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震后需警惕八大负面舆情爆发

2019-06-19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陈安庆

1、新闻媒体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有节制,及时跟进有意义,但不顾场合,在抢救伤员紧急时刻采访,不值得提倡,要等伤员稳定下来,条件允许再做采访。很多现场采访的摄影记者和视频拍摄人员,不顾及伤者身体情况,再次撒盐,从黑暗废墟中抢救出的伤者惊魂未定,强行用闪光灯拍照。

2、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师进行,以免操作不当,对受灾人群造成“二次伤害”,很多业余的心理咨询师为蹭地震热点,借救助宣传营销自己,不着调的心理创伤干预,会给受众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3、一些志愿者虽然一腔热血奔赴前线灾区,但是往往未经系统训练,不但面临着自身危险,反而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带不来半点帮助,你什么都不带,来干什么?志愿者虽然热血盈胸,恨不得冲到前线,手刨肩扛挖出废墟中的伤者,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但救援知识的缺失,情绪的难以自控,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坠石如达摩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自身安全不能保证,何谈帮助其他受灾人群?

4、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值得肯定,但先前郭美美事件依旧如梗在咽,灾区捐款问题饱受争议,很多人宁愿买物自己开车送过去,也不愿意交由中介捐助款项。捐款捐物时需了解慈善机构是否正规,捐赠流程的透明化,公示各个细节,财务公开,让大家知道所捐助的财物,是否真正到了受难的同胞身旁,而不是被贪腐者私吞、变卖、贪污掉了。

5、短视频直播平台需要警惕某些”想红的小网红“到地震灾区蹭热点,搞虚假的献爱心,哗众取宠,消费苦难和灾情,很多商家借势营销,搞事件营销,植入品牌和广告,吃人血馒头,如销售商张贴地震海报照片刻意煽情,售卖商品,搞地震促销等,实际上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6、警惕《企业地震捐款排行榜》等背后的真实利益动机。心系灾区,为受灾群众尽力,献爱心捐赠行为本身,值得称道和发扬,但是不应附带商业动机。要警惕某些商家利用关注,利用公众善良和同情,把捐赠当成包装形象的手段,把施善作为提升知名度的伎俩,把排行榜作为商业营销噱头,需要警惕。

7、在捐款时要防止逼捐,慈善和救助是一种自愿行为,是一种爱心,不应道德绑架,要警惕地震慈善捐助中的所谓“铁公鸡排行榜”、”一毛不拔排行榜“,一些好事者在道德绑架的推波助澜下,在网上兴风作浪搞所谓的耻辱榜和黑名单。在群体压力和网络暴力下,被迫捐款、强制捐款、捐款竞赛、高调捐款等暴力慈善行为,都需要警惕杜绝。

8、要警惕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刑事法律问题,如建筑物毁损责任追究问题、趁灾网络造谣、非法经营、灾民哄抢救灾物资等行为。

总之,应急响应要统一指挥、社会力量要有序参与、应急决策权力要下放、社会动员必须理性,满足群众知情权的同时,注重地震舆情应对、防微杜渐,运用传播、沟通、提示等,对社会公众舆论进行疏导、引领和调控。

(作者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