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年内启动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
2017年8月,浙江省政府官网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之江实验室的通知》。同年9月6日,举全省之力建设、体现浙江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的之江实验室在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正式宣布成立。
实验室定位为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按“一体、两核、多点”的架构组建,即建立以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之江实验室为一体,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为两核,以国内外高校院所、央企民企优质创新资源为多点的组织架构
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期间,之江实验室首任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总体来说,我们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因为有浙大和阿里的基础和支持,各方面进展还是非常快。”
之江实验室的主要组织架构为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是之江实验室的宏观管理和领导机构,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担任理事长,副省长高兴夫、杭州市市长徐立毅、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担任副理事长。
实验室还设有学术咨询委员会,负责向理事会提供创新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研究任务和目标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目前,首任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担任。
实验室主任则是在理事会领导和学术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统筹实验室人、财、物等资源。“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会起到核心关键作用,这一点不用回避。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一个执行者。”朱世强在被问到其个人角色时表示。
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基础:大科学装置
朱世强在介绍实验室进展时,首先提到的是大科学装置。“大家都知道,如果从零开始谋划的话,一个大科学装置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才会从构想到落地,但之江实验室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上已有基础。”
据了解,之江实验室目前至少有三个大科学装置已经比较成型,其中一个已经过了论证阶段,另外一个也已经在内部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建设方案也已比较明确,还有一个也基本清晰。“基本上可以今年启动一个、筹划一个、然后再培育一个,按照这样的节奏推进,这对大科学装置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科学装置对之江实验室意味着什么?“这是高水平科研机构的一个基础,不仅仅是实验室自己的科研需要,而且我们要用大科学装置来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参与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朱世强表示。
已经通过论证、也就是最成熟的一个是智能感知大装置。“我们的方向是以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主线,但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智能,我们要创造整条线,从信息感知开始,到数据处理、智能计算,再到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是感知方面入手,就是量子精密测量大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之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背后是资金投入。在浙江省政府2018年12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将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财政保障机制,2018-2022年省财政安排100亿元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含构建大科学装置)。
在实验室挂牌之初,朱世强也曾表示,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目前投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实验室。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其建立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亚于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学。
至于具体的科研项目,朱世强介绍,之江实验室围绕着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4个主要的方向,布局了近20个重大项目,且这20个重大项目也并不是从零开始,均有着一定基础。
“之江实验室筛选项目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高原造峰’,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导下,我们从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全国各地筛选了一批研究基础非常好的项目,也组建了相关的团队来做,所以可以看到在一年半多点的时间内,有的项目已经不仅仅是研究出结果,而是已经把装备研究出来,有的已经投入实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非常快的。”朱世强表示。
首个混合所有制科研机构:用机制保证互惠互利
之江实验室建设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环节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其被称为浙江省甚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机构。
朱世强将这种机制体制解释为“新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机制”。“一方面它要着眼于举国机制的特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好的团队、最强的力量来共同做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它又是新型的市场机制条件,它还必须讲究互惠互利,所以在机制体制设计上面,我认为我们走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种互惠互利具体如何体现?“在战略的层面上,大家都追求一个共同的价值,就是为人类的科研科学进步而贡献。第二个就是从项目的角度来说,任何人参与项目,谁出力谁就获利。此外,如果说未来产生成果了,一个是学术方面的论文专利,这些成果一定是共享的;第二个如果说这些成果未来产业化了,我们也有一种机制保证大家持续地获利。”朱世强强调,在这样的一种机制下,大家就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利益来做好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招募眼下仍是之江实验室的一项重任。早在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后不久的2017年11月,之江实验室在浙大玉泉校区永谦小剧场举行了首场校招。当时,之江实验室招募人才的“吸睛点”即包括:共享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的资源,与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一起做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同时享受市场化的薪资标准,以及住房和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等。
之江实验室组建一年之际,曾对外表示已组建了含30位国内外著名院士在内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引进了十几位以图灵奖、国内外院士领衔的首席科学家和方向带头人;以平台项目为纽带,集聚了200余人的双聘和流动科研力量;通过全球招募,组建了一批来自名校、名院、名企的100多人青年科研队伍;基于两核多点单位的支持共建以及社会招聘等,构建50余人的核心管理团队。
朱世强对澎湃新闻介绍的最新情况则是,“我们优中选优、大概百里挑一,全职录用的只有300多人,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部分跟浙大及其他国内高校进行双聘的流动人员,目前为止加起来大概800个人。”朱世强提到,之江实验室的人才规划为,到2022年达到3000人,2025年达到5000-6000人,总的远期目标万人规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