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午节| 地方特色粽子、“网红”粽子,你吃过几个

澎湃新闻记者 汪华 蔡木兰
2019-06-07 10:14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由于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每年端午节,关于“粽子咸甜”,南北方人总要“掐架”。南方人表示,“粽子包枣?寡了点。”北方人说:“粽子吃咸的?也不嫌腻歪。”

今年端午节,南北方人的“粽子大战”早已在微博上演。全国各地的网友晒出了家乡的粽子,虽说“南咸北甜”,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区的粽子还是有所差别的。看了这些地方特色粽子,作为南方人的我,表示都很想尝试。此外,每年市面上流行的“奇葩”粽子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近年来粽子届的“网红”辣条粽、燕窝粽、小龙虾粽等

南北方粽子各有千秋

南方的粽子以三角形、菱形、锥形或火炬形为主,馅料很多,口味不同。主要以猪肉粽、蛋黄粽为主,馅料有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南方人表示:腊肉粽子,好吃死了。

而北方人吃粽子,主要选择红豆、大枣、蜜饯等馅料的甜粽,食用时还要蘸着白糖。北方人表示:一口咬下去,一颗大大的甜蜜饯就被吃到了,简直像中了大奖。

泉州烧肉粽

肉粽起源于福建泉州,为闽南地区以及台湾,乃至东南亚的特色传统美食。端午节时,泉州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包肉粽供奉神明先祖。

肉粽配料多样、制作精细。肉粽以糯米、香菇、虾仁干、干贝、花生米、红烧肉、蛋黄等为原料。炒糯米时特别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当糯米半生熟时,便可以开始包粽子。

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还称为“烧肉粽”。食用时,可搭配沙茶酱、调味酱油等,尤以甜辣酱最美味。

烧肉粽

湖南腊肉粽

腊肉粽流行于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腊肉粽根据腊肉的切法、腊肉放入糯米的时间,分为多个类型。在被誉为“端午故里”的湖南岳阳(汨罗)一带,腊肉粽更是特色鲜明、味道醇厚,乃一大美食。

以湖南为例,腊肉粽为长锥外形,被称为“羊角粽”。“亭亭玉立、上大下小、口味三变、五彩丝缠绕、辟邪除恶”,还原了粽子最原始的面貌。而湖南腊肉自古闻名,过年过节皆有吃腊肉的习俗,因此湖南的腊肉粽别具一格。

北方蜜枣粽子

北方甜粽里面,尤以蜜枣粽子的呼声最高,做法、食材也很简单,以糯米和金丝蜜枣为主,根据各人口味,可加入少许葡萄干。“半两糯米一颗枣、三片粽叶两股绳”形象地呈现了蜜枣粽子的工艺。

素雅、简单的蜜枣粽子,南方人看了也想尝一尝

四川辣粽

四川人喜欢吃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辣粽通常以红豆、少许腊肉为主,包粽子时加入椒粉、川盐、味精。煮熟后,口味香辣。值得一提的是,辣粽是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

辣粽让不吃辣的人有点怕怕。

网红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此外,每年端午节,在市面上流行的“奇葩”粽子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近年来粽子届的“网红”辣条粽、燕窝粽、小龙虾粽等。

辣条粽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不会少了辣条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零食。今年一家商家就十分聪明地将“辣条”带入了粽子界。五月底,辣条粽子在网络平台上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多次补货。看来人们对于辣条的情节还是十分深重的啊。辣条粽子将原料为魔芋粉的辣条加入到咸蛋大肉粽当中,并且将粽子制作成香辣口味。不少购买的网友都是辣条的忠实粉丝,他们满怀着好奇心下单订购,表示都想尝尝鲜。

川香腊肠粽

对于特别喜欢四川麻辣风味的人来说,“川香肉棕”一定是各位川味食客的首选。商家特选了四川特产的麻辣腊肠作为主料,裹上软糯的糯米和清香的箬叶,把原汁原味的四川风味包裹进了粽子里。

川香肉粽的原料包括:香软糯米、川香腊肠、清香箬叶

小龙虾粽

近几年来,食客们对于小龙虾的热爱越来越高。夏天傍晚的街边,小龙虾店门口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伍,或是等着堂吃,或是等着外卖拿回家享用。商家们也肯定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热门食材,果断将其塞入粽子里。今年一些商家推出了小龙虾粽,在一个100克的粽子中大约有两到三个小龙虾。小龙虾肉在经过腌制后,将香辣的味道带进了粽子,让喜欢小龙虾的食客食指大动。

AD钙奶粽

之前说的几个粽子其实都还是在传统粽子的范畴里,添加了不同寻常的食材制作出全新的口味。自从冰皮粽出现后,粽子的口味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今年端午前夕,某品牌推出了“AD钙奶”口味的粽子,彻底勾起了人们的童年回忆。据尝过的小伙伴透露,AD钙奶粽完全还原了饮料的味道,让人在端午佳节全家人团聚享受节日气氛的时候,还能够用现代口味的冰皮粽子和长辈家人们分享最新潮时尚带来的欢乐。

例举完了这几个神奇口味的粽子,大家一定想到了很多自己曾经见过、尝过的与众不同口味的粽子,不妨给我们留言,分享一下你们曾经吃过哪些神奇口味的粽子吧。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