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面奖状墙有啥特别?有《好孩子》证书,有脱贫光荣...
本文原标题:《这面奖状墙有啥特别?有《好孩子》证书,有脱贫光荣证,还串起了……》
孙观发的家最近很热闹,来来往往地每天都有人来他家做客。白墙灰瓦,二层小楼里每个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最显眼的,还数一迈进门就能看见的满墙奖状,这都是孙观发一对孙儿孙女获得的荣誉。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着这满墙的奖状笑着说,“到他们这一代长大的时候,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
图据新华社“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的话让孙观发频频点头,这个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知道,正是党的好政策,让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孙观发家的奖状墙家中大变样:土坯房变小洋楼
孙观发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展示着奖状,足以见得他的珍视和骄傲。“孙子涛涛从上幼儿园开始,几乎年年都拿奖状回家!”
5年前,涛涛获得他人生中第一张奖状《好孩子》,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生怕被弄坏、弄皱。还没等进家门,涛涛就大声喊着“爷爷我得奖状啦”,一头扎进孙观发的怀里。
看着涛涛从书包里掏出的奖状,孙观发非常高兴。祖孙俩一起将奖状贴在了墙上,2个人盯着笑了好久。
这是“奖状墙”上的第一张奖状,但墙,却早已变了模样。
几年前,孙观发的妻子患病,因为治病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务。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墙面不平,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旱厕也是臭气熏天。
因为电力不稳,家里经常停电。有时涛涛晚上写着写着作业,家里就停电了。村里的夜总是又黑又漫长,涛涛就不得不早早睡觉,等着第二天天亮再补写作业。
原来家里的厕所也是旱厕,由2块木板搭建。小孩子踩上去摇摇晃晃,涛涛心里经常害怕会掉下去。“夏天上厕所身上被蚊子咬得全是包,还要憋着气。”
潭头村如今,孙观发家在村里的帮助下,已经实现了脱贫,去年全家收入达到7万多元。
土坯房变小洋楼,卫生间装上热水器,冰箱里摆满鸡蛋蔬果,房顶上还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大门楹联“阳光照大地山青水秀,春色满人间鸟语花香”述说着家中的好时光。
涛涛家屋顶装的光伏发电板学校穿新装:迎来1+X共享课堂
仔细看看奖状墙,数涛涛获得的“三好学生”“学习尖子”荣誉最多。孙观发说,“三好”就是学习好、卫生好、品德好,涛涛还被聘为“儿童顾问团组长”“老师的好助手”。
梓山镇潭头世纪小学操场前后对比图跑道前后对比涛涛就读的潭头世纪小学创办于1927年,全校共有12位老师、188位同学,学生几乎都来自邻近的潭头、安和两村。
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小学,潭头世纪小学曾经也面临着师资短缺、校舍老旧、教学器材落后等问题。
学生孙丽记得,3年级时她还要和同桌共用一张摇摇晃晃的旧桌子。桌面凹凸不平,上面满是粗粗的木头糙面和小洞,写起作业时经常戳破了卷面。
更让她难受的是,随着自己慢慢长高,低矮的桌椅已经不适合入座。写字的时候都要弯着腰、低着头,时间长了,脖子和后背都很疼。
坐在窗边的6年级学生何文凯也有烦恼,因为教室没有窗帘,阳光一照进来,就又热又晒。“黑板也会反光,我们都看不清老师写的板书,只能把书举在眼睛上面,挡着光,这才能好一点。”
厕所前后对比好在学校的环境正在慢慢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对学校进行了大改造。
近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学校新建一栋综合楼,进行旱厕改造、运动场建设、校门围墙修建、校园跑道铺设等,校容校貌明显改善,办学条件也显著提升。
梓山镇潭头世纪小学的多媒体教室现在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多媒体教室,6年级学生何英喜欢在这里以“共享课堂”的方式远程上课,学习她感兴趣的英语和美术知识。
2018年,精准扶贫项目“1+X共享课堂”在梓山镇中心小学建设了两个互动录播教室,包括潭头世纪小学等下属18个村级小学配建了接收教室,覆盖了该镇所有教学点。
“1+X共享课堂”就是以网络信息化手段,将中心区学校和村级小学连结起来。由梓山中心学校专业老师授课,通过网络视频传输,实现多所乡村小学的孩子同步听讲、实时互动,以解决偏远地区学校开不齐课、开不起课、开不好课的问题。
目前,该项目受益学生3300余人,项目接收点数量和受益学生数量均在江西省同类项目前列。
村民在蔬菜扶贫基地劳作村中蔬果香:产业扶贫帮扶苏区百姓
从学校到潭头村的路上,要穿过田间的麦田,沿着柏油路辗转前行。“去学校的路好走了”这是5年级学生刘粮华感受最深的事情。原来村里是泥土小路,弯弯曲曲、拐来拐去,等刘粮华走到家时,鞋子已经覆上了好多泥土。
尤其在下雨天,路旁的石头会长满青苔,小孩子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就会踩上滑倒,摔进旁边的菜地里,满身是泥。
涛涛和妍妍走在放学路上。近年来潭头村修整道路,将泥土小路整修成柏油马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也不用担心道路泥泞的问题了。
现在涛涛和妍妍每天坐着妈妈的摩托车去上学,路程不到10分钟,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可以每天都看见妈妈了。
原来,孙观发家曾是贫困户,儿子儿媳都在广东打工,顾不了家,孙子孙女最期盼的就是见到爸爸妈妈回家来。但随着村里搞起产业扶贫项目,儿媳去了家门口的制衣厂,就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
6年级的何英有两个弟弟,原来家里比较困难,小弟弟没有穿过新衣服,穿的都是大弟弟穿不了的旧衣服。现在家人加入村里办的蔬菜产业基地,以土地流转和工作的方式获得工资收入。
“妈妈现在会在网上,给我们每个人都买新衣服穿啦。”何英说。
蔬菜扶贫基地何英妈妈工作的蔬菜基地,正是于都县建设的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于都县正是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目前全县引进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建成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71个、千亩蔬菜基地10个。
此前潭头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这些年全都参与了蔬菜产业发展,此外村里还建有就业扶贫车间。
孙观发家脱贫光荣证走在田间地头,处处都可以看见长势喜人的蔬果和劳作的村民,一顶顶蔬菜大棚矗立在田野间。空中俯瞰乡野村庄,白墙灰瓦的新房、生机勃勃的田野交相辉映,展现着赣南苏区城乡面貌的巨大变迁。
2017年,孙观发家的墙上又多了一张证书,一张属于全家人的光荣证书——脱贫光荣证。目前潭头村,包括孙观发家在内已有95户脱贫。孙观发真诚地说道,“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来源:未来网·中国少年报(记者谢青 王高娃)©中国青年网微信(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好看请点这里↓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