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群星奖”落幕,20部作品获奖,惠及群众超4000万人次
5月的上海化身为一座“超级大舞台”,51台文华奖参演剧目和84台群星奖剧目在这里轮番上演。随着参演作品一一登台,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始进入尾声。
5月31日晚,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和·鸣》《击壤歌》《生日聚会》等20个作品从全国各地选送的84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今年的“群星奖”。
从5月16日到5月31日,群星奖共计进行了4天7场决赛,4大门类84个作品轮番上演,936位演员全身心投入,共计走进16个区进行24场惠民演出,8位美育导师走进基层开展10场讲座、普及美育知识,云上群星奖总访问量突破4000万人次,百姓的热烈反应和群文人的力量,托起了本届群星奖的璀璨星光 。
《看见自己》(上海)84个作品展示群众文艺繁荣发展成果
“入围本届群星奖决赛的84个作品,可以说个个精彩、各有特色,展示了新时代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巡视员关红雯表示。
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而设的政府奖,是群众文艺领域的最高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星奖一项贯彻的宗旨。在本届作品中也有充分体现。
84个作品取材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关注百姓话题。空巢老人、乡村致富、农民工生活、生态保护、文化交流交融等百姓关注的话题在群星奖作品中都能找到,几天来让观众们跟着哭、跟着笑,一起感动。
上海选送的音乐剧小品《看见自己》展现了母女关系中的冲突和温暖,无独有偶,江苏选送的小品《生日聚会》则把关注点聚焦于父子亲情。
有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群星奖期间看了几遍《看见自己》,“看一次哭一次。” 音乐剧小品把冲突放在一对母子和房客之间,房客从女儿的任性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用一段独白唱出真情实感,希望借此让女儿学会珍惜亲情。“每次在演出过程中,很多人看了都会反思,自己今天和妈妈说话是不是有些过了。”导演栾岚说,让观众从这部音乐小品中“看见自己”,是主创团队的初衷。
每一个群星奖作品都经历了数十场的基层演出,在贴近群众的基础上不断修改打磨。《生日聚会》历经近5年的创排和表演,在学校、乡村、社区等基层进行了150余场演出。一次在社区演出结束之后,一位老先生找到演员和导演,说这个小品让他很感动,但觉得结尾的音乐用刘和刚的《父亲》显得过于高亢了,不符合农民工父子间的情感。主创团队根据这位观众的意见反复研究,最终选择了筷子兄弟版的《父亲》。实践证明,这版音乐选对了,其后在沙洲职业工学院的演出中,现场大学生眼含泪水,全体合唱了这首歌。
海纳百川,各县特色。群星奖的节目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汇聚一堂,让观众感受到了各地区独特的文化。
重庆选送的舞蹈《龙把子》选题自铜梁延续数百年的舞龙习俗,广西的《打扁担》取材于体现壮族农耕文化的“非遗”舞蹈,上海的《捍卫者》以苏州评话为表现形式,讲述了保卫四行仓库的故事……
《龙把子》(重庆)上海的器乐重奏《和·鸣》是让许多观众评委觉得好看又有趣的一部作品,作品选用古琴、手碟、迪吉里度管(澳洲土著部落传统乐器)、沙克、中国大鼓、竹笛、口弦、钵盂等8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交融碰撞,创作出和谐动听的旋律。
“上海不是少数民族地区,但大家都觉得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于是我们有了这个想法,把各地文化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作品。”艺术指导、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介绍,将世界各民族的独特之美,融合成为一个和谐之作,成为一个美的作品,让更多人对艺术之美产生共鸣,是《和·鸣》的创作动机。
对于演员们,群星奖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这些业余爱好者走上全国性星光闪耀的舞台,留下毕生难忘的回忆。
比赛那天,《击壤歌》的小演员一下场,就在后台哭作一团,成了当天的一桩“新闻”。他们能站到群星奖的舞台上历经艰辛。湖北省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周晶介绍,舞蹈灵感来源于古时候在江汉平原上击壤而歌、孩童嬉戏的场面,因此主创团队最先想到需要找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表演,其后才发现很多小演员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周晶带队到上海参演,很多孩子第一次坐飞机兴奋不已,“当时我就觉得选择他们是对的,他们更需要社会关心,更渴望这样的舞台。”经历了一年多的创排和巡演,孩子们增强了自信也收获了成长,变得开朗而对生活充满热情。
《击壤歌》(湖北)线下线上联动惠民,惠及观众超过4000万人次
如何让这些入围的群文作品走到群众中去,让百姓共享精彩,是主办方一直关注的问题。为此,5月18日-21日,所有参赛作品分组奔赴上海16个区开展24场基层惠民演出。各区文化馆、基层社区文化中心、学校、企业、部队、旅游景区等场所,都留下了他们精彩的演绎。最忙碌的时候,一天有近50辆大巴载着演职人员,披星戴月奔赴在演出途中。据统计,共有15000余位市民现场观摩了群星奖惠民演出。
“群星奖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舞台。在这里,你感受到了最真实的生活和最质朴的情感。”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为保证群星奖真正走进市民,群星奖组委会联动16个区,将群星奖优秀文艺节目送到百姓身边。84个决赛节目按照不同门类、不同省市打散重组,临时编排成音舞惠民场和综艺演出惠民场。为了保障演出有序进行,从总排片表、节目编排表、节目流程表、道具流转表到票务分配表,惠民演出项目组罗列了近百张表格。
各区也成立了专门团队保障惠民演出的落地。闵行区特地访查周边餐饮设施,找到了挂牌认证的正宗清真饭店,为回族演员精心准备工作餐;金山区在节目《海的女儿》主演意外摔跤受伤的情况下,立即陪护至医院拍片并守候至深夜,再将她送回市区;杨浦区火柴电竞馆所在的互联宝地园区早早做好氛围营造,全园迎接惠民演出的到来;黄浦区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协调保障工作,搬运道具1300多公斤;浦东周浦文化中心则为每一个节目配备一名志愿者……台前幕后的努力,让群星奖节目能以最好的效果呈现,为百姓献上“精神大餐”。
《和·鸣》(上海)往届决赛,由于地域、场地、时间的限制,现场演出总是“一票难求”,庞大的观演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拓展群星奖的传播边际,本届群星奖还首次打造“云上群星奖”,开创公共文化传播新模式,成为本届群星奖的最突出亮点。
艺术节期间,“云上群星奖”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和圆点直播,联合140多家地方云,共同对7场群星奖决赛、12场惠民展演和1场颁奖晚会进行网络直播。文化上海云专门开通了在线抢票通道,优秀作品展演观摩门票75秒钟就被一抢而空。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提出了“十万群众在剧场,百万群众在现场,千万群众在线上”的目标。依托“云上群星奖”,截至5月30日,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和圆点直播三个平台总访问量4264.8万人次,其中网络直播访问量1913.1万人次,超额完成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
观众纷纷在网上留言,对这次参赛作品发表评论,普遍认为节目好、精品多,充满地域特色,同时认为在线上看直播,是真正的惠民,是百姓的福气。
每场表演结束走下台,演员们会迫不及待了解自己刚刚的状态,“云上群星奖”延时半小时的直播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决赛几天,经常可以看到演员在后台来不及卸妆,拿着手机观看、总结自己表演的场景。
此外,云上群星奖专区还线上开辟“述·感悟”等专栏,邀请观众在观摩之余,进行在线评论、点赞和交流。“群星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活动则是以群星奖为背景,针对参赛作品、参演人员本身的感受,或分享观摩感受,或抒发亲历、参与、见证各类活动的心得体会,为群星奖留下不同视角的纪录,留下市民关于群星奖的心声。
关红雯介绍,以“云上群星奖”为标志,“群众文艺+互联网”的模式初步形成。以“云上群星奖”为契机,未来的群众文艺作品的传播推广、交流互动将从“脚下”走向“天下”,“群众文艺+互联网”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第十八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