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挂了一个月盐水竟然听不见了,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
5岁那年,因为一场“小病”,小王(化名)开始听不清外面的世界。今年他29岁,已经当上爸爸,但若不是治疗复聪,他不敢想象还能结婚生子,"听不见,怎么找对象"。
像小王这样的听障患者,还有很多,很多先天性耳聋的孩子,听不见也说不出,错过语言黄金发育期,严重影响成年后的生活和工作。
听障患者如何才能回到有声世界,治疗后就能顺利回归社会吗,又有哪些生活细节可能损伤听力?
挂了一个月红霉素,耳朵听不见了来自武汉的小王,已经在安静的世界度过20多年。五六岁的时候,小王因为肚子痛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治疗,一瓶瓶的红霉素一吊就是一个月,肚子是不痛了,但慢慢的,他发现耳朵听不清了。
"上学的时候读书不好,因为听不清,注意力不集中。"2016年,小王的听力进一步下降,有声世界似乎渐行渐远。
转机却在这时到来,在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告诉小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植入人工耳蜗。
"手术后听到了孩子的吵闹声,从没有声音到有声音,完全不一样。"术后第二年小王就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太太,现在女儿已经两岁了。
现在的小王耳朵上挂着外接设备,就像潮人挂着耳麦,除了跟他说话要悄悄大声些,其他和正常人没有两样,命运虽然给他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一双窗,但对大多数听障人士而言,找回有声世界并不容易。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公泽忠表示,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残疾听力障碍的人数达到2780万,居五大残疾之首,有一半的人没有发现自身患有听力损失。除了小王这样后天因为药物耳聋的,还有先天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973首席科学家李华伟教授表示,已查明60%的耳聋,是遗传引起的,还有打针吃药、噪声引起的耳聋,也因为有线粒体的基因缺陷,还是与基因有关。
目前上海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越来越多的婴幼儿被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一部分儿童的听力障碍由于炎症、外耳道异物或者羊水堵塞等引起,经过临床干预(药物治疗、佩戴助听器等)之后可以得到治疗,另一部分深度耳聋及全聋患者则需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测试一定要做。” 李华伟教授表示,对新生儿的听力测试是免费的,所有家庭都应当参与。而对于耳聋基因的测试,李教授表示,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做,但不提倡所有人都去检测。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资料显示,母亲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噪声、早产、产后高胆红素血症等等因素,都可能与先天性耳聋有关。
李华伟教授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噪音防护,警惕耳机等设备损伤听力,改变喝酒熬夜蹦迪等不良生活方式,而对于可能致聋的药物现在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控制。
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术后康复不可忽视
对于已经发生的耳聋,又该如何治疗?在耳聋患者中,有些原本有听力的,治疗时的适应能力可能更好。
49岁的陆姐(化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0多年前突发耳聋后,她的人生急转直下,丈夫和她离婚,一个人拖着幼小的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回家敲门,我都听不见。"说起过去种种,陆姐不禁哽咽。现在的她,是时髦的上海阿姨,女儿已经当上了空姐,自己则有几千个患友粉丝。
"很多患者装了(听力设备)后感觉不舒服又不知道怎么反馈,我就帮他们去说。"陆姐说自己是在2014年植入人工耳蜗,但装上后感觉听不清,这哪里是记忆中的声音?
经过一个月的调试,陆姐渐渐找回了从前的感觉,又能听20年前张学友的歌了,这也让她明白,耳聋治疗,手术并非一蹴而就,事后的康复治疗不可忽视。
她现在时常指导患友如何做康复,成了小区的助残员,"有人要我介绍工作介绍对象,我跟他们说治聋先治心,要找工作就要学技能。""现在群里还有好多人要追我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姗医生表示,目前对于耳聋的治疗,突发性耳聋(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或迷路血管栓塞)可以采取激素治疗,如果是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就要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然而,对于重度听障患者而言,治疗费用也是不小的负担,李华伟教授表示,目前对于儿童耳聋,家长往往对数十万花费不皱眉头,但对于老年耳聋,年纪大的人就会纠结再三,随着国产设备的投用有望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李华伟教授表示,目前85分贝左右,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效果没有区别,到了95分贝,人工耳蜗的效果优于助听器,对重度耳聋更为适合。现在国际上还推崇保留听力的人工耳蜗,这也为未来干细胞以及基因研究留了后路。
不过,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语言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儿童而言,通常植入人工耳蜗的年龄是12个月~6岁。如果1岁左右可以植入,李教授建议,家人可以像对待8个月大的正常孩子那样教孩子说话,不必送孩子去言语训练中心,推崇家庭环境式的语训。
【科普小链接】
乘飞机为什么会耳痛?
很多人都有乘飞机后出现短暂耳痛、耳闷的体验,有的人还会出现耳鸣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飞机上升、下降过程中气压变化,对耳朵造成的气压损伤有关,称之为“耳气压伤”。
耳气压伤发生时,在出现耳闷、耳痛与听力下降等典型症状的情况下,还可发现鼓膜内陷、鼓膜淤血、穿孔或鼓室积液等表征,当耳气压伤发生时,应积极治疗。
耳气压伤这么可怕,如何预防?在飞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吞咽、咀嚼等动作,或行Valsalva吹张(捏鼻鼻口呼气)等方法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中耳内外压平衡。
不过,对于本身患有鼻炎、中耳炎等疾病,咽鼓管功能失常的患者,建议及时治疗,暂停飞行或潜水作业。
耳机真会影响听力吗?如何科学使用?
2011年,我国河南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日佩戴耳机大于1小时、耳机音量高于70dB更容易造成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科学使用耳机,要注意几点:
一、掌握“60-60”原则。使用耳机时,音量不高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音量要柔和、不刺耳,听一段时间后注意让耳朵休息。
二、尽量不要在地铁、公交车、马路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
三、选择合适的耳机。相同音量的情况下,头戴式耳机比挂耳式、入耳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
经常戴耳机的小伙伴,如果觉得听觉不如以前灵敏,耳鸣,或者感觉耳朵发闷、堵塞感,应引起注意。
突然听不见了,该怎么办?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简单地说,是指三天内出现的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突聋病人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
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突聋的标准药物就是激素,在我国还会应用扩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等药物。抢救及时,听觉细胞可能会恢复至正常;如果抢救晚了,已经死亡的细胞可就回天乏术了。所以,突聋治疗的首要原则就是——快!快!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