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④离异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

张春泥
2019-06-21 08:27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以中国离异家庭的特征和对子女养育投入模式为背景下,离异家庭的少儿发展状况如何?是不是中国如同西方国家一样,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诸多方面都比完整家庭的孩子表现更差呢?

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少儿问卷提供了丰富的评价少儿发展状况的变量,本文将这些变量分成四个方面:学业与在校表现、心理特征、社会交往和越轨行为,并从这个四个方面来比较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少儿的差异。

学业与在校表现

学业和在校表现是评价这一阶段少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CFPS样本中10-15岁的少儿绝大多数处在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的差距已经开始显现出来。CFPS采集的少儿学业和在校表现数据一部分来自孩子自己的回答和自我评价,另一部分来自家长或主要照料人对孩子学业表现的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似乎没有表现出西方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在各项学业指标上与完整家庭孩子存在突出差距。

在孩子自我报告的近期考试排名、家长评价的语文和数学平时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进入重点学校上,三类离异家庭的孩子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没有显著差异,至少没有发现在优等生中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少,也没有发现在差生中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多。在是否担任班干部或学生干部、对学校和主要任课老师的评价上,离异家庭的孩子也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无异。也没有证据显示,离异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期望显著较低。

反而,生活在离异单亲母亲家庭的孩子甚至在个别学业指标上表现得显著更好,如他们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更小,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如果不考虑家庭特征,离异单亲母亲家庭的孩子在CFPS字词测试上的表现更好,但如果置于同等家庭条件下比较,这一优势就变得不再显著。

相比之下,离异单亲父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在个别学业指标上却不及完整家庭的孩子。离异单亲父亲家庭的孩子自我评价的优秀程度和学业表现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在CFPS字词测试中的得分也显著较低。

重组家庭的孩子虽在各项主观和客观上测量的学业表现与完整家庭无显著差异,但是他们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更大,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却显著少于完整家庭的孩子。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也是少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研究显示,包括心理调适、自律、自信、自尊等方面的非认知能力对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认知能力。CFPS提供了一系列量表来测量少儿的心理特征,包括良好行为量表、自觉性量表、反映自信与自我尊重程度的自尊感量表得分、自控能力量表、测试心理健康的6项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和流调中心的抑郁量表等。

统计分析显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生活在离异单亲母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在自尊感、自控能力、良好行为、自觉度、主观幸福感、自信度和心理健康上不及完整家庭的孩子。仅离异单亲父亲家庭的孩子在自控能力、主观幸福感和自信度的三项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但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自觉度、自尊感和良好行为上仍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无异。

人际交往

CFPS提供了一些对少儿人际交往状况的测评,主要包括社会信任、烦恼时的倾述对象和自评的人缘关系。这些变量一方面反映了少儿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能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少儿获得社会支持的状况,尤其是来自父母的社会支持。

在人际交往上,我们看到离异单亲母亲家庭的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上,以及一般的社会信任度、人缘和烦恼时的倾诉对象上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无显著差异,离异单亲父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在一般的社会信任度和对父母的信任度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此外,离异单亲父亲家庭的孩子对自己人缘关系的评价上也显著不及完整家庭的孩子。

越轨行为

CFPS采集的少儿越轨行为数据包括是否抽烟或饮酒、是否去网吧玩游戏,是否旷课或请假,以及是否"早恋"。虽然10-15岁的孩子交男女朋友在严格意义上不算越轨行为,但在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小学和初中生谈恋爱还为时过早,而且也很可能与其他越轨行为相联系。

CFPS数据仅显示,离异单亲父亲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去网吧玩游戏,但在其他的越轨行为上并没有显著多于完整家庭的孩子。离异单亲母亲家庭和再婚重组家庭的孩子在上述越轨行为的发生上均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无异。

从以上的经验证据看,父母离婚对少儿的影响尽管存在,但仍是相对有限的。不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未必这样看。在一个主流观念仍然偏向双系抚育的社会,很多人仍然认为父母离婚之于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甚至在出现严重的婚姻矛盾时,也有人认为为了孩子,父母也不应该离婚。当CFPS问及少儿家长的养育观念时,约有85%的家长认同或非常认同“离婚总是对孩子有害”的观点,约六成的家长对“为了孩子,父母即使婚姻不幸福也永远不应该离婚”的说法持认同或非常认同的态度。这背后似乎隐含着一个假设:一个争吵不休、残破不堪的婚姻,也比让它解体,更适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延伸到婚姻“围城”内的矛盾,研究完整家庭中的父母矛盾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

历次CFPS会向10-15岁接受个人问卷访问的少儿提问“过去一个月,你父母的争吵次数”。历次调查中,约七至八成的完整家庭少儿回答父母过去一个月没有争吵过,大约10%至18%的父母一个月争吵1次至2次,还有4%至10%的家庭父母频繁争吵(1个月吵3次或以上)。如果聚焦在至少接受过两轮次这道题调查的少儿(3017名),大约只有35.4%的少儿在每次的回答中均表示父母过去一个月从没争吵过。换言之,65%的完整家庭父母有过让孩子观察到的争吵。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状况如何?

我们首先来看父母争吵对少儿子女学业的影响。在CFPS少儿样本中,控制家庭和少儿个人的特征下,父母争吵次数对少儿各项学业和在校表现的效应系数。在研究家庭结构与这些学业和在校表现指标之间的关系时曾发现,离异单亲父亲家庭和再婚重组家庭的子女仅在极少数指标上表现不及完整家庭的子女,而在此处研究完整家庭中父母争吵与少儿学业和发展表现时我们却看到,父母争吵对多项子女学业指标均有负面的影响。

从上图可见,父母争吵越多,子女的教育期望越低、自评优秀度越低、自评学业表现越差、感知的学习压力更大、学习时间更少、对学校和老师的满意度越低、学业排名在班级后25%的可能性越大、家长也越容易评价这些孩子的语文和数学平时成绩越差。

父母争吵次数越多,子女的自控能力和自觉性得分更低、良好行为越少、主观幸福感和自信度也较低、心理疾患和抑郁的风险越高。而上述大多数心理问题是在离异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中未能明显观察到的。

父母争吵虽然未显著降低孩子的社会信任度,却降低了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亲子关系也会因为父母的夫妻关系而变得脆弱。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少儿更可能展现出一些越轨行为,如更可能抽烟喝酒、更可能旷课请假、更可能去网吧玩游戏,也更可能早恋。

上述经验证据表明,在完整家庭中,父母的争吵几乎对少儿存在全方位的不利影响。虽然婚姻摩擦不可避免,但父母婚姻矛盾是否影响到子女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将冲突恶性的一面展示于子女面前。CFPS对父母冲突数据的采集是基于少儿的汇报,虽然回答的误差是存在的,有些情况下的争吵也并非意味着父母感情不合,但这些争吵无疑是少儿已经观察和体验到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徐安琪等人(1987)在上海的调查中发现,63%的学龄儿童亲历过父母离婚前的频繁吵架,59%亲历过父母经常或偶尔打架。其访谈发现,大多数父母在离婚前的争吵或打架时没有有意避开子女,而不少监护人则认为没有避开孩子是因为当时孩子尚年幼无知。不仅如此,一些父母不仅争斗时不避开子女,而且还在子女面前互揭阴私、相互诋毁。虽然目前还不了解如今完整家庭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争吵的情况如何,但从CFPS来看,即便到如今,仍有许多中国父母在婚姻冲突中没有刻意避开孩子,而父母争吵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中国社会上仍然有多数家长认为即使是为了孩子也应该忍受婚姻中的不幸、避免离婚。但从CFPS提供的证据来看,这种看法很可能夸大了离婚对子女的伤害,却低估了婚姻冲突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当父母的婚姻无法正常运转时,频繁的家庭冲突对子女的影响可能更为全方位。这意味着当家庭冲突发生时,父母应当有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卷入冲突。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孩子来说,父母“吵而不离”有时候未必是比离婚更好的选择。

[作者张春泥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文章选摘自《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第十一章"离异家庭中的少儿"。]

    责任编辑:吴英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