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哈尔滨一年轻教授疑被校内“毒室”夺命,工伤认定持续四年

沈轶/封面新闻
2019-05-31 15:02
直击现场 >
字号

任晓峰生前在学校的办公室。  本文图片均来自封面新闻

5月26日,周日,哈尔滨空气质量,优。

站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楼319室外,远远的,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从此路过的师生们,脚步匆匆。有人说,在学校,319室有着禁忌。

禁忌来自于5年前,即2013年9月至12月,这间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曾是动物医学学院年轻教授任晓峰的办公室。而在任晓峰搬进去办公之前,319室一直作为灭活实验室,可查证的时间为5年5个月。

任晓峰生前照片

令人遗憾的是,2014年,任晓峰患病,并于当年5月12日去世。两天前,他刚刚过完40岁生日。

去世已有5年时间,任晓峰的遗体,依然躺在殡仪馆冰柜里。未能入土为安,原因则是家属为其提出的工伤认定。

任晓峰家属认为,任晓峰死亡,与学院配给他的办公室319室“有毒”有关。既然如此,其死亡应认定为工伤。而东北农大对此予以否认。

319办公室室内图

于是,一场已持续四年的“工伤认定之争”由此开始。

难以确诊的绝症

任晓峰,是全家人的骄傲。

任家姐弟三人,任晓峰于1974年出生,排行老三。在任晓峰姐姐任玉东提供的资料显示,任晓峰生前,不仅拥有东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还拥有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病毒学博士。

2006年,正是“双博士”头衔,任晓峰回到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任教。不久,任晓峰受聘为教授,同时,他拥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头衔,还获得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兽医学科流动项目主任。

正当事业一帆风顺之时,致命的“怪病”也不期而至。

任玉东说,任晓峰被发现得病,是在2013年12月。当时,因口腔溃疡,任晓峰进食困难,于是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检查,作了中药治疗。

一个月后,任晓峰病情没有得到缓解,逐渐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计算力差、反应减慢等症状。

“他的病,其实从2013年9月就有征兆了。当时,晓峰双颊糜烂,手部龟裂,只是他自己没当回事。到了2014年1月,情况愈加严重,我们根本不敢让他出门。他出去,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任玉东说,随着时间推移,任晓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2014年2月,他已经开始出现言语不连贯的情况。后来,他只会说单字,或者说不出话,只能用摇头、点头来表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晓峰被检查出脑部坏死病灶。

当月,任玉东带着弟弟前往北京治疗。

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诊断,任晓峰“颅内多发病变”。视力、定向力、计算能力等大幅下降。

经过多次会诊,任晓峰的病症依旧无法被确诊。

任玉东说,当时,任晓峰还被检查出患有胸腺瘤。有医生猜测,其病症是胸腺瘤免疫综合征。可是,胸腺瘤没有压迫到胸腺,还是良性的。

依照医生建议,2014年2月28日,任晓峰被送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毒物分析检测。同年3月6日,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对他进行检查,作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可能”判断,但也始终未能确诊。

住院期间,由于任晓峰坐立难安,任玉东只好把弟弟送回哈尔滨家中。2014年5月12日,任晓峰的生命时钟,定格在这一天。距离其病发,仅仅5个月时间。

“弟弟是双料博士,龙江学者,可在患病时间里,连字都不认识了。我记得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火’的标志,一直盯了半天,从嘴里迸出来两个字‘危险’,我当时眼泪就止不住了。”任玉东说,正是看到了弟弟生命最后的惨况,让她萌生查清弟弟死因的想法。因为直至去世,任晓峰到底得了什么病,未能确诊。

办公室“有毒”?

弟弟为什么会患病?任玉东百思难得其解。

任玉东记忆中,弟弟喜欢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错。病发几个月前,任晓峰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乒乓球赛,还获了奖。

梳理弟弟生前生活细节变化,任玉东发现,弟弟出现病症时间,似乎是从换了办公室开始的。

任玉东,东北农大教师。对弟弟在学校经历,知根知底。

2006年,任晓峰从德国回到东北农大动物医学学院任教,后被聘为教授。2011到2012年,任晓峰被借调北京。

从北京回来,原来办公室已被安排给其他老师。于是,任晓峰向学院重新申请了办公室。

新办公室很快获批,位于牧医楼的216室,原是档案室。工作一段时间,任晓峰发现,这是一间阴面屋,后面是白桦林,“冬天非常冷”。他再次向学院申请更换办公室。

2013年9月,经院方协调,任晓峰搬进了三楼319室。这个房间,原来用于微生物免疫与无菌实验室。

319室曾是实验室的事实,得到了东北农大动物医学学院确认任晓峰身份信息的盖章证言证实。

换了办公室后,弟弟身体开始出现问题。那么这间办公室,是不是有问题?

经过调查,任玉东发现,319室,本是一间无菌操作室,主要从事课程教学中的动物病毒相关试验。任晓峰搬入之前的8月,依然作为实验室使用。

2015年6月7日,动物医学学院出具《动物医学学院319房间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作为无菌操作室从事的相关实验课说明》,对此予以确认。

“有8个无菌操作台,做实验前,一般都要进行灭活。灭活主要试剂是甲醛。”任玉东从任晓峰的多个学生处了解到,319室内,刺鼻气味很重,呆久了,人会觉得“头眩目晕,胸口很闷”。

还有学生告诉任玉东,自从任晓峰搬完办公室后,能明显感觉到“任老师眼睛发肿,脸色没有之前的光泽,和他打球,他的体力大不如以前。”

弟弟病因与办公室有关?

任玉东委托黑龙江室康检测有限公司,先后5次对319室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氡等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只有2015年5月10日一次甲醛不超标,5月19日甲醛超标0.2倍,5月27日甲醛超标0.4倍,8月13日超标1.7倍,8月26日超标1.9倍,呈上升趋势。

同时,任玉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任晓峰此前病症与甲醛中毒全部吻合。

2015年8月8日,任玉东向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铁东街派出所提出申请,由派出所委托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任晓峰进行尸检,试图找出死因。

同年12月11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指出,“被鉴定人搬入动物医学学院319房间后不久,即出现双颊糜烂刺痛,伴有舌部苔藓样改变,与甲醛刺激作用相符合,该案中被鉴定人初始发病表现为视力减退、反应迟钝、方向感缺失、失认、失读等神经系统症状,且进行性加重,亦与甲醛中毒的临床症状相吻合。”

“被鉴定人任晓峰死亡后,办公室内甲醛浓度多次检测超标,其生前在该房间工作时间较长,具有与甲醛导致起病的客观环境条件,始发疾病症状符合甲醛中毒的基本作用机理。”

最终,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结论,“任晓峰死亡与吸入办公室内甲醛有关,是造成其死亡的根本原因”。

工伤认定之争

任晓峰离世后一年,任玉东向黑龙江省人社厅提出对任晓峰进行工伤认定。

2016年3月16日,黑龙江省人社厅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2018年6月8日,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2018年9月30日,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不予认定工伤。

省市人社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理由,依据的是东北农大出具的另外一份司法鉴定书。

2016年,东北农大委托黑龙江民强司法鉴定中心,对任晓峰死因作了鉴定。

黑龙江民强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任晓峰的死亡和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319办公室内甲醛浓度含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司法鉴定认为,即使室内甲醛浓度超标1.9倍也不会引起明显中毒表现,只可产生机体不适,任晓峰死后检测319室的甲醛浓度超标不能代表当时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任晓峰的口腔扁平苔藓和慢性唇炎不符合甲醛中毒的相关表现,任晓峰发病初期的神经系统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即不是甲醛中毒的特异性表现。任晓峰发病前后未见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1-2度喉水肿等甲醛中毒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亦未见甲醛中毒的法医病理学证据。

黑龙江民强司法鉴定中心由此给出司法鉴定意见:2015年5月10日检测319室的甲醛浓度未超标,而随后检测出319室的甲醛浓度超标,这提示2015年5月10日之前的甲醛浓度未超标,不会造成甲醛中毒。

该鉴定中心还认为,任晓峰在患有Good’s综合征的基础上,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肺感染等病症导致死亡。因此鉴定意见为:目前没有依据认定任晓峰患病死亡与办公室甲醛吸入有关。

这份鉴定结果,与警方委托的司法鉴定截然不同。再加上省市人社部门据此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任晓峰母亲张晶和任玉东表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2019年5月14日,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哈尔滨市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及黑龙江省人社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任晓峰的死亡可以推定与319实验室改为办公室有直接因果关系,其死因与吸入办公室内甲醛有关。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判决,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本判决生效后六十日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面对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的判决书,任玉东表示,法院的认可,让她感到欣慰,但事情远未过去,“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二审,如果有,我会帮弟弟把官司打下去。”

5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东北农业大学。校办工作人员表示,过后将就此事联系记者。截至发稿,记者暂未获得任何回复。

(原题为《绝命毒“室”?年轻教授疑被校内甲醛夺命 工伤认定之争持续四年》)

    责任编辑:柴敏懿
    图片编辑:胡梦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