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回顾|嘉兴路星梦剧院:老社区里的异托邦
位于嘉兴路社区中的星梦剧院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作者提供
作为上海音乐谷的重点项目之一,SNH48星梦剧院之于这栋建筑的历史还很短暂。在这个看来很破败的地方,星梦剧院已经“屹立”五年多。期间,和剧场相关的人与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招牌和外立面海报也频繁更换。但屋顶的五星红旗和有SNH字样的蓝旗仍然迎风飘扬,成了这片社区的制高点。在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它也多少带来了一些历史感。
“日本人又来了”
百年前,由于地处租界与华界交汇处,人群形态与关系复杂,加上租金便宜,虹口区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影戏院的发源地。1910年代起,以海宁路、乍浦路为中心,现代条件的影戏院密集建造起来。这批最早的影戏院,多与在地里弄、社区结合,一般作为英国、日本等外资在沪开发石库门房地产的配套娱乐设施。
1930年,日商日光公司投资建设新式石库门里弄瑞康里。同时,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也在里弄东南角路口投资兴建戏院,即星梦剧院的最前身——天堂大戏院。
《申报》1932年6月19日,本埠增刊第八版
1932年6月18日到20日,《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天堂大戏院的开幕广告,用四排大字做了宣传:完全纯美术化的立体新建筑;最有声学研究的上海电影院;名贵有声电影的最新拷贝;票价低廉,座位舒适。
但现实远非广告语那样迷人。在《浮生梦影——上海剧场往事》一书中,天堂大戏院被形容为“艰辛运营的底层剧院”,早期的经营不善也导致易主经营与更名。1942年日军攻占租界全境后,剧院被日人强行转让,改名日进剧场,放映日本影片。
抗战爆发前,虹口已聚集了大量日侨,并形成有规模的社区。而围绕剧场的石库门里弄,也多由日资建设。抗战胜利后,剧院由沪人季固周(1906~1983,曾任上海市电影业公会理事) 赎回经营,改名嘉兴大戏院,与门前的嘉兴路一起,被录入1947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门牌号“267”。这便是现在SNH粉丝嘴边“嘉兴路267号”的由来。
《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第36图、48图中的嘉兴路267号“嘉兴大戏院”。
上海光复后,嘉兴大戏院成了对日侨施以民主政治、消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场所。1945年12月,日本艺人组成的协同剧团在虹口几家戏院公演。其中,在嘉兴大戏院公演的,是已逾百年历史的宝冢歌舞剧团。而宝冢可以说是日式偶像团体的雏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嘉兴路267号一直用于放映电影,又因这一带江浙籍居民众多,所以兼演越剧、淮剧等地方戏曲。在孔夫子网,还能搜到早年一些电影和戏曲的节目单,例如《三笑续集》(1940)、《锦绣天堂》(1949)、解放后新艺越剧团的《白蛇传》,以及1980年代的电影票根。
此后,影戏市场受电视、录像、歌舞厅等娱乐方式冲击,逐渐衰落。本就艰难经营的影剧院更难以为继。进入1990年代,影剧院频繁转手,业态不定,做过游戏房、浴室、录像厅、小饭店,甚至滚轴溜冰场。2012年前后,嘉兴路267号被完全废弃,“嘉兴影剧院”的招牌也被抠下,只是原本平坦的屋顶一角多出一层阁楼,仿佛为日后全面改造埋下伏笔。
如今星梦剧院所在建筑的历史变迁
嘉兴影剧院,1970年代 图片来自网络
嘉兴影剧院,2010年左右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嘉兴影剧院,2012年 图片来自网络
星梦剧院,2019年
2011年起,虹口区政府联合嘉兴路街道,打造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区“上海音乐谷”,剧院恰好位于园区内。适逢2012年下半年日本偶像团体AKB48在沪开设分团,即SNH48,原本即将开设火锅店的嘉兴路267号,转而被打造成SNH48的专属剧场,以恢复其历史上的演艺功能。剧场地址确认之后,就有古参粉丝趁夜前去探险,摸黑打着电筒,将建筑里外上下转了个遍。
“路边的猫狗撒尿,里面也到处死猫死耗子。门口糊着木板,上面喷着涂鸦,写了很多成员的名字在上面,还写着剧场我要来看你呀……”作为从AKB追到SNH的古参粉,Rocks完整见证了星梦剧院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兼职剧场摄影师的他,被粉丝圈亲切称为“肉丝”。
在住处,Rocks不吝向笔者展示了多年来压箱底儿的“秘密”。“一期生发布的时候有刻录视频光盘,但发行的时候出了问题,碟面上没有任何信息。现在有这张盘的屈指可数。”2013年初,一期生在浅水湾出道演出,期间有个活动,最先发出短信的观众,剧场首演时会获得最好的座位(1排1)。“当时剧场还没个样子,就敢搞这个。八月首演,我很幸运抽到了1排3。而拿到1排1的朋友,之前就坐我旁边一起发的短信。”
嘉兴路267号对面名叫同行来的饮食店,是一家师傅传徒弟的百年老店。Rocks仍难忘怀多年前的一幕:“有一天老板跟我讲:’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我们这儿就开了,现在日本人又来了。’他看着剧场,抽了口烟吐出来。那画面真好看。”
从同行来饮食店望向星梦剧院
粉丝与剧场的“寄生”
2013年8月,星梦剧院开业。为了配合新兴的剧场,对面的三角地菜市场也进行了改造,建筑立面升级。沿街清退日常门面,开始打造三角地艺术园。但除此之外,周围的街区仍是一幅时空凝固的样子。
粉丝们头回来到剧场,对环境多有不适应。心目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像东京秋叶原那样的繁华景致。于是,“贫民窟偶像”、“城中村少女”等说法在饭圈流传开来。
不过时间长了之后,来到嘉兴路的人逐渐发现,这里是个有魅力的地方。相比中国其他城市分团的剧场不是深藏在购物中心(京、沈)就是和写字楼配套(穗、渝),嘉兴路267号仍然“独善其身”,并和周围街区场景共同构成独特的氛围。
“没有比嘉兴路更好的地方了。”Rocks点出了嘉兴路的很多特色:“作为一栋历史建筑,而且在一个比较市井的地方。很多外地人、外国人喜欢来这里,觉得这就是上海该有的样子。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这里有个剧场,改造加高后的外立面很显眼。每天乌泱泱站一帮子人在门口,经过的人也会好奇这里在干什么,也会围观拍拍照。加上离地铁又很近,换乘方便。换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有这种地标性的感觉。”
经过改造的外立面显得格外“扎眼”
剧院对面的公共厕所,同样是重要的环境意象,成为成员和粉丝口中“厕所消息”的来源。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意象的五个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一处可读性、意象性高的场所,需要不同元素之间互相强化和呼应。上海音乐谷作为一片边界清晰的区域,本身自带主题性。嘉兴路和哈尔滨路组成的十字路口,构成了一处节点,而与节点同时出现在视野中的,便是“风格性修复”成装饰艺术风格立面的星梦剧院,结构鲜明而生动。道路构成的节点,与区域中的标志物相得益彰。
处在十字街头的剧院,开放的面向与四通的街道,人群来往通畅;适宜的街道尺度和和建筑立面形成的空间围合感,又给了人群驻足、聚集创造了便利。各种活动和表演来到街道上,延伸了剧场固有的空间;固定而频繁的演出时间,得以让粉丝“粘”在剧场,也让路人总能围观到一些场面。
视频截图 资料来自bilibili用户av18490281
视频截图 资料来自bilibili用户av17414969
所有这一切,使得各种活动在小范围内密集发生:排队、闲晃、交谈、买卖、接送车、拍照……原本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走到一起的粉丝和成员,在这里也经常不期而遇。这些粉丝与成员、粉丝之间的偶遇,用凯文·林奇的话来说,在情感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安全感,不仅熟悉,而且与众不同。在一处生动的环境中,同样的日常活动必定有崭新的意义。因此,相当多的粉丝将嘉兴路当作另一个“家”。
逗留
围观
拍照
排队
交易
作为一名申花球迷,卷毛的生活半径围绕虹口足球场展开。三年前的欧洲杯,他机缘巧合知道了SNH48。此前,他对嘉兴路完全陌生,对48系偶像也一无所知。但由于对足球、篮球现场气氛熟悉,他很快了解并适应了日式应援打call文化。2017年还在摸索,到2018年,他已经完全泡在剧场,成了“不看公演不舒服斯基”,在饭圈算小有名气。
“去年看了198场,甚至以看满一周七场为荣,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我是怕一期生解散了。我几乎是一年走过了其他‘聚聚的一生’。”相比第二个家,卷毛更愿意把嘉兴路比作学校,一个小社会,到这边就像来上学,不同队伍的粉丝就像隔壁班同学。由于上下班会途经音乐谷一带,“有时候骑车,也会顺道拐进来看一眼。”最近去广州出差,卷毛还特意跑到姐妹团剧场参观,延续了这种“有事没事就去看看”的状态。
成员与粉丝来自四面八方,并非在地社区的居民,有聚集就有流动、扩散。人群辐射的范围,从剧场和路口,向四方延伸,几乎可以覆盖整个音乐谷,甚至越过边界,来到海伦路对面的地铁出入口、写字楼。
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粉丝们之间流行在剧场演出前后,抓住成员外出走动的各个时机拍摄照片,用于线上各种应援打投活动。经过长时间拍摄经验的积累,有的粉丝还特意制作了“嘉兴路成员街拍简易指南”,并期待粉丝和成员共同开发出更多支线内容。
嘉兴路成员街拍简易指南,来自@龙宫主人太苦了
哈尔滨路上,粉丝们守候在便利店外等待成员。
剧院附近一处场景:粉丝拍摄成员,成员撸大叔的金毛犬,大叔与粉丝们互动。
街边闲谈的爷叔和粉丝们相映成趣
这种“返图文化”的盛行,一方面来自粉丝群中对各种应援活动素材的需求。另一方面,嘉兴路所在的音乐谷,让照片有了“可拍性”。
街拍,首先必须有街道。沙泾港、俞泾浦缠绕其中,街区延续了近代城市化前水田的基本格局,上海音乐谷因此被人称呼为“魔都水乡”,成为市中心内难得完整的水乡肌理。也因为这样独特的风貌,成员们会有意四处漫步,在粉丝跟随配合下,拍出场景感千变万化的照片。成员与粉丝穿梭在狭窄的街道,仿佛打巷战一般,与社区产生即兴的关系,时刻充满惊喜。因此,在嘉兴路,剧院不再是剧院本身,而是和周围街区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嘉兴路向何处去?
但在Rocks和卷毛看来,这样的生态系统处在日渐衰退之中,“是肉眼可见的”。首先是来到剧场粉丝绝对数量的减少。越来越多人更愿意在线上观看和应援,而随着时间流逝,很多人气团员逐渐离开团体,许多资深粉丝也因各种原因不再来到现场。比如在粉丝圈中尽人皆知的一位叫“pengxueyou”的日本粉丝,不久前因为工作原因回到日本,离开了驻留五年的上海。这些人的淡出,也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嘉兴路的气氛。
更为明显的,是嘉兴路和音乐谷物理环境的衰退。“现在你看对面小卖部,这一路过去,感觉都是冷冷清清,以前不是这样子。往前推几年,街道两边卖什么吃的都有,很多是无照经营。现在走出去海伦路是大马路,以前跟嘉兴路一样是小路,两边也都是各种小店铺。后来,海伦路拓宽,瑞康里临街拆掉了一排,第二排也清空了,外面为了好看挡起来。”Rocks所说的海伦路拓宽工程,发生在2016年上半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汤惟杰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形容:“……临街的一排房子连带镌刻了里弄名号的过街楼被拆掉,仿佛过年辰光只穿了件绒线衫去给亲戚拜年。”
瑞康里临街业态整修
瑞康里街角处施工,作为虹口区风貌保护街坊更新改造试点项目之一。
早在2015年6月,SNH48官方微博就发博称,附近的街区进入了拆迁改建阶段,并感叹“这片正在消失的街景,也曾带给小伙伴和官博君诸多的回忆”。这条微博也得到了汤惟杰的转发。
以此为时间点,嘉兴路一带开始了剧烈的变动:对面的金融街海伦中心拔地而起,海伦路拓宽为主路,音乐谷开始新一轮“士绅化”改造,很多美食店面消失。
卷毛把曾经的嘉兴路美食“矩阵”娓娓道来:“起初是剧场正门口对过的大东饭店,关门之后,现在也没新的动静;侧门口对面,还有家千里香馄饨,很多成员台上台下都提到,传奇般的小馄饨,说关就关了;还有家重庆小面也关了……哈尔滨路上有家糖博府,老板娘也是位粉丝,大家最喜欢聚餐的地方之一,去年5月也关掉;过了桥还有家粤菜‘阿好’,也经常去吃,不久前也歇了业。总的来说,现在嘉兴路比较萧条,不像以前过来吃喝玩乐都能齐活。”
在众多关门的聚餐交流去处中,糖博府值得多说一句。起初,店招名为“米唐港式甜品坊”,因此老板娘也被粉丝昵称为“米唐阿姨”。2015年在剧院隔壁开业后,很快成为粉丝、成员的社交集散地。2017年元旦,新店转到剧院对面哈尔滨路上后,更名“糖博府·秋香佳”。因为老板娘自带粉丝属性,所以店里店外的装饰都以SNH48为主题展开,给了粉丝们强烈的归属感。许多在剧场内进行的活动,自然而然延伸到这里,增添了街道氛围。许多粉丝也会带着朋友来此处,作为一个过渡场景,来介绍这个团体。
糖博府外景
糖博府内景
由于整个音乐谷园区内对业态不断调整,糖博府所在的三角地艺术园,因为大房东(上海音乐谷)和二房东就租金和业态产生了矛盾,包括糖博府在内的许多临街的文化休闲场所被迫关闭。
最近一段时间,嘉兴路周边又新开了一系列升级后的餐饮消费场所,有些也逐渐成了粉丝光临的去处,但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回之前在糖博府、米唐,甚至千里香馄饨的感觉。它们往往只被作为单纯的消费空间,只是恰好位于嘉兴路而已,缺乏与剧场、粉丝的有机联系。
粤菜馆“阿好”的橱窗上张贴的招租布告
哈尔滨路上兰葳里一侧已经完成封墙、清退
放眼整个音乐谷,这种业态调整仍在剧烈展开。除了瑞康里的改造,哈尔滨路上的兰葳里也已完成居民搬迁,但接下来,临街业态向何处去,仍然面目模糊。而瑞康里,前几年被划入了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最近房屋租赁置换、欲打造新业态的规定,已在网络社区里闹得沸沸扬扬。
这些或远或近的变化,对星梦剧院以及成员和粉丝们而言,似乎并无直接的关联。然而,音乐谷目前“半拉子士绅化”的状态,让人们对未来,甚至一两年内都没有稳定的预期,无论慕名“朝圣”的粉丝,拍照打卡的路人,还是仍然数量庞大的在地居民。这些已有或悬置的新业态,加速了与在地社区的隔离。剧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扎实。
店面关门后,米唐阿姨又打起了游击。目前在剧院对面,她仍然小心经营着一方天地,粉丝们和往常一样欣然光顾,“三缺一就等你”。令卷毛感到神奇的是,平常没公演的时候也有粉丝来,“推门进去,就像日剧里面一样,所有人目光看着你,一只狗还冲你叫。”
而Rocks的判断是,现在“海伦中心旁边晾着做停车场的地皮不知道会盖什么。如果那边发展起来,这边可能就要拆了。剧场应该不会动,因为是政府扶持的项目。但是一切都不好说,所以你采访、记录要快点。”
名字解释:
古参粉丝:古参来自日语ko san(こさん),意指很有经验的老手、老资格的人。古参粉丝即资深老粉丝。
一期生:48系偶像团体分期数进行招募,一期生即最早一批入选成员。2012年7月12日,一期生开始在全国招募。2012年10月14日,26名成员组成的一期生正式亮相。
饭圈:粉丝经济下形成的社交群体,英文单词fandom(fan+kingdom),直译“粉丝的王国”。
应援打call:日式偶像团体表演过程中,粉丝会挥舞荧光棒配合歌曲节拍喊出有节奏的词句,例如“超绝卡哇伊,XXX”“虎!火!发!动!”
聚聚:粉丝的别称。聚聚的一生,即粉丝从饭上偶像团体到“出坑”的全过程,因此有“聚聚的一生是短暂的”等说法。
打投:粉丝群体为偶像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进行各种应援活动,包括刷评论、数据等。此举在韩式偶像中流行,后扩散到整个偶像演艺圈。
(作者系《城市中国》杂志编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