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已知唯一开口控诉的“慰安妇”老人离世,享年93岁
据金华发布6月4日推文:再多的关爱和不舍,也挽留不住浙江已知唯一开口控诉的“慰安妇”老人沧桑离去的脚步。
昨天(3日)早晨6时15分,老人的外孙女给记者发来微信:“外婆6月2日晚上11时30分去世了,谢谢你们生前对外婆的照顾。”
上周二上门看望老人时,老人虽已不会开口说话,但仍能用眼神、手势交流。之后几天,记者和老人的家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家人兴奋地告诉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老人会吃水果了!老人能吃小馄饨了!
原以为坚强挺过一世煎熬的老人,能再次度过难关,没想到最终还是未能抵挡岁月的风沙。
风止了,雨来了。在这个思念的季节,一路走好!
亲人陪伴下,老人走得很安祥
老人享年93岁。自半个多月前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粒米未进、卧床不起后,比她大一岁的老伴,以及已六七十岁的女儿、儿子一直陪在她身旁,晚上睡觉也不例外。
“她睡里面,我睡外面,怕她滚下床。”老伴说,老人弥留之际,半夜起床上厕所,都会叫他。“先是会叫老货,后来不会说话了,就用手‘说话’。”
老人粒米未进,但爱喝白糖开水,有时候,一晚上能喝三四次。
去世当天下午,老人一反常态,拉着老伴的手,紧抓不放;老人还上上下下,温柔地摸老伴的手、脸、肚子,眼睛直盯盯地看着,仿佛有很多话要说……
“去世当晚10时左右,外婆还好好的。看房间灯光有些暗,舅舅用手电筒照明,外婆摇摇头,‘说’太亮了。晚上11点30分,推她什么反应也没有了。” 老人的外孙女说,在儿女、老伴陪伴下,老人走得很安祥。
“奶奶故世了。深切悼念!”
昨天上午8时19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丽菲给记者发来微信:“奶奶故世了。深切悼念!”
陈丽菲是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的妻子,自2016年10月21日,本报以《浙江已知唯一在世“慰安妇”开口控诉》为题,独家报道老人的不幸遭遇后,她和苏智良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多次前来金华调查确认老人受害史实, 并从2016年起坚持至今,每年给老人予以经济援助。
苏智良分身乏术,更多的时候,都是陈丽菲前来探望和慰问。每次,陈丽菲都会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致,拥抱老人,倾听老人,陪同老人一起愤怒,一起流泪。每次上门,陈丽菲从不空手,不是买适合老人吃的上海糕点,就是买衣物。2016年11月9日,陈丽菲第一次上门,就给老人买了一条白底大红花的全羊毛披肩,老人很喜欢。
昨天上午,记者给陈丽菲打电话时,她正在医院做胃镜检查。“江西、湖南又有新发现,确认了8位‘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这段时间都在忙这两地的调查,太累了。”
陈丽菲很抱歉自己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前来为老人送行。苏智良也因为学术冲突,无法亲自前来。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两名志愿者受苏智良、陈丽菲夫妇的委托,已第一赶时间赶至金华,送老人最后一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即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刘广建在接到记者电话后,当即放下手头的事务,专程从南京赶来。
“本来就计划6月来看奶奶的,没想到这么快走了。”今天傍晚抵达金华前,刘广建委托记者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名义送了花圈。
老人受害史实将入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
因为老人的去世,全国“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减至17人,平均年纪94岁。
“‘二战’初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基本不在人世。现在幸存的,基本是战争后期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苏智良说,“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的确认有几大原则:首先老人自己要有控诉;其次是旁证、实地调研、确证、文献资料佐证等。金华“慰安妇”对自己当年饱受蹂躏的经历记忆深刻:
老人出生于1926年,16岁那年,日军冲进村里将正在午睡的老人强行抓走关在当地的日军据点。一个月后,她被同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徐姓兄弟带人在后半夜救出,一同被救出的还有其余1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大约一周后老人外出买东西时不幸再次被日军抓走,并被带至金华中山码头日军据点,以及雅堂街“慰安所”受难,前后受害时间长达三年。
“老人的血泪控诉,不但有村民、当年抗日游击队员的旁证,更有《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等重要史料的佐证。金华‘慰安妇’受害经历因其受害时间之久、证据链之完整、老人自身对受害情况记忆之准确,使得老人的受害史实具有高度代表性。”苏智良表示,在得到受害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老人受害史实,以及名字、照片等个人信息将入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供后人永久悼念。
老人的葬礼将于今天在老家举行。
“早就想死了……吃了很多苦……倒霉死了……”老人生前闭上眼,全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常常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2017年1月16日,记者陪同苏智良、陈丽菲上门看望时,老人甚至伸出两个手指“讨”药吃:“我就一个心愿,可以给我买两粒安眠药吗?就吃两粒,我想好好睡一个晚上。”
现在,终于——
可以好好睡一觉了。愿天堂再也没有痛苦的梦魇!
金华“慰安妇”发现纪实
“等”了三年多的采访
2013年4月,记者在金华某地采访细菌战受害史实时,无意中获悉附近一村庄有一在世“慰安妇”,当即赶往该村,证实该消息,并在与村民闲聊过程中,与时年87岁的“慰安妇”偶遇。
“慰安妇”和家人对当年那段屈辱的经历讳莫如深。为了尊重当事人,记者没有冒昧打扰。
“等”了三年多,2016年10月19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在离休干部老徐的帮助下,老人终于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拍照、摄像,什么都可以,想通了,自己当年也是受害者。”
2016年10月21日,本报独家刊发长篇通讯《浙江已知唯一在世“慰安妇”开口控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受害史实获确认
披露老人的不幸遭遇后,记者设法联系上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他非常感兴趣。
2016年11月9日,苏智良、陈丽菲等一行三人,来到金华调查确认老人受害史实, 并予以经济援助。
金华新发现的“慰安妇”,为浙江已知唯一在世的“慰安妇”。
金华“鸡林会”引轰动
“金华鸡林会名单”现存于金华市档案馆,是2015年10月记者在一次采访中意外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慰安妇”相关名单,也是当年老人的三个关押地之一。
记者在《浙江已知唯一在世“慰安妇”开口控诉》文中提及的“金华鸡林会名单”,引起了苏智良一行的兴趣。2016年11月9日,在记者带领下,苏智良一行认真查阅了“金华鸡林会名单”,认为非常有研究价值,“具有国际意义,是非常珍贵的‘慰安妇’调查材料,很少见有这么集中的‘慰安妇’相关名单。”
2017年1月16日,苏智良、陈丽菲在“闭关”研读两个多月后,现身金华,解密金华“鸡林会”重要史料。
2017年7月5日,日军“慰安妇”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召开,本报多次报道的《金华市鸡林会会则及名簿》,作为“最重要的史料发现”在会上正式公布,引起轰动。
研讨会现场,苏智良面对来自韩国、日本、印尼和中国台湾等中外“慰安妇”研究专家,特别鸣谢《金华日报》在其间发挥的作用。
组织《二十二》观影专场
2017年8月14日,世界第五个“慰安妇”纪念日,中国首部“慰安妇”幸存者纪录片《二十二》选择在这一天上映。8月19日下午,金华日报联手市档案馆在时代影城策划推出《二十二》金报观影专场,受到市民热捧。苏智良、《二十二》导演郭柯发来视频,为活动点赞,希望更多的人关爱“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当天,观影专场的所有票房收入捐赠给金华“慰安妇”老人。
老人病危
2019年5月28日,老人病危,记者带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专家、主治医师兰景良上门诊治。老人处于弥留之际,无法接受任何治疗。
5月31日,本报刊发《浙江已知唯一开口控诉的“慰安妇”老人病危》消息,牵动众人。
(原题:浙江已知唯一开口控诉的“慰安妇”老人离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