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臭在水里,为何根源在岸上?让这个执法检查告诉你

2019-05-29 1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泵站放江”已成为河道水污染的重要原因。然而黑臭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雨污混接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日前,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徐汇区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雨污混接整治是调研的重点之一。
小区改造

河水不再“同流合污”

记者跟随市人大执法调研组来到了徐汇区长桥四村小区。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居民区,但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从顶楼往下的白色落水管有两根,一根粗,一根细。据介绍,这就是小区正在进行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通过改造,由居民阳台洗衣机、厨房产生的污水从较细的污水管排入污水井。而相对干净的雨水则排入了雨水井。从而形成了雨污分离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2/3区域为分流制地区,共涉及建成区排水系统17个,覆盖8个街镇。雨污混接调查表明,分流制排水系统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混接。共锁定混接点1105个。其中,市政混接35个,沿街商户混接305个,企事业单位混接312个,住宅小区混接295个,其他混接158个。截至4月底,已累计完成市政、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混接整治638个,完成率为78%,计划年内全部完成。住宅小区共涉及混接小区204个。2018年前已实施改造44个,今年计划启动剩余160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其中由市政水务中心组织实施110个小区167个出门井截流改造(其中华理一四村、化工二三村等3个核实已整治),目前正在组织招投标。50个小区实施内部雨污混接改造,其中,区房管局组织实施46个小区(10个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36个小区单项改造,含4个协调开发商落实改造的小区),华泾镇将组织实施4个小区(含3个协调开发商落实改造的小区)。

多重技术

河道整治有实效

记者在东上澳塘看到,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波光粼粼,与岸边的绿树交相辉映。微风拂过,记者没有闻到任何臭味。河面上,清洁工人驾驶着漂浮物自动清理船将河面上的落叶等杂物,聚拢在一起进行打捞。据负责这一区域河道水治理的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筱娜介绍,河道除了人工作业清理之外,还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如下沉式曝气装置,以及“食藻虫”引导水田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技术等让这一段河道经过了1年多的治理后,脱掉了“黑臭”的帽子。

“今年4月22日放江,但直到5月初,不少河道才消除了黑臭。”徐汇区建设管理委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上海河道的水质尚不能稳定。徐汇区部分河道受雨污混接泵站放江的影响,个别河道水质出现间歇性返黑返臭。

2019年,徐汇区计划消除6+1条水质为劣五类的河道(春申塘、关港、新港、青春河、张家塘、梅陇港,争取东上澳塘)。其中,关港、青春河等2条河道工程整治纳入市水利专项(市区配对资金)实施,东上澳塘、漕河泾港-龙华港、蒲汇塘、日晖港等4条河道底泥生态疏浚,张家塘等12条消除劣V类生态治理一期及其配套工程整治,春申塘岸线整治由区立项实施,目前已启动工程招投标。东上澳塘区委党校段岸线整治、蒲汇塘(宜山路-漕宝路)贯通整治全面开工,目前进度约50%。
代表建议

改造设计应更科学

调研中,相关部门表示,水治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通沟污泥处置困难。中心城区由于土地少,建成区周边居民多,很难找到规模较大的通沟污泥处置站。希望能统筹全市资源,做好排放污泥处置和处置站选址,这样也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土地。

同时,底泥消纳处理渠道不畅。底泥清淤是河道治理的有效手段。徐汇区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目前尚未落实用于安全规范处置疏浚底泥的场所。同时,达标或无害化处置后的底泥在本区公共绿地、林地资源化利用的程度不高,现阶段主要依赖于外区消纳。一旦外区消纳渠道不畅将直接影响本区河道整治工作开展。

在座谈交流中,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大学教授任建兴表示,徐汇区雨污混接改造工作做得不错,他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示范的样本向全市推广。同时,他提出建议,改造时,雨水管的口径和设计还可以更科学。“因为上海的雨水泥沙含量较高,时间一长,容易堵塞管道。希望在设计上和施工上,考虑泥沙沉井。”任建兴指出,从水体治理上来说,不是某一个区的问题。河流要联防联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区协同沟通。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摄影:王心雨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