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沿海大省江苏有了“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相对落后局面待解
沿海省份江苏,终于有了自己的“海洋大学”。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权威渠道获悉,教育部日前已发函同意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6月18日上午,连云港发布客户端也发文报道了这一消息。
淮海工学院地处海滨城市连云港,当地更名愿望由来已久。此前,沿海省份广东、山东、浙江、辽宁等都有“海洋大学”,江苏一直缺位。
江苏海洋大学获批设立对于江苏来说有着“破局”的意义。官方数据显示,同为沿海大省,广东省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已逼近两万亿元,山东也已达到了1.6万亿,而江苏尚不足8000亿。业界认为,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已成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桎梏。
升级之路
淮海工学院官网显示,该校成立于1985年,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两万余名。学校下设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2007年,《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就提出,积极发展江苏海洋高等教育,“加快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
2016年,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被正式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据淮海工学院官网,2018年,该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的前进方向。
今年2月,连云港市长方伟调研淮海工学院,并在学校就地召开更名江苏海洋大学工作现场推进会。
方伟表示,要提高站位、立足长远,解放思想、拓宽办学思路,为实现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今年5月下旬,教育部在其官网公示了11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并获得通过的高校名单,其中有淮海工学院,拟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澎湃新闻从教育部有关批复函件中看到,新设立的江苏海洋大学系多科性本科高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为22000人。
教育部要求,江苏海洋大学要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紧密对接区域海洋新兴产业,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地方需要
江苏海洋大学的获批,填补了江苏海洋高等学校的空缺。
目前,沿海省市中,广东有位于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辽宁有大连海洋大学,浙江也在2016年迎来了浙江海洋大学。
上海也有上海海洋大学,山东青岛更是拥有“国字头”的中国海洋大学。
无论从地区生产总值和海岸线长度来说,江苏都称得上沿海大省。但从海洋经济数据看,江苏海洋经济在沿海省份中并不处在“第一军团”。
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数据,2018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达76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左右。
相比之下,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93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近20%。
此外,山东、福建的海洋生产总值均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浙江2017年的海洋生产总值就已达7600亿元,也走在了江苏前面。
今年5月,《中国海洋报》发文称,中国“海洋大学”的数量还不够。文章以江苏为例,江苏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但海洋生产总值的排名却长期落后。
文章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因此,建设海洋大学,培养高端海洋人才,已成为支撑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而从连云港市的角度,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也是连云港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方大港的客观需要。
江苏9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较多的基岩和沙质海岸的连云港,被认为是江苏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市。但和日照、青岛等兄弟沿海城市相比,连云港的发展相对滞后,其地区生产总值在江苏仅列倒数第二。
去年3月,江苏省委研究室的申斯春等专家,在调研有关“如何把连云港搞上去”的课题中提出,连云港要结合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重点支持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江苏研究院(连云港)、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等等,对现有部分高等院校进行升格,扩大办学规模,提升人才培育水平。
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志刚表示,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强国”如今也已是国家战略。
赵志刚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江苏海洋大学要立足江苏,更要关注全球,为国家战略服务,研究海洋文化,凝聚海洋智慧。
名称之变
所谓“学院”和“大学”,名称之变会带来何种变化,又如何避免“换汤不换药”?
淮海工学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学院”和“大学”的差别自然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完成更名后,平台会更高,获得资源的能力相对会更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也会更大。
据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上,“大学”比“学院”的要求都更高。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达到了一定的实力,“学院”方可升格为“大学”。
“更名后,最重要的依然还是内涵的建设。”淮海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校更名热已持续数年,一直以来也一直是外界热议的焦点。
有评论认为,一些高校却是具备了上行发展的实力,有崛起的雄心,申请更名符合实际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评论认为,更多高校申请更名背后,往往是处于利益驱使和面子冲动。因此,各大高校应当专注于内涵提升,注重教育个性和特色,而不是“随波逐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