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鉴赏|御窑厂出土器物,实证“空白期”瓷器的多彩面貌
“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举办,以景德镇御器厂发掘出土的器物以及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并向国内外26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借展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品涵盖传世官窑瓷器、明御器厂出土器物和标本、各地分封藩王相关瓷器以及民窑瓷器,总数达285件/组。澎湃新闻精选其中重点藏品若干,分上、下两篇予以详细介绍。
还原历史——御器厂出土实证
1988年景德镇御窑考古发掘初步证明了正统到天顺的所谓“空白期”并不空白。2014年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更使局面呈现了清晰的景象。这里展出的170多件(片)器物及标本,均为这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的已在传世品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器物,但还有很多器物不见产品传世。如青花大绣墩,传世未见发现,是这一时期的特殊形制器物。青花瓷枕也是十分罕见的官用瓷产品。整体而言,空白期瓷器烧造品种丰富,不逊于前朝甚至后代,这充分反映出从明初以来景德镇官瓷烧造有一个相对的连续性,过去所谓的“空白期”,与其它朝代相似,应是一个正常的多彩烧造时代。
青花云龙纹大缸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高75.5厘米 1988年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珠山西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此缸广口,短颈,圆腹,平底。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肩部及底部绘莲瓣纹,腹身满饰双龙戏珠流云纹,龙腾云飞,气势恢宏。青花龙纹大缸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造型古朴稳重,云龙纹刚劲威武。此类龙纹大缸应为宫中储水器皿,但因其体大壁厚,烧制极其不易。
青花松竹梅纹绣墩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高48.0厘米 面径45.0厘米 腹径51.0厘米 2014年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此绣墩呈鼓式,中空,通体青花装饰。座面平整,纹饰分两层,主题纹饰为松竹梅纹,外侧饰海水纹一周,每层纹饰隔以三线弦纹。器物侧面纹饰分为五层:第一层饰以江崖海水纹;第二层饰以锦地纹,两层间隔以三线弦纹;第三层为装饰主题,镂空雕塑松、竹、梅的组合装饰;其下四、五两层与一、二层对应分别饰以锦地纹与海水纹。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
青花折枝花卉纹如意形枕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高13.0厘米 长34.0厘米 宽26.0星米 2014年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此器平面呈八瓣如意形,平底微内凹。枕面双线如意形开光内饰青花双折枝宝相花纹,枕外壁饰以四朵青花折枝宝相花纹,枕内壁局部刷釉,底部涩胎,镂雕钱纹,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开裂。2014年珠山北麓发现的空白期地层中,出土了一批青花瓷枕,除此之外,其他历史时期的官密产品中均罕见些种器型。
青花博山炉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高30.0厘米 底径27.0厘米 2014年明代景德镇器厂遺址(珠山北麓)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炉呈山形,山形重叠,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器通体以青花勾勒山形轮廓。
亦官亦民——分封藩王遗留物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分封的23个子孙,就藩于全国各地。在湖北、广西、四川、山东等地与藩王有关的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部分属于十五世纪中期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器为主。这些器物,有的是官样产品,与官窑器风格相似,质量略逊于官窑器。有的与景德镇戴家弄窑场发现的批量器物十分相似。多地发现相似风格官样产品,反映出这时期朝廷可能对藩王用器有适当的配置赏用。当然,有的藩王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部分器物,明显属于民窑风格。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15世纪中期 高38.2厘米 口径6.0厘米 底径11.0厘米 1972年广西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出土 桂林博物馆藏此瓶瓶体工整端正,美观秀雅。胎体厚重,瓷质细腻,釉色匀润白净。整器图案共分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龟背锦地纹,肩部绘波涛开光海马纹,胫部绘波涛纹,与肩部波涛纹遥相对应。腹部主题图案绘山水人物图,取古文人雅士“携酒寻芳”及“携琴访友”之意,颇富情趣。图中一高士神态怡然,坐骑徐行。从其衣着服饰看应为朝廷官员。马前一琴童扶琴引路,马后一仆人肩担酒食随行。远处群山滴翠,碧水横流。整图构图精妙,形神兼备。笔法极为细膩,人物、马匹、器用、景物比例准确,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路旁柳枝随风摇曳,人物衣饰亦隐约飘动,生动有趣,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
怡然文风——质朴无华民窑瓷
一般民窑器多为墓葬出土供器和生活用品。正统、景泰、天顺景德镇民窑,曾经历过官方严格限制烧造的禁令,产品制作受到了严厉打击,但整体看仍有很多文化气息浓厚的产品存世。与这三朝的民窑烧造相适应,展品有精粗两种,不少上等产品题材颇具文风,系当时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而流行烧造,有的器物制作精湛,堪与官瓷相媲美。1988年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曾出土过类似产品,因此孰官孰民尚存争议。值得指出的是,首次在四川平武以外地区展出的王玺墓出土红绿彩梅瓶和大罐,是研究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民窑彩瓷产品。而这时期的不少纪年瓷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是研究正统、景泰和天顺景德镇民窑历史和产品风格的重要资料。
青花琴棋书画仕女图罐 明正统——天顺 高34.4厘米 口径22.1厘米 底径21.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罐直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以下渐收,底微内凹,胎体厚重。颈、肩、胫部依次饰卷草、折枝花卉及蕉叶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仕女四组,抚琴、对弈、读书、赏画,间以湖石松竹,成琴棋书画之文人四艺。
画中仕女体态端庄,环鬓高耸,其额角面容、发样服饰、庭院场景,甚至焚香所用之案几香炉,皆与明宣德十年(1435)金陵积德堂刊刻的《金童玉女娇红记》所附版画十分相似,画样虽非直接来自此书,但体现了相近的时代风貌。
琴棋书画历来为上层文士及大家圃秀所重视,明代前期亦如此,鲁荒王墓中就出土了琴、围棋、书籍、字画等物。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中有同一时期的男子琴棋书画罐,而日本户栗美术馆所藏仕女罐则与此器几乎一致,唯细节处略有不同,如赏画仕女身后之屏风,上博藏品绘山水图而户栗藏品留白,画中山水呈现倪瓒一江两岸的三段式构图,似可反映时风。值得注意的是,荷兰菜瓦登公主陶瓷博物馆藏有一件描绘仕女蹴鞠竟技、琵琶赏乐、乐享天伦、填曲演进的15世纪中期大罐,其边饰、构图及人物皆与本品类同,唯分隔湖石移至画面后方。由此三件仕女图罐,可窥见贵族女子生活,其制作极精,绘制谨严,是否成套制作,值得深入研究。
青花海水瑞兽纹罐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高35.6厘米 径36.2厘米 口径21.0厘米 足径19.4厘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罐器形丰硕,平底内凹,胎釉坚致,青花发色明丽,为典型的15世纪中期景德镇民窑作品。其器身环列麒麟、飞鱼、海马、飞象等八瑞鲁,弃腾于汹波怒涛之间,鬣翼生风,神采飞动,与颈肩锦地开光折枝莲及胫部焦叶形成动静之态,为15世纪中期民窑之佳品。
海兽题材在明代颇为盛行,特别在15世纪官窑中多见施用,亦渐及民窑如此罐者,可见其影响之广。有关其图像寓意,学界颇多探考:或认为同郑和下西洋海事有关;或考其异兽形象出自《山海经》,并有认为与正统朝祈福镇灾相关。但此类海水瑞兽图像,实可追溯到明代之前,如现藏北京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海。其在永宣以后成为官窑的标准图样之一,更多可能是因其图像生动精彩,渐沿用成习,而未必赋予太多画外寓意。
青花风景图花口碗 明天顺(1457-1464) 高11.4厘米 口径25.9厘米 足径7.5厘米 故官博物院藏碗呈十六花瓣形,敞口,深弧壁,圈足。青花纹饰,碗心会月影、灵芝、竹石,外围绘海水纹,外口沿饰回纹,外壁通景绘山、树、云、草。
此器造型别致,纹饰自然,构图疏朗,外壁的山水图景与碗心的庭园小品相映成趣。
红绿彩莲荷纹盖罐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通高31.8厘米 口径15.7厘米 底径13.5厘米 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藏此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内凹,底无釉。盖呈覆钵形,有钮。通体施红绿彩,颈饰钱纹,肩、胫部饰莲瓣纹,腹部绘莲花、水草纹。盖面分饰二周莲瓣及缠枝花卉,均为釉上彩。造型规整,纹饰繁密、饱满。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文资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