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代李流芳等书法合卷,见证南翔古镇因寺而兴
在绵延迄今1100多年的历史中,该寺屡遭劫难,但屡废屡兴,遇劫不灭。清咸丰、同治(1860~1862)之交的太平军东征之役,寺随镇几至尽毁。1937年抗战爆发,残殿再遭战火,至1949年,仅地藏殿尚存一僧,所见惟断墙残壁和仆倒在地的经幢而已。鉴于云翔寺的历史影响及其对南翔镇社会发展的意义,1998年11月1日,南翔镇人民政府正式提出恢复、重建云翔寺。并于2004年建成。云翔寺以唐风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刚劲雄健,气宇恢宏,简洁大度。
作为一件珍贵的宗教文献、地方史料,《重修九品观弥陀殿等募缘疏合卷》(以下简称《合卷》)收录了明末清初四位嘉定人、两位南汇人的手泽。其中,作于晚明的文字,有著名学者徐学谟之子徐兆曦的古隶大字引首,及其作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南翔寺建造弥陀院募缘疏》,其次是被誉为“练川三老”、“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的《重修九品观弥陀殿缘起》(1621年),南汇新场人、万历间官居二品的朱国盛的《重修九品观募缘疏》,崇祯间进士、寓居南汇的浙江平湖人倪长圩的《白鹤寺重修长忏观堂小引》。作于清初者,则有以善书颜体著名的嘉定人张鸿磐的《募修白鹤寺弥陀殿疏》(1649年),殿后者,是为官清廉却遭谗臣诬陷的徐时勉的《募修长忏观堂疏》,时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通观各篇,白鹤寺开山以来的沧桑兴衰,多在其中。
《重修九品观弥陀殿等募缘疏合卷》(局部)正因如此,新编《云翔寺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将其作为重要文献予以记载,不但刊出了部分疏文的彩色图片,还详录各篇内容,并从中挖掘出不少新资料,以充实寺史。翻阅此志,凡涉及寺名更替、建筑沿革、人物活动等等,多处征引卷中内容,以为佐证。从《云翔寺志》的记载中得知,九品观创于南宋时期,因其地幽景美,故列寺内“八景”之一,文人雅士常来此吟诗作画,观壁曾留有李流芳的题诗。但是,文人们如此热心为宝刹名观募款重修,并非仅仅为了给自己多一处雅聚之所,还在于维护佛教艺术的优秀传统。李流芳的疏文中提到,九品观弥陀殿所供奉的三尊塑像,出自南宋时期一位塑像名工之手,此人名号早已失传,仅知其姓丘,后世皆称之为“丘弥陀”。可惜的是,如今这三尊塑像早就毁于兵火之灾,其高超技艺也仅能留存在文字记忆中了。
朱国盛为官有道,其书画也别具风采,所作“米家云山”,曾多次得到董其昌的赞誉。朱氏书法十分少见,此件作于他去世前一年,信手写来,依旧流畅自如。
《嘉定李流芳全集》《陆深行书江东诗并秋兴八首后人题跋合卷》共有三纸:一纸稍短,行书五言诗,款署“江东”二字,钤“陆氏子渊”白文印,是明代大学士、上海人陆深的手迹;另二纸,分别是叶凤毛、褚廷璋、王文治、翁方纲等题跋,刘权之观款,以及陆深的从七世孙陆锡熊的诗,纸尾有汪藻观款。此三纸的长度不相同,但高度均为24.3厘米。
《陆深行书江东诗并秋兴八首后人题跋合卷》共有三纸:一纸稍短,行书五言诗,款署“江东”二字叶凤毛、褚廷璋、王文治等题跋(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书有题跋、题诗的二纸,俱为清代名家,但其所叙所诗,与款署“江东”的五言诗内容无关,倒是多处提到了陆深的另一件作品。如叶凤毛跋语称,“右陆文裕公自书《秋兴八首》……”,王文治说“先生获文裕公自书《秋兴诗》……”,翁方纲跋则说:“耳山都谏以其先文裕公《秋兴诗》墨迹卷属题……”。“耳山”,即陆锡熊。陆锡熊的诗题中,更有“王子炳寰以所藏先文裕公《秋兴诗》墨迹卷贻儿子庆庚,……感念生平,遂尽次原韵”云云。研究人员发现,依靠翁方纲题跋中称陆深的行书秋兴八首“作于嘉靖二年癸未”这一信息,与之相符者,唯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陆深行书秋兴八首卷》(简称为《秋兴八首》卷)。这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它曾为吴湖帆收藏,并被其称为“海上文物精华”。
据悉,原藏这些合卷的顾景炎(1898-1970)先生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地方文献学者,也是上海历史博物馆的筹建者之—。顾景炎好搜集、研究上海地方文献和乡贤书画文物,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已积累了相当数量,并就鉴识记录编成《上海乡贤文物过眼录》一书,他用自己苦心经营的点点家财换来一张张、一卷卷和上海息息相关的文化资料。无论在抗战时期还是动乱年代,他和他的家族用毕生精力保护着它们免于灭失、分离,接续着上海的学术文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