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字街头|散步去书店

南音
2019-05-29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和书有关的乐趣,无非读书、买书和藏书。我算不上读书人,绝少买书,更不藏书,本来不应该写这篇文章。

但是去东京之前读了《东京文艺散策》(刘柠著),而且读过两遍,是当作东京街市导览手册来读的,因此知道了许多东京城市开发和当地文艺界的往事,非常有趣味,书中写到东京的各类书店,更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此书后来在台湾出了繁体增订版,增补了4万多字的内容,照片的数量和印刷质量也有提升。于是又读了一遍。

作者是学者型的作家,文字很绵密,内中细节特多,都有据可查,所以每读一次,都会有些新发现,不由得又动了去东京住几天的念头。

古人说秋风起而起莼鲈之思,这是节候变化引起思乡之情,又投射在味觉上。因为读了一本书,想要旧地重游,情形大约也差不太多。

这本书的主题表面看与我无干,而是一位爱书成痴的作者多年来穿行于东京各类书肆,进而探究城市历史的经历。换做是有心人,也许会按图索骥,到书中提的书店巡视一番,散步去书店,倒是体验东京的一条蹊径。可惜我没能下这番功夫。

倒是在国内旅行时,真有这样的习惯。每到一地,总要问问当地朋友,有没有值得逛逛的书店。如果因事困居在外地大城市市中心的时候,千篇一律的繁华景象,乏味到了极点,让人只想尽早离开,书店就是个现成的选择。

不是我想到书店中寻找地方性因素(想找也找不到,多少次想在书店里找些地方文史地理方面的书籍,总是失望而归),相反,在中国城市里,遇见书店就像在街上遇见大象,给人的感觉总是“它不应该属于这里”。连新华书店和学校门口卖教辅的小门面,在街面上也是绝对异质的事物。

至于十年前还常有人提起的独立书店,更是远远地就散发出格格不入的气息。所以逛书店也就成了逃离现实的便捷途径,如同黑客帝国里的后门,打开它,你就进入了前往真实世界(也许是虚幻世界)的通道。在重庆还是在济南读赫尔博斯,果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本书中常常写到的东京的书店,却并非如此。

神保町的大小书店自然不在话下,作者路过池袋“立教通”路上的旧书店夏目书房,乃至惠比寿新潮的书店兼食堂(食堂里陈列的还是摄影画册),给我的感觉是这些书店都能与城市百业形成互补,没有突兀或者怪异的感觉。与卖鱼和卖咖啡相比,卖书既不违和,也并不高级些。

这些店铺只是一个社区中有机的部分。这样的书店,只要有人读书,应该就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吧?

自然,店家必须殚精竭虑地经营,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额外创造些需求出来——所谓额外需求,倒不是说像诚品模式那样,在书店里逛着逛着,就下单买了两件衬衫和一双鞋。

诚品模式的出现,自然有它一番道理,但我总是不耐烦。我觉得,一家书店最大的美德并不是规模大、品类全,而是推门见书,分类合理,选目精当,有自己的特色。都做了逛书店的打算,顾客自然不怕多逛几家。

就经营者来说,不管老板也好,店员也好,业务精熟,店里有什么,没有什么,都能了然于胸,有问必答。现在网购和快递发达,送货、代售乃至于代转邮件之类的传统书店提供给顾客的增值服务,已经没有必要。

书店能够满足顾客的所谓额外需求,一是人情,二是包装,三是有地利之便,适合朋友在书店碰面。如果还能坐下来喝杯咖啡,而且咖啡味道竟然不错,当然更好。但这已经是奢求了。

这样说大概没有什么美感。对和书有关的事情,我没有任何美化甚至神秘化的心情,有的只是实用的考虑。这和日本城市给游人最深切的感受倒很相似。

以我最喜爱的JR山手线日暮里站一带来说,街面上的小楼,许多是楼底营业,楼上住家、布店、粮油店和五金店都有许多年头,街道拐角处的食堂里,有些老人端来一盘烤鱼,再要一瓶啤酒,就在窗下枯坐吸烟。

正如在东京大学周围,也有许多旧书店,往往是有专攻的样子,书架都是从地面堆到天花板,虽然是旧书,照样干净整齐,门类清晰,易于搜求,没有任何不洁的感觉。

翻看一番目录和定价,去隔壁咖啡馆喝咖啡,吃两客冰淇淋,老板和老板娘送餐来的时候,一路摇摇欲坠,二位的年龄加起来,总有一百五六十岁的样子。此情此景,与书中提到的神保町三进堂书店的故事如此类似。这些寻常细节本身不以文艺为目的,却让人忽然有一种很文艺的感动。

当然,这些跟读书无关,纯是散步的范围了。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读了三遍,根本也不在“文艺”,而是“散策”。散策就是散步。

散步去书店,如果在北京,自然免不了去成府路上的万圣书园,或者景山后街文物出版社的门市部,以及不远处的三联书店。上海的季风书园还在陕西南路地铁站的时候,朋友们也常在那里碰头。

这些年三联书店尽是在装修,架上残存的新旧书籍也实在是可怜;万圣书园搬去新址后,还没有再去;至于季风书园,已经是季风中的旧事了。

中国城市里的生活,可以说是生龙活虎,也可说是生吞活剥,人也好,物也好,动辄就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好像是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头怪物吃到肚子里去了。相比之下,本书中作者在东京散策所及,尚有许多数十年至上百年的老书店。

珍惜手头的东西,对潮流做出恰如其分的反馈,由此能尽其用,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要合理得多吧。

《东京文艺散策》(增订版)刘柠著,远景出版社,2018年1月版

(作者系摄影师,现居上海)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