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国革命和上海的渊源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9-05-30 09:2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941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也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首份大型日报。1949年4月24日,党中央决定将《解放日报》的报名交给上海,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一脉相承的不仅是报名,还有一以贯之的关注焦点——党的诞生地,上海。

5月29日,《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整理汇编》图书首发暨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本书不仅填补了新闻史上的空白,还梳理并揭示中国革命和上海的渊源以及不可分割的关联。

《红色视域下的上海》第一册。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再现红色视域下上海形象

《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先后创办的、具有中央机关报性质的重要报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特推出“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早期机关报上海新闻整理汇编”丛书。该丛书选取了《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这三份重要报纸,搜寻、辑录三报中有关上海的新闻、言论及其他文章,并汇编成资料性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丛书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既有经考校的文字整理版,也有报纸原件的影印版,以便读者阅读、参考与对照比较。

目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已将延安时期2130期《解放日报》中关于上海的报道全部按编年整理出版,真实反映了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上海的重视程度,为展现、研究上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党中央对上海、对全局时事的关注情况以及相关的政治立场和政策方针,提供了连续完整的线索和丰富的历史记录。

创刊第一期,《解放日报》发表《沪郊游击队活跃》一文,报道了共产党在沪抗日斗争事迹。此后6年该报对上海的报道持续不断,涵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经济侵略、各国势力较量、金融经济形势、上海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慕尼黑阴谋在上海》《上海青年反法西斯底斗争画卷》《半年来的上海工人运动》……一篇篇写于1941年至1947年间的报道勾勒出红色视域下上海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之际救亡图存的时代图景。

目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已将延安时期2130期《解放日报》中关于上海的报道全部按编年整理出版。

为上海留下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认为,本书为上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也以特殊视角揭示了上海作为革命重镇,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及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显示了共产党人对国运、时局、民生的关切与思考,也是其政治理念与立场主张的具体体现。

这些报道对时事反应敏锐而迅速。例如,战时上海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爆发,《解放日报》已对此密切关注,接连刊发《上海美国银行与德意银行停止交易》《福克斯赴沪考察》《汇丰银行宣布新汇率 法币外汇比值提高》等一系列报道。

其报道视域也极其广泛,既涉及国际局势,例如《日美关系微妙声中 沪美侨又撤退一批》《德在远东加强策动》等,也关注上海对后方民族工业的影响,例如《上海游资逐渐内移》《当前大后方的工业》等。其中,关于上海的报道最为集中的是1941年、1946年,前者是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动之年,后者是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动之年。

在本书集纳的报道中,还不乏关于民生民情的生动细节。如1941年6月14日刊登的《迷乱的上海》一文写道:“现在上海如果要找房子,一间客堂楼至少八十元,多则一百五六十元,亭子间也贵得可惊人;一个煤球的价格,等于抗战前的一个鸡蛋;一出大门,就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乞食者;头上的帽子,一不小心,就会‘不翼而飞’;可是跳舞厅、电影院、旅馆,却是笙歌妙舞、通宵达旦,敌人占领区更是‘鬼蜮的世界’。”

在本书集纳的报道中,不乏关于民生民情的生动细节。如1941年6月14日刊登的《迷乱的上海》写到当时上海的房价。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为上海史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新闻,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是历史版图的一部分,也是史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来源。

《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整理汇编》的内容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是一本以新闻叙述再现历史本貌的资料性著作,也是中共党史、上海史、新闻事业史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认为,就上海史研究而言,作为一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显学,目前已是人才济济、成果累累,其中不乏以报刊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报刊为研究对象的上海史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少,但基本上都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出版的机关报刊以及其他报刊为研究对象,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到成熟时期的、具有中央机关报性质的报纸以及其他不在上海出版的重要报纸是怎样反映、怎样评说当时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的,至今未引起上海史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成果也极为罕见。

因而,从不在上海出版的红色报纸中发掘出为数甚多的上海史料,为今后的上海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

《解放日报》第1期

数字化让红色文献焕发新生

为保护和传承党的珍贵历史文献,延安大学图书馆组织实施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建设,打造了集承载、保存、传播、传承、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大数据平台,平台中的“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对《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纸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并提供了图文对照方式及多种途径的检索功能,对报纸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整理。

战争时期的报纸,印刷质量差、字迹模糊,繁、简体字交叉使用,有手工刻版,也有竖版,而且错误较多,OCR识别非常困难。为此,延安大学本校大学生先后参与近百人,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三种报纸共11043个版面8508万字的全文数字化工作。

与会专家认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的全文数字化,保护了这些重要历史文献,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展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图书馆服务研究是第一步,我们的学者可以基于图书馆所藏的内容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图书馆只是保存了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一是本身就具有文物价值,二是在内容层面有文献价值。而文献的价值需要各个领域的学者通力合作来实现。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学者基于这样的出版物和数字化平台,实现知识探索与传播。”

据悉,《红色视域下的上海》系列丛书还包括《红色中华》及《新中华报》的上海新闻整理汇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还将于今年推出《红色中华》及《新中华报》的上海新闻整理汇编,作为该套丛书的其余分册。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