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代日本为什么会有女天皇

[日]吉村武彦 著 顾姗姗 译
2019-06-06 14:56
私家历史 >
字号

自天武朝前后起,日本编纂史书的势头高涨,8世纪初期《古事记》《日本书纪》相继成书。如序章所述,《古事记》《日本书纪》分别将推古天皇和持统天皇作为终章的历史人物。这两部在不同目的下编纂而成的史书,其开篇和结尾必然自有其意义。

两书开篇处记载的是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理由自不待言;但令人琢磨不透的是两部书的结尾方式,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将焦点锁定在了女天皇的身上。原因何在呢?难道以女帝结尾仅是一种巧合吗?

在此,我们对两位女帝的特点再做一次比较。首先,她们都曾身为皇后。有趣的是,二者的汉风谥号在意义上都与本身的名字(讳)及和风谥号相差甚远。“推古”意为“推动古昔”,“持统”意为“维持皇统”,两个谥号都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历史观。

其次,她们在当政时,都有有力的皇位继承者即太子在位。推古有皇侄厩户皇子,持统有皇孙轻皇子(文武天皇)。而正是此处太子间的差异暗示了二者作为女帝的不同特点。

实际上,在推古之后即位的是舒明天皇,持统之后即位的是文武天皇。即位者都不是她们的子辈,而是孙辈。反言之,她们没有将皇位传给子辈。这里隐藏着阐明女天皇诞生问题的关键。本应继承皇位的子辈男性,因为某些理由而被质疑否定,这种现实情况便成了女天皇即位的背景。推古天皇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皇嗣人选而即位的,而持统天皇的即位则与她决意让其孙即位的政治欲望密不可分。可见,女天皇的即位有这两种类型。

“里程碑”式的人物

对于生活在飞鸟时代末、奈良时代初的编纂者而言,“古事之文”的《古事记》的时代意味着“古代”。日本史书的编纂开始于天武朝,和铜五年(712)《古事记》被献至朝廷。而迁都平城就发生在这两年之前。当时担负着皇权命运的人都曾经历过飞鸟时代的风风雨雨。

飞鸟冈本宫代表着飞鸟时代的开始,它是由推古之后的舒明天皇下令修建的。对于天武天皇而言,舒明天皇是他的父亲,因而是与他同时代的人。所以,在他眼中,飞鸟之世便是“今世”(近代),而此前曾祖父母的时代便是古代。带着这层意义,在《古事记》中担任谢幕者角色的额田部皇女就被后人赋予了意为“推动古昔”的汉风谥号。

另外,《日本书纪》不仅记述了大和王权的成立及由来,同时还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到持统天皇为止的日本列岛的历史。养老四年(720),《日本纪》三十卷与《系图》被进献到朝廷。此时正值元正女帝的统治时期,由持统天皇禅位而即位的文武天皇以及元明女帝的朝代都已经结束。如正文中阐述的那样,持统天皇所立下的志愿是让早逝的草壁皇子的皇统延续下去。“持统”这一汉风谥号的命名确切地反映了奈良时代的贵族对这位天皇的言行已有十分清晰的认识。飞鸟、奈良时代前半期的天皇们,在取得了包括藤原不比等在内的群臣们支持的同时,一律都立志于维护持统—草壁—文武皇统的传承。

总之,在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推古天皇与持统天皇都被人们视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这意味着以“女帝”为基轴回顾历史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窥视古代在经历时代转换时的景象。

从女天皇特征的立场出发,在六位、八代女帝之中,持统天皇是立于转折点上的人物。在其前后,女帝的历史意义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女帝史的前半期,由于没有出现在政治资质和年龄上符合条件的皇子,群臣为了确保王权的稳定而拥戴了身为女性的推古天皇。皇极天皇的情况也可被视为这一路线的延伸。但是,自持统天皇开始,女帝即位的动机转变为维护持统天皇之孙——文武天皇等天武-持统系皇统。严格地说,此处应改写为持统—文武系才更为妥当。这一皇统传承在单身的孝谦(称德)天皇时画上了句号。在那之后,皇统从天武系传承到了天智系,女天皇的历史也迎来了落幕。

虽说持统天皇代表了一个历史转折点,女天皇的存在方式在持统以前的7世纪与持统以后的8世纪出现了不同;但在这两个时期,女帝的诞生都受到了子女辈或是天皇早逝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被各种政治形势所左右。可以说,女帝的即位一直都是为化解某个政治课题而实施的对策。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与皇位继承有关且已成为定例的“不改常典法”。

原有皇统的衰弱

如正文所述,“不改常典法”准确而言是“诚惶诚恐谨曰,定都近江大津宫之御宇大倭根子天皇(天智天皇)钦定与天地共长、与日月共远之不改常典法”。“不改常典”一词出现在元明女帝即位之际,被首次使用在元明的即位宣命中。

首先,根据目前研究可知,以天智系桓武天皇的登场为转折点,“不改常典法”被改称为“诚惶诚恐谨曰,定都近江大津宫之御宇天皇(天智天皇)钦定法”,内容和意义均呈现变化。它原本是天武系天皇时代确立的直系皇位继承法,到了光仁天皇、桓武天皇等天智系天皇时代却衍生出了其他意义。其次,研究还指出,由于皇统从天武系转为天智系,天智系天皇为彰显自身作为皇位继承者的正统性,便将天智天皇的钦定法再次搬上了舞台。桓武天皇的即位宣命成为历代天皇即位宣命的典范,一直被中世、近世的天皇们所承袭。此外,自桓武天皇起,不但天皇的血统出现了改变,而且天皇的存在方式也与以往大为不同(早川庄八『天皇と古代国家』)。

根据早川庄八的研究可知,在桓武天皇之前,畿内的豪族首领们虽然将天皇视为律令制国家的君主而拥戴,但是二者之间同时也存在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8世纪,之所以会对天皇提出必须成年并拥有独立自主判断能力的要求,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此。但是,桓武天皇将自身的即位喻为建立在天命思想之上的“易姓革命”,将父亲光仁天皇尊为“昊天上帝”(支配宇宙的上帝)进行配祀《易经》中可见“以配祖考”。在古代宗庙祭祀活动中,除了主要祭祀对象之外,同时祭祀与其有密切关联但地位相对次要的对象,统称为从祀,如帝王祭天时以先祖为从祀。配祀的意思接近于配享、从祀等,但其间亦有差别。——译者注,并在交野(河内国交野郡的游猎地,现位于大阪府枚方市、交野市附近)的郊外举行祭祀仪式。他还将自身定位为以中国式律令制为典范的专制君主,强化其君主权威。于是,自桓武朝起,畿内豪族开始丧失议政官的地位,藤原氏以及出身于外来系氏族的官僚贵族取而代之成为议政官。随着天皇地位的日益稳固,天皇必须是成年人的必要性也就消失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是稳妥的。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由于未成年者也可即位成为天皇,因此像持统—文武—圣武天皇这样候选人范围狭窄的皇统传承一旦消失,认为女天皇不可或缺的观念也随之消亡,直系天皇皇位继承的“不改常典法”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单身的称德女帝的出现,使天武-持统系皇统走向了衰亡。称德天皇去世后,天智系的光仁天皇继承了大统。在光仁天皇统治时期,与天武直系有关联的人遭到了铲除。之后继位的桓武天皇又废除了天武直系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实行了诸如迁都长冈京、修改和废除国忌、否定天武八姓秩序等政策(早川庄八『天皇と古代国家』)。

“明治史观”

早川庄八还指出,天皇不以真身出现在一般民众面前的神秘性产生于平安时代。而打破这一惯例,像8世纪的天皇那样出现在民众面前的则是形象焕然一新的明治天皇。自平安时代起塑造起来的天皇形象,在明治维新的浪潮中被一举击碎,天皇恢复了飞鸟、奈良时代的身姿。

此处令人深思的是明治天皇的历史观。据说,即位当初以平安时代以来的文化来包装自己的明治天皇,发出了对平安文化“软弱性”的喟叹,于是毅然断发,改穿起了西式军装。川尻秋生评价道,尽管祭祀等场合中天皇的装束如旧,但日本在近代“西洋化的进程中摆脱了平安朝长久以来的影响”(『平安京遷都』)。人们一般认为,公家(贵族)的文化风俗是从平安时期开始的。但实际上,自以唐为楷模的桓武天皇当政后,天皇的存在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桓武天皇是以一个“新王朝”创始者的姿态来君临天下的。

这一历史动向虽然与皇位的继承方式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天武-持统系皇统被天智系取代之后,天智系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女天皇了。持统天皇主张极端的血统主义,与之前为谋求王权稳定而让女帝即位的情况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血统主义造就的不过是一个执着于“维持皇统”这一狭隘目的的女帝。从这一点也可知,其汉风谥号被定为“持统”是十分恰当的。

最后,让我们简单谈谈称德天皇之后的女天皇。首先,院政期曾出现过一位女性皇嗣人选。镰仓时代前期,慈圆在其所著的《愚管抄》中记载了此事。院(鸟羽上皇)为举新帝之事而劳损圣虑。四宫(四皇子)后白河院,乃待贤门院(璋子)亲腹所生,虽与新院(崇德)同居一处,但沉湎游艺,名声毁之殆尽,恐无继大统之器。苦思后,院又于近卫院之姊八条院宫子(暲子内亲王)、新院一宫(重仁亲王)、四宫之子二条院(守仁亲王)之间举棋不定。其时,院未将此事语于知足院殿(忠实)、佐府(赖长),一概相谈于法性寺殿(忠通)。这段文字描述了近卫天皇驾崩后,鸟羽上皇为新天皇人选“劳损圣虑”的情形,并列举了四位新帝人选(后白河天皇、八条院、重仁亲王、守仁亲王)。其中八条院暲子是一位女性。然而,最终实际即位的却是被评价为“恐无继大统之器”的后白河天皇。

《愚管抄》记录的这一幕同样出现在《今镜》《古事谈》之中。有学者指出,在这一时期,女性依然有成为天皇的可能性(荒木敏夫『可能性としての女帝』)。关于这段记录是否属实抑或有多少可信性尚存疑问,但毋庸置疑的是,女帝即位在当时至少形成了一个政治话题。此处篇幅有限无法详述,但需指出的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与古代女帝即位的背景是大相径庭的。

进入江户时代之后,有两位女天皇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一位是宽永六年(1629)即位的明正天皇。此时,后水尾天皇与幕府之间政治关系紧张,后水尾天皇单方面让出了皇位。于是,8岁的明正天皇即位了。她在事实上成为称德天皇之后的首位女帝。明正天皇为后水尾天皇与将军德川秀忠之女所生。附带提一点,据说“明正”二字分别取自元明天皇的“明”与元正天皇的“正”,名号中依稀可见古代的旧影。宽永十年(1643),明正天皇禅位于异母弟。

此外,宝历十二年(1762)桃园天皇猝逝后,24岁的后樱町天皇登场。她之所以即位,是因为当时的储君年纪尚幼。明和七年(1770),她将皇位让于13岁的后桃园天皇。这两位女天皇都终身未婚,而且恰巧都是在74岁去世的。

虽然江户时代的两位女天皇与古代女天皇之间也存在共同点,但是她们所处的统治结构框架与古代天皇制有着本质不同。暂且不论其他,两位女帝都生活在德川幕府的影响之下,因此,必须另拓视角来讨论她们存在的历史意义。

本文摘录自《古代日本的女帝》,[日]吉村武彦 著,顾姗姗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现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熊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