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飞翔在上海上空的美国人|中美航空业早期合作的案例

饶世和(Malcolm Rosholt),1907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1931年抵达上海,在英文日报《大陆报》(China Press)当了7年记者,报道了发生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后他投笔从戎,会说中文的优势让他被委任为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尉军官,1943年飞越“驼峰航线”进入中国,在中国军队担任与美军飞行中队的联络员。

1949年春,他加入飞虎队将领陈纳德(Claire L. Chennault)在中国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负责公共关系工作,直到1952年返回美国。1979年,他担任美国第14航空协会主办杂志的图片编辑,得以大量接触美国航空档案。这样的人生经历,让饶世和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来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航空史。

飞翔在中国上空的美国人
20世纪初飞机的发明,让人们实现了翱翔蓝天的诗意梦想,也意味着交通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其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不仅如此,人们看待地缘政治与国防的方式也将因技术进步而改写。《飞翔在中国上空》一书,就记载了美国飞行家与商人来华的故事。
航空工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近代曾闭关锁国的中国没有错过这一潮流,距怀特兄弟第一次飞行仅7年左右,俄国飞行员柯明斯基(Kouzminski)在1910年10月驾驶一架法国制造的布雷利奥11型(Bleriot XI)飞过北平上空。
如同今日,一项新技术在其孵化阶段就会引来各路人士纷纷开脑洞,试验各种各样的升空方案。许多艺高人胆大的美国飞行家,前往中国进行飞行表演,推介项目,寻找商机。

1889-1890年间,美国特技演员托马斯·鲍德温(Thomas Scott Baldwin)和威廉·艾维(William Ivy),在世界各地进行热气球升空的特技表演。气球每上升一英尺,他们就可以拿到一美元,气球达到一定高度,他们一手拉开气球阀门,一边利用降落伞落地。在香港和上海地区的表演,让鲍德温成为在飞在中国上空的第一人。鲍德温后来还带着他的“红魔鬼”飞行器在世界各地表演飞行。
征服蓝天的勇敢者游戏,在中国不缺乏热情的观众。每当有飞行表演,都会吸引大批市民观看。根据1918年版的《简氏航空年鉴》的记载,美国女孩凯瑟林·史汀生(Katharine Stinson)是第一位到达中国上空的女飞行家。在上海江湾赛马场,史汀生小姐进行了一场飞行表演。但她在降落环节做的有点糟糕,撞击了地面白色围栏,幸好飞机只有很小的损坏。
1924年6月4日,3架美国军用飞机降落在上海黄浦江上,这是他们环球航行中的一站,最终他们抢先英国和法国的飞行员,成为首个完成环球航行的飞行队伍。

最感人的故事发生在1932年2月24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塔科马(Tacoma)镇的罗伯特·萧德(Robert Short),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牺牲了生命,他也是第一个死于中国上空的美国人。他接受过正规的飞行训练,大萧条期间感到自己飞行才能无处施展,于是就接受波音公司在华代理公司吉尔公司的聘用,到了上海销售飞机。
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发,日军占据了制空权。2月24日,萧德负责驾驶一架单座波音战斗机从上海运货到南京。起飞不久,他看见三架日本军机从加贺号航母起飞,升至苏州上空。他袭击了其中一架日本军机,击毙了一名日本射手,但不幸地被另外两架赶来援助的日机围攻,被击中坠落。为感谢萧德为中国人民的付出并纪念他的功绩,民国政府将他葬在上海虹桥机场一带。
据《飞翔在中国上空》一书记载,当天有50万中国民众自发赶到虹桥机场为萧德送行,长期以来人们所见所闻都是外国人的剥削和利用,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一名外国人为了帮助中国人保家卫国而死。美国官方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都避免直接介入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萧德以个体之力投入战火硝烟之中,就更显得慷慨悲壮。

美商构画在华商业航空版图
随着欧美航空工业的一步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开始派遣代表,前往中国。20世纪30年代在华经营航空器材的公司多把办事处放在上海,18家公司中有7家美国公司,它们是中国航空机件公司(China Airmotive Company)、统一飞机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 Corporation)、美国盖尔公司(L.E. Gale Co.)、霍金斯贸易公司(Hosken Trading Co.)、洲际公司(Intercontinent Co.)、联合飞机出口公司(United Aircraft Exports Co.)、波音飞机制造厂(Boeing Aircraft Co.)。
商业眼光最敏锐的,当属美国人克里门·凯斯(ClementM.Keys),凭借成功开拓中国民用航空市场,被称为“中国商业航空之父”。他买下格林·柯蒂斯公司(Glenn H. Curtiss)进军航空业。1928年12月,他与合作伙伴海瓦德(R.O.Hayward)抵达中国,通过与时任铁路部长孙科洽谈,在1929年4月29日,成立了中国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交通行业属于一国发展的关键命脉,航空公司的运转和管理都不可避免地引发国人对主权的担忧。在几轮交涉与改组之下,1930年7月8日,双方签订新的合同,将此前中国与洲际航空公司(Intercontinent)组建的中国航空运输公司(ChinaAirways)与中国航空公司合并,投资300万美元,其中中国交通部占55%的股份,美国方面占45%的股份。新的中国航空公司经营三条航线:
1、上海——成都一线,途径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
2、上海——广州一线,途径宁波、福州、厦门、汕头;
3、上海——北平;途径徐州、济南、天津。
由于1929年,凯斯在美国股票市场上遭受严重打击,就在1933年初将自己所持中国航空公司的股份卖给了泛美航空公司。借此,泛美航空公司开发了上海——旧金山的航线。随着日军逐渐攻占中国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城市,中国航空公司所发挥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它所开辟的航线成为运送外国援助物资重要渠道。
此外,《飞翔在中国上空》也用大量笔墨记录了“飞虎队”将领陈纳德将军来华的故事,以及美国各个飞行队在中国战场的经历。透过书中丰富的影像资料,仍能感受到中美军人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
《飞翔在中国上空》一书所搜集档案之丰富,让人感到作者必然是靠热爱与责任感才能完成这样一部讲述别国航空史的著作。近代中国航空相关资料散失严重,饶世和这本著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整理编修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饶世和著,戈叔亚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
(本文原载于“上海美国研究”公众号:SIASWeChat)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缅甸强震后
- 缅甸地震致云南瑞丽847户房屋受损
- 缅甸强震已致泰国曼谷13人遇难

- 李斌:蔚来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向全行业开放,如果想用热烈欢迎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