与引吭高呼后,以最后一弹自戕殉国,所率二营长傅占魁、三营长梁世荣以下官兵亦均壮烈牺牲,无一生还,其烈气英风,殊堪景仰。”
1937年9月28日,日军以重兵进攻茹越口,203旅旅长梁鉴堂率部奋战不支。9月29日,日军进攻铁角岭阵地,梁旅长率军与敌鏖战全体官兵壮烈殉国,随后日军占领繁峙县城,此时日军已攻破内长城防线,阎锡山深恐通往五台山的道路被切断,同时他抵达五台山台怀镇。
9月29日阎锡山在他的日记中写道:“雪天彻夜走清凉,飞灯光耀遍山梁,老人途中迟行进,徒步泥泞衣带霜。”
9月30日阎锡山正式下达了由内长城线全线撤退的命令,至此平型关战役结束。
鹞子涧、线洼梁、团城口等战场遗留物
八十年后,我们翻阅此段历史,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评价一段历史应该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434团巨大牺牲背后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84师数日苦战,全师伤亡殆尽,阵地被日军所突破,前来增援的中国军队则处在被日军分割、包围的困境中。在此危急时刻,72师及时投入战斗,434团作为前锋一路冲杀,先后解救了被围困的友军,又相继攻占各鹞子涧等要地,直接扭转了整个战场的被动态势,打通了战场各个位置的的联系。后由于战场指挥配合不当,导致434团孤军被困乃至全团殉国,但434团仍将战线推至团城口一线,为中国军队的全线反攻打下了基础。虽然日军突破茹越口,导致中国军队后路被切断,进而使整个平型关战役功亏一篑,但程继贤团的忠勇仍然是抗战时期军人的表率,也昭示了民族的不屈精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