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伊斯坦布尔①|世界首都的中心

马特
2019-06-03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8年10月,我进行了一次马来半岛的探访之旅。马来半岛的探访,让我对东方向西方的扩张产生了兴趣。我的注意力投向了伊斯坦布尔。事实上,在马来半岛的历史中,隐约有奥斯曼帝国的影子,不过是一种旧人被新人碾过的形象。

这条线索让我在马来之旅结束之后开始关注奥斯曼帝国,也引领我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2019年1月,我前往伊斯坦布尔待了二十多天,我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意识,让奥斯曼帝国可以支援遥远东南亚的亚齐苏丹国?被欧洲视为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如何看待中国这片“真正的东方”?作为东方向西方扩张的极限前沿,奥斯曼帝国又是如何以世界帝国的概念融合不同文明与族群的?

需要说明的是,伊斯坦布尔的历史遗迹极多,我能走访到的不过十之一二。另外,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起点,历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本文中以君士坦丁大帝建城为准。同时,本文将1453年之前的伊斯坦布尔统称为君士坦丁堡,不再区分更早之前的“拜占庭城”和“新罗马”。

世界首都的中心

伊斯坦布尔用一场雪迎接了我的到来,虽然只是一点小雪花。我住在老城苏丹艾哈迈德区,这里是伊斯坦布尔老城的中心,也是这座城的历史中心。在这块小小的区域里,可以了解从拜占庭帝国时期一直到奥斯曼帝国终结的历史概况。

老城区的旅馆都很小,但位置很好,高低起伏的地势易于眺望远处。从我的房间窗子望出去,是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座城市的历史,正是从这条海峡开始。

当古希腊人出海寻求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德尔斐的神谕,告诉他们“遮眼物的对面”。当希腊人的船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时候,在东方亚洲部分,已经有一座城市伽克顿(现在伊斯坦布尔卡德柯伊区)。希腊人的首领拜占斯发现,由于海峡的阻挡,这些人不知道海峡对面的高地才更适合建造城市,于是拜占斯在这里下船,建造了殖民地,取名拜占庭。

伊斯坦布尔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七丘之城”原本是罗马的称呼,君士坦丁大帝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就是要建立一座新的罗马,所以选择了拜占庭旧址上七座山丘的地区建立了新罗马。在狄奥多西二世时期,这座城市被定名为君士坦丁堡。

由于地势起伏很大,当地人的车技非常神奇。在我看来近乎直上直下的斜坡和走路都费劲的小巷子,当地人可以飞速驾驶摩托车甚至汽车。我从旅馆出来,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北走,巷子口出来是一家叫长城饭店的中国餐馆,沿着这条街向东,就到了最具历史感的竞技场遗址。广场的南边是马尔马拉大学博物馆,西边是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广场上最显眼的是两根高大的石柱。

竞技场的清晨。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这座广场可以一直追溯到拜占庭帝国时期。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往君士坦丁堡,开始大规模扩建城市,让这座城市配得上罗马的荣光,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就是修复扩建这座竞技场,使其作为城市公共中心。这里主要的活动是罗马流行的马拉战车比赛。

为了打造帝国新的中心,君士坦丁大帝将来自各地的艺术品运到君士坦丁堡,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来自希腊。在赛马场的中央,是来自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中的普拉提亚祭坛,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而修建的,祭坛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全部是由战利品打造的,用来供奉德尔斐的阿波罗。

因为这座祭坛意味着文明的西方战胜野蛮的东方,君士坦丁大帝希望把这座“文明世界”胜利的标志带到东方,以提升新首都的荣耀,他下令将祭坛从德尔斐移到君士坦丁堡竞技场中间。

在许多奥斯曼帝国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的最初数十年,三个蛇头仍然存在,但上方的金碗已经不在了。而现在能看到的只有蛇柱,仅为一根青铜色的柱子,屹立在低于地面几米的地上,三个蛇头和金碗都不见了。仅存的一个蛇头存放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内,我在博物馆内找到了它,但只有上颌部分。

君士坦丁大帝的继任者狄奥多西大帝(狄奥多西一世)执政时期,国力强盛,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决定给赛马场增加更加华丽瞩目的装饰品,来超越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喜欢竖立石柱和拱形大门来凸显阳刚审美,埃及方尖碑被罗马帝国视为征服已知文明的战利品,今天在罗马城(含梵蒂冈)有10座方尖碑,比埃及还多1座。那么,君士坦丁堡如果没有埃及方尖碑,就无法体现出新首都的强盛。

公元378年,哥特人在阿德里安堡击败罗马人之后,帝国的宣传变得格外重要。狄奥多西大帝面对这种外部潜在威胁,必须在国内牢牢掌握住权力。而权力的秩序成为关键,竞技场蕴含着对秩序的强调,中心便是狄奥多西大帝。

于是在公元390年,狄奥多西大帝从埃及购买了一块方尖碑,竖立在竞技场中间。这块方尖碑建造于大约公元前1490年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间,原本竖立在卢克索的卡纳克阿蒙神庙。狄奥多西大帝将方尖碑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

没想到,我第一次看到埃及方尖碑,竟然是在伊斯坦布尔。

这块方尖碑为花岗岩制成,在方尖碑和基座的四个角之间,有四个青铜立方体,用来支撑方尖碑。方尖碑的四个面都雕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大意是纪念图特摩斯三世于大约公元前1455年在幼发拉底河对米坦尼的胜利,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最尚武的法老,这大概也是狄奥多西选择这块方尖碑的原因。

方尖碑大理石基座的四个面上各有浮雕,这是运到君士坦丁堡竖立的时候雕刻的,上面描绘了狄奥多西大帝时期的竞技场场景。这些雕刻的主角都是狄奥多西大帝,他站在人群中央,两旁是他的家人和贵族们。其中一幅是狄奥多西大帝手持桂冠站在看台上,看起来是准备为比赛的胜利者颁奖,旁边是他的两个儿子,下方则是手持乐器的乐手们。在另两面的浮雕中,可以看到皇帝周围的大臣与日耳曼卫兵们,卫兵们携带着长矛和盾牌,下方则是战车比赛的场景。相邻的第三幅雕刻下半部分则是一群人向狄奥多西大帝单膝下跪致敬,大意是周围的野蛮人臣服。在东北方的基座上,则是工人们竖立其方尖碑的情景。

基座有明显的重大损坏痕迹,在基座东西两面下方有刻字,其中东面是拉丁文,铭文碑上有一道很深的裂缝,几乎让基座分成两半。

狄奥多西大帝热衷于装饰性的建设,他曾经模仿罗马的图拉真广场设计了狄奥多西广场,今天只遗留一些石柱的遗迹。曾经这里是一道拱门,两侧有皇帝的雕像,这些石头遗迹就随意摆放在路边。我发现这些柱子和地下水宫的柱子相似,都有泪滴状的雕刻标记。

地下水宫曾经是这座城市的蓄水池,里面的部分构件是查士丁尼大帝从其他建筑上搬来的,也许水宫里泪滴样式的石柱也来自某座之前的地面建筑。水宫里还有两座美杜莎的石像,一个侧放一个倒放,有人认为这样可以使美杜莎失去法力,但学者认为这样放置只是正好适合支撑石柱。

今天被人熟知的君士坦丁堡陷落,是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克这座城市,然而在此之前250年,君士坦丁堡经过了更大的浩劫,那就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这次东征期间,十字军难以对穆斯林军队占据优势,转而进攻同样信奉基督教但教派不同的拜占庭帝国,掠夺战利品作为军费,拜占庭帝国短暂亡国后,十字军们建立了拉丁帝国。

在这次十字军入侵中,君士坦丁堡受到了严重破坏,竞技场的大部分珍贵文物都被掠夺走。在竞技场北端,曾经有四座镀金的铜马雕像,被十字军运往威尼斯,安装到圣马可大教堂正门,其他沿赛道排列的马匹和战车的青铜雕像,现在都已不存在。此外,上文提到的蛇柱上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也被盗,下落不明。

在十字军东征中受到破坏的还有君士坦丁皇宫。为了获得黄金,十字军几乎拆了皇宫,后来拜占庭复国后,皇帝弃用了旧皇宫。等到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进城的时候,皇宫已经是荒废的遗址了,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大学就是曾经旧皇宫的大会堂。

对于这段历史,竞技场上方尖碑正对着的另一根石碑是更好的见证。公元10世纪,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竞技场的南端兴建了这座石碑,虽然常常也被称为方尖碑,然而这座石碑的材质是石灰石方块,而不是阿斯旺花岗岩。这座石碑外面装饰着镀金铜片,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的胜利。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剥走了镀金铜片,只留下一根斑驳的石柱。

竞技场方尖碑

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奥斯曼君主并不热衷比赛活动,竞技场原来的用途逐渐被人遗忘,但这片地区一直没有建造其他建筑物,而是被用于各种庆典活动。土耳其新军喜欢攀爬这座石碑,导致这座石碑的表面进一步损坏,但也让这座方尖碑的石质核心——墙柱幸存了下来。

    责任编辑:冯婧
    图片编辑:胡梦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