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丨李少红:拍《妈阁是座城》本身就是赌一把
如果“赌片”可以算作一种类型,人们对此的记忆基本还都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时代。6月14日即将公映的《妈阁是座城》,恐怕要让这一印象有所改观。电影改编自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2014年出版后,短短半年内便加印了5次。题材本身的猎奇性与吸引力不容小觑,但全程围绕“赌”字展开故事,拍成电影却难度陡升。“拍《妈阁是座城》,本身就是赌一把。”导演李少红在电影首映礼上说到。
《妈阁是座城》首映发布会现场《妈阁是座城》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澳门的,主人公却都来自内地。这其中,在澳门赌场做叠码仔的梅晓鸥(白百何饰演),她的形象无疑最值得标注:不复是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外来妹”,也不是《甜蜜蜜》中来港务工的小婷,或是《天水围的夜与雾》嫁到香港的晓玲,而是一位1999年澳门回归后,由内地来此“捞世界”并取得成功的职业女性。这样的形象无疑在过往的文艺作品中并不多见,由此引起第五代导演中,著名女性导演李少红的注意也在应有之义。
导演李少红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李少红介绍说,1952年参演电影《鸡毛信》中的蔡氏兄弟两后来在澳门创办了影业公司,“他们之前拍过’澳门的故事’,可以算是较早前拍摄反映澳门社会生活的影视作品,但在内地传播很少,大家基本都不知道。《妈阁是座城》是近几十年来第一次拍反映澳门社会生活的电影,而且这个故事真正是就发生在澳门这片土地上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澳门,但是这个戏讲的都是内地人的故事,所以澳门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经济改革、社会发展十余年来的变化。”
日前,电影在京首映后,便有风评“尺度之大、内容之深,远超观众预期”。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表示,之所以投拍这部电影,正是看中了这个“特殊”的题材。同时他也感慨,这种题材的影片,“很难再拍第二部了”。而在李少红看来,拍这个题材本身就是赌一把,“一部全程围绕‘赌’展开故事的影片,整个拍摄和前期筹备,难度都超乎全体主创想象。”
【对话】
“澳门像一面镜子”
澎湃新闻:电影《妈阁是座城》(以下简称《妈阁》)片名“妈阁”是否来自东南沿海渔民普遍信奉的妈祖?她是神性的,也是阴性的,在严歌苓过往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个类似的意象存在。
李少红:电影名“妈阁”其实就是 “Macao”,澳门的英文译名。它带有殖民色彩,却是国际上通行的名字,实际上“澳门”这个名字只有中国内地人这么叫。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后问当地的土著这里叫什么名字,但语言不通,当地人也不知道他们在问什么,两边其实是说岔了。当时据说这些葡萄牙人比比划划,指到了远处的妈祖庙,当地人就告诉他们这是“妈祖庙”,结果他们听成了“Macao”,于是以讹传讹,“Macao”就成了澳门的国际通用名。
《妈阁是座城》小说书封澎湃新闻:《妈阁》小说的引子是从2008年写起,电影的时间线选取从2002年至2013年这段时间,此外开场是一段1999年澳门回归仪式现场的纪实回放,谈谈这些设计的用意。
李少红:澳门从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真正和内地人发生联系,肯定是1999年回归之后才频繁起来,所以在片头安排了一段纪实回放。2002年是回归后比较有标志性的节点,国家推出了个人港澳自由行政策,这也是澳门向内地开放的一个标志。有很多商人和游客,形形色色的人到澳门去玩,这是一个起点。收尾在2013年前后,那时内地开始推行反腐、反经济犯罪等治理,经济也步入新常态,那算是一个转折点。
李少红在片场澎湃新闻:梳理你作为导演的履历,上次改编中国当代作家小说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红粉》,怎么看待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李少红:从文学作品中做改编是全球电影行业的通例,好的文学作品向来都是电影剧本的来源之一。说到《红粉》和《妈阁》,这两部小说都是女性视角展开讲述的。虽然苏童是位男性作家,那个时代中国文坛创作还是受现实主义影响比较大,男性视角多,客观视角多,但《红粉》恰恰是部个人视角的作品,在当时看着就比较突出。苏童的小说也善于从个人视角讲故事,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去折射时代变迁。严歌苓的小说之所以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么成功,在我看来首先在于作家善于从人物塑造入手,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而且细节特别具象,这有利于影视作品改编。同时她也是一位通过书写命运去反观社会、时代变革的作家。我很喜欢这样的作家。
澎湃新闻:严歌苓谈到此次小说创作初衷时,讲到自己关注到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性格底色中根深蒂固的“赌性”,你怎么看待赌性?
李少红:赌性从积极的一面讲可以说是一种拼搏精神,是和自己命运抗争的过程,消极的一面自然是沉湎于此,继而释放出人性中种种的恶。我认为人性自身就带有一种赌性,对于未知想去尝试,对于得不到的想去够一下,这都是“赌一把”的体现。我觉得每一个去赌的人,赌的都是自己,是自己跟自己的一次较量,赌博吸引人的地方恐怕也正在于此。男人赌钱,女人在赌感情,都是在赌博。梅晓鸥这个人物其实从一开始初恋就输了,之后不得不选择叠码仔这个职业谋生,也是为了能打击到那些男人。所以尽管她叫“晓鸥”,却特别反感别人形容自己是一只海鸥。因为这种鸟虽然羽毛光洁,但其实是靠吃垃圾生存的,是在摄取食物链最低端的食物。
吴刚与白百何澎湃新闻:这就像是电影中梅晓鸥面对的三个男人所对应的身份,相对而言吴刚饰演的商人形象似乎更有时代代表性?
李少红:没错,段凯文这个角色很难选,他是一个在内地发家的商人,通过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考上清华大学,之后下海从商,靠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打拼下殷实的家业。而且他的身份是房地产商,这类商人可以说大多是时势造英雄,身上那种内地企业家的特质更突出。我为了拍电影,去澳门的赌场体验生活,我就观察这些形形色色的赌客,内地来的大多是商人,他们身上的特征和气质是一望即知的,很独特。小说中段凯文这个人物的气质介乎公务员和企业家之间,他是有自己创业史的,所以真到了因为赌博搞得倾家荡产,越界的那一刻对他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吴刚老师是个好演员,他过往的角色亦正亦邪,具备很强的可塑性。
李少红“时代感对于一个片子的厚度和视野是很重要的”
澎湃新闻:《妈阁》的题材很特殊,叠码仔这个职业之于很多人都很陌生,谈谈你对这个行业和职业的观察?
李少红:赌场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生态,同时又是一个架构非常严谨的实体,而且枝枝杈杈特别复杂,相互间依存又相互制衡,确保不出问题。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何鸿燊是有开办赌场资质的,但赌场里的牌桌是谁管的?赌场保安是谁管的?荷官是谁管的?这些都不一定,你要搞清楚背后的关系非常难。在赌场中存在洗码和叠码两种职业,而叠码又是澳门赌场特有的,拉斯维加斯是现金码,澳门这儿因为货币兑换的原因,催生了叠码这个职业,它本质上是一种掮客。你必须了解到这些门道,才能让戏里的人物关系更准确。
澎湃新闻:除了原著作者,我注意到在电影编剧中还有来自香港的陈文强,和内地处理厚重题材见长的芦苇,谈谈他们对电影剧本的助益。
李少红:电影剧本第一稿是严歌苓亲自改编的,她是原著作者,我希望她能把小说的精华完全提炼出来。之后我找到了陈文强,他是电影《女人四十》的编剧,香港本土的编剧。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澳门,我也不想拍一部“内地的澳门电影”,所以我需要一位特别了解港澳当地语境的编剧,他们提供的视角会更地道,也更真实。再一个这个片子的行业性很强,赌场中的人物关系之于我们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里面也有一些当地人的角色,我需要他往那一坐,举手投足都是非常到位。味道对不对这事很难用语言描述,但它又特别真实可感,原著小说中涉及到这些人物的交流可以一笔带过,但拍成电影就要坐实细节,具象化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是香港编剧拿手的,这个语境他们毕竟熟悉。
你知道芦苇老师作为男性作家,我一开始还真怕他拒绝参与这事,但他看了小说后就对严歌苓此次创作赞赏有加,同时也坚持这部电影就是应该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然后他的贡献是为这部电影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故事本身是跟着新千年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走的,所以我认为加入一些历史感非常必要,这让戏中人物的命运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沉浮,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此格局也就大了。芦苇把剧本中小说中的时间节点都找到了和时代呼应的落脚点。比如2003年“非典”时期,那个时候澳门很特别,内地、香港都发现了疫情,就澳门这没有发现(疫情),所以这里就像是避风港,很多人滞留在此,自然而然就泡在赌场染上了毒瘾,电影中黄觉饰演的史奇澜就是如此。还有就是2013年反腐的时间点,都被芦老师一点点刨出来,和故事情节做对应。时代感对于一个片子的厚度和视野是很重要的,我本来也想拍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并不想把故事局限在一个女人的命运之上就结束了,实际上这个女人的命运就是被时代裹挟的。
李少红(右)与白百何在片场澎湃新闻:主人公梅晓鸥既是赌局的参与者,赌客的诱导者,同时也是他们的拯救者。你怎么看待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评价白百何此次饰演这个人物的完成度?
李少红:我认为白百合这次出演非常成功,她展现了角色魅力,也带出了自身的女性魅力。最早在给人物做造型的时候,我和张叔平(艺术指导)就商量,白百何之前饰演的角色都是女孩,大妞的形象,这次她首先要给人一个“女人”、“成熟女人”的印象,如此以来她在戏里的情感世界才能搭建起来。这是一个成熟女人的情感故事,不是一个小女孩的初恋故事,不是少女戏。同时,这个人物需要带出经历感,她是一个独立女性,不依附于男性或者家庭独立过活,独自抚养孩子,而且能应付叠码仔这个如此复杂又危机四伏的职业。此次白百何的形象做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要贴在梅晓鸥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在造型的时候,还强调她身上的都市感,梅晓鸥应该是城市成长起来的二代,而不是个一脸懵懂的“外来妹”。再一个,因为赌客大都是男性,所以女性叠码仔的形象、气质对于她们从事这个职业而言至关重要,起码要具备一种亲和力,同时这个度还要有,她要展现女性魅力,而不是风情。叠码仔不是三陪小姐,她们可以说是客户经理,看透世相,熟悉人性。
澎湃新闻:《妈阁》的故事发生在澳门,主创团队也涉及内地和香港多位行业从业者,知名演员,你作为导演,又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的身份,如何看待目前同行间的协作状况?
李少红:经过这二十年的磨合吧,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华语电影市场的概念,我们为港台电影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家在艺术创作中不分彼此,团结合作。回想我1995年拍《红粉》的时候,当时还是合拍片,用中国演员,找外资来拍摄。现如今不管是香港拍的片子,还是台湾地区艺人参与的片子,出品方很多都是内地公司,是我们在聘用他们拍电影。而且如今即便是红色经典题材的影片也不一定非找内地,八一厂的导演来执导,香港导演也完全可以来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