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全国卷文综解析:反映新中国70年成就,聚焦脱贫攻坚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2019-06-08 13:40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6月8日上午11点30分,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结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考试中心获得今年三套全国卷文科综合的权威解析。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全国卷时代感强。政治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聚焦脱贫攻坚关键年;地理题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背景;历史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进行设计。

【政治】

反映新中国70年成就,增强“四个自信”

试题从社会生活各领域精心选才,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9题,以全国政协的协商议政活动为素材,要求学生思考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

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聚焦于立法环节,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方略知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等知识。试题设计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年,试题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多维度展开。

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9题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坚持这些基本原则的理由的理解,明确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等原则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脱贫攻坚工作。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39题述说了兰考县委半个多世纪来如何接续奋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历程。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展现 “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培养合作共赢理念

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8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试题精心选材,内容活泼生动,案例展示中国航运企业如何运用货物运输带动港口建设,运用共建模式开辟新航线,构成开放背景下全新的战略思路,有现实的战略意义。试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感悟“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科知识,开拓视野,培育合作共赢理念。

跟踪对外开放新进展,形成国际视野

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材料,考查内容与税收、对外开放、企业运营等知识紧密相关。试题选材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突出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品质和过程

思想政治全国IV卷第23题,列举了网络时代信息数据急剧增长下出现的认知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事实因被忽视而消失”的观点加以辨析,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地思考,辩证地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识与事实的区别,以提升思维的品质。

增强试题灵活性开放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9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材料提供的六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中任选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答内容。这样设计增加了学生作答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扬长避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地理】

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文综全国Ⅱ卷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文综全国Ⅲ卷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题着眼于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文综全国Ⅰ卷第1~3题,根据嘉善县产业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城乡各自发展到统筹发展的特点来设计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如何结合政策背景的变化来理解产业布局的变化,如何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认识产业集聚的益处,引导考生关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

谱写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功经验,培育生态文明观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文综全国Ⅲ卷第1~3题,以某企业“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案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厨余垃圾”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工艺过程的认识,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

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如文综全国Ⅰ卷第6~8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堆积性游荡摆动为案例,通过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设计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文综全国I卷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线索,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把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从发展到退出的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健康意识

地理学科通过设计综合性、情境化的试题,利用体育运动等情境,加强对体育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如文综全国Ⅱ卷第37题,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背景,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具体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发掘体育项目开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浙江室外人工滑雪场建设的地理问题。该试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冬奥会项目知识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历史】

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历史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工业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而跃居世界前列,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突出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历史试题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表现出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民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历史学科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即强健的体魄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6题以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到性。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