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儿童比例连续50年下降?
近年来,每逢六一变“宝宝”的人是越来越多,可你知道我国有多少儿童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我国0~14岁的人口(儿童)大约有2.3亿,大概是广东省所有人口的两倍,或者日本所有人口的两倍。
没错,中国的儿童非常多。
而中国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17%。
17%算多还是少呢?既然儿童节是国际节日,我们不妨跟全球比比看。
国家越发达,儿童越稀少
最近六十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儿童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上图中,横轴代表儿童数量,纵轴代表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圆的大小代表出生率,颜色代表该国家/地区所处的大洲(横纵轴都做了对数处理)。总的来说,越是右上角的国家/地区,儿童越“多”,越是左下角的国家/地区,儿童越“少”。
在这张图上,代表欧洲的黄点不断“下沉”,意味着儿童数量变化不大、比例却降低得很快。而在非洲(蓝色),除了突尼斯、塞舌尔和毛里求斯等少数富裕国家以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现了儿童数量和比例的“双增加”。
再看亚洲(红色),总体趋势是“儿童减少”,但内部分化也很明显。例如,靠石油发家致富的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四小龙”中的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比例极低。
无论在大洲之间,还是大洲内部,普遍存在这样的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往往就越低。
我们再来聚焦一下中国。
早在1950年,我国儿童数量冠绝全球,比例和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相当。到了2015年,我国儿童数量排名虽然被印度超越,但比例已经和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接近。
不仅如此,中国儿童比例的下降,并不是近年以来,才随着双职工家庭的普及、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或子女抚养成本的提高而出现的。
中国儿童比例连续50年下降
上图中,横纵轴仍然分别代表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对数),但圆点代表的是1950-2010六十年间中国的儿童情况变化(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署)。由此,我们可以理出一条时间轴:
1966年,儿童比例开始下降。但此时问题尚不显著:比例下降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儿童数量仍在增加。
1976年,改革春风吹满地,奈何儿童不争气,数量和比例开始快速下降。
1982年,在“儿童减少”的大背景下,我国仍然出台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然而,此后几年的儿童数量却迎来了一波“小阳春”。
1995年,儿童比例和数量再一次快速下降。
2010年,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得到重视,同时儿童数量也发生了第二次逆转,开始缓慢增长。
2015年,我国的儿童比例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
近50年中国的儿童问题,似乎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社会观念等都在短时间内对生育率有着调节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趋势只有一个,就是减少!
立足过去,放眼未来。中国儿童会一直这么“少”下去吗?
我们基于2015年的全国人口抽查数据,使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队列要素法”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儿童数量和占比不断降低的大势无法改变,但占比在2040年左右会降到约10%的水平,这和目前众多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当。
全国总体情况如此,那具体到各个城市呢?
城市间“生育率”和“流动性”的博弈
我国各个城市最近年份的0~14岁儿童数据难以收集,但《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提供了“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我们就以小学生(大约对应6~12岁)作为替代指标吧。
根据预测,0~14岁的儿童占比在2040年左右会降到约10%的水平,其中小学生的占比会在2040年左右会降到约5%的水平。
而事实上,不用等到遥远的未来,目前我国就至少有60个城市,也就是说约五分之一的中国城市,已经低于5%的线。
这张图表达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全球的维度上,儿童数量和比例最少的往往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中国,少子化现象最严重的并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是东北。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差距,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差异却并没有很大。
难道,中国的生育率趋势并不与国际接轨,而是独树一帜?
好像并不是这样。总的来说,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生育率也是低的(东北是个例外,本文不再展开)。
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就要从中国的特色国情找了——巨大的人口流动性。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跟随父母来到发达地区,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地区间的儿童数量和比例差距。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仅在小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超过1042万人。
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里,都有人生娃、有人不生,有人迁走、有人进来。而我们最后看到的,是这样一份榜单:
所以,你生,还是不生呢?
说明:
1. 本文作者为小鹏、团支书,由城市数据团原创并首发。
2. 文章使用的数据源主要有:联合国人口署、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中国人口抽样调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