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写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晚唐才子罗隐,与温州有难解情缘

2019-06-15 1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罗隐笔下。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以辛辣讽刺为主要特色的诗文作家,首推罗隐。
罗隐与温州有着特殊的情缘,清乾隆《温州府志》记载罗隐“负才不第,流落永嘉,到处题咏”。他曾留下与华盖山、永嘉大若岩、乐清雁荡山有关的诗文。

罗隐有“江东才子”之名,《唐才子传》称他“少机敏,善诗文,诗笔尤俊拔”。罗隐在民间有着唐代任何其他重要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他在温州各地留下多处民间传说,大罗山至今仍有罗隐洞和罗隐寺。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县(今杭州富阳新登镇)人。罗隐年少苦学,夙慧能文,诗文皆峻拔,科举生涯长达二十八年,共考了十多次,终未登第,史称“十上不第”,久不得志,于五十五岁时才受杭州刺史钱镠器重。

留下多处民间传说

温州各地至今留有大量与罗隐有关的遗迹与传说:

如大罗山有罗隐洞和罗隐寺,传说是罗隐隐居之所。还有罗状元(罗大师)墓,人们以为罗隐虽未及第,但才比状元,故民间称其罗状元,这也是各地众多的罗隐墓之一。

清末学者、瑞安人张棡的《游大罗山各胜景》文中,曾写到罗隐洞洞内之庵,以岩为盖,庵后有小佛寮,内塑僧像者三尊,一即俗传为罗隐状元者,旁立石碑一个,上刻“江西南昌府罗状元罗隐硐之神位”。

张棡认为“鄙俚可笑,决是俗人所为。本邑志乘相传唐室后裔李集避乱而隐居大罗山,改名刘冲,自称罗隐秀才,栖居洞内,故今有罗山秀才垟”。其实民间传说中,本为罗隐,只是后来在流传中才变为刘冲。

在大罗山化成洞旁,还有一株生长于1200年前的古山茶,植于唐末,相传罗隐酷爱花木,该山茶即为罗隐所植。

化成洞旁的千年古山茶

除了大罗山之外,如今的瑞安、永嘉、泰顺等地,也流传众多以罗隐为主角的民间传说。

写有多篇温州诗文

罗隐与温州的交集不少,特别体现在多篇诗文当中。

一是与高僧辩光。辩光,字登封,俗姓吴,永嘉人,唐末书法家,高僧。唐乾宁四年,罗隐有送辩光应诏上京的诗《送辩光大师(师以草书应制)》:“禹祠分首戴湾逢,健笔寻知达九重。圣主赐衣怜绝艺,侍臣摛藻许高踪。宁亲久别街西寺,待诏初离海上峰。一种苦心师得了,不须回首笑龙钟。”

此外,他的诗集中还留下送温州杨道士回家的诗《送杨炼师却归真诰岩》:“宦途不复更经营,归去东南任意行。别后几回思会面,到来相见似前生。久居竹盖知勤苦,旧业莲峰想变更。为谢佯狂吴道士,耳中时有铁船声。”真诰岩即永嘉大若岩,陶弘景在大若岩著《真诰》,故大若岩又名真诰岩。竹盖即盖竹山,在乐清,有盖竹洞天,俗称杨八洞。莲峰即莲花峰,永嘉天台山十二峰之一。

乾隆《温州府志》记载罗隐的文字书影

罗隐还留下送道士程紫霄东游并寄温州华盖山主人的《送程尊师东游有寄》:“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且凭鹤驾寻沧海,又恐犀轩过赤城。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旎兼合见东卿。劝君莫忘归时节,芝似萤光处处生。”华盖峰即温州华盖山,道书以为第十八洞天。罗隐在诗中流露出隐居温州的想法。

罗隐还有《忆雁山》诗曰:“天下名山雁宕,人间胜景龙湫。我欲乘闲到此,携僧竹院同游。”罗隐因访吴畦而写有文章,其中写道“访龙湫之胜,舟子急于行,未获登高穷康乐游迹,然最高处层峦矗霄汉,青云梯已在望中”,两相对照,与其行迹相合。

来温州寻访吴畦

在温州,罗隐晚年奉吴越王钱鏐之命,来温州瑞安寻访寓贤吴畦(原同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的故事,流传甚广。

吴畦(840—923),字祯祥,原籍会稽山阴(今绍兴),泰顺早期开发始祖,以道德文章闻名于时。吴畦因破黄巢有功,又在治理黄河上获得认可,后官拜谏议大夫和太子太保。但因朝廷奸佞当道,吴畦愤然告老还乡。

他晚年隐居瑞安安固库村(今泰顺库村)时,罗隐正在钱镠府内担任镇海节度掌书记一职。

相传当时政治局势动荡,人才缺乏,钱镠有意起用吴畦辅政,于是特遣罗隐于天复四年(904)去说服吴畦出山。罗隐经婺州、丽水至安固,换船溯飞云江而上抵达今泰顺境内的交溪,然后弃船登陆,往东白云山方向步行。路过莒江,“仰视白云山,高入云表,下有旷野数十亩,桑麻殊胜,中有民居百十家”。“居三日,冀有所遇。既闻此山绵亘甚广,村落尚十余处”。

但吴畦无意出山,便离家访友,有意回避与罗隐的会面。罗隐返回后,将这次奇遇写成《罗江东外记》。

清泰顺人林用霖,辑有《罗江东外纪拾残》,其中一则是罗隐记载自己奉吴越王钱鏐命寻访温州寓贤吴畦(泰顺库村吴氏始迁祖)出山辅政的经过。朴学大师孙诒让认为《罗江东外纪拾残》为伪作,提出八则证据质辩,认为该书提到的事件,发生时间均在罗隐死后。

《罗江东外记》(选子泗溪《林氏宗谱》

但此书描写了独木舟史实:“癸巳,易舟。舟以巨木半之,刳其中,小仅容五六人。二舟子拄篙,邪许而进。舟首有孔,遇滩则横木于孔,一人立水中肩之。”

温州在历史上造船业很发达,可是这种流行于史前的古老独木舟仍然被使用,后人一直怀疑。1960年,温州市西山净水村边出土四艘独木舟,一直被当作史前文物。1982年10月,温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回温,得知此事,就亲自把实物标本带到北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用碳14断代法测定,其最终鉴定出确凿的制作年代为唐代。该独木舟用单根粗大树干制成,坚实无缝,近首尾对称方形铆眼,与罗隐文章所描写一模一样,这是只有当时亲历者才能记载,作为清末的林用霖根本不可能有此虚构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必要虚构这样的桥段。因为唐代温州流行独木舟史实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造假也不会还原如此逼真。

清代史学家徐鼒颇推重此书,其《叙》称:“订坠阐幽之功,盖不朽之盛业矣。”同时指出“然传闻失实亦不免矣”。孙诒让告诫:“其中有吾温遗事,他日必有信其书,而据以补史志之阙者,余故疏通证明之。”

对此,文史专家认为,此文有关“吾温遗事”还是可以“补史志之阙”的,尽管可能不是罗隐的作品,但此文应是与罗隐时代稍后的文人的杰作,值得参考。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文字:潘猛补林鸿麟

编辑/版式:周斌杰

大家都在看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

”分享给更多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