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是受朱自清林语堂器重的学生,被平阳人誉为“新闻王”!
眼前点点思亲泪,
雁山瓯海土生香;
拜赐莼鲈乡味长,
马星野
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如如果你到过温州五马街五味和商店,一定会被南怀瑾与马星野两位温州乡贤的乡情佳话所打动。
上世纪80年代,客居中国台湾的马星野先生,收到南怀瑾先生带给他的一小坛来自家乡的鱼生时,睹物思乡,动情地写下了一首鱼生诗,这首诗也从此成了温州风土、游子乡愁的代言。
现代平阳曾走出三位特别有影响力的人物,号称“平阳三王”:“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新闻王”马星野。
“新闻王”马星野,曾任南京《中央日报》社社长等职务。1984年4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他“杰出新闻事业终生服务最高荣誉奖章”。
△马星野受朱自清、林语堂赏识
杜甫曾有一首著名的诗《旅夜书怀》,其中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便是马星野先生名字的由来。
马星野(1909-1991),原名马允伟,小学时改名伟,出生于平阳县湖岭乡(今万全镇)陈岙村一个书香门第。
马星野出生时,正值丹桂飘香的季节,父亲马敏中在桂花香中迎来儿子降生,写下了“生子曾闻满室香”的诗句。小学时,他先后就读于平阳模范小学(今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和平阳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1923年,马星野考入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初中部,后升入省立十中师范科。
1926年,马星野进入厦门大学就读。1930年,马星野留学美国,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为我国首位赴美学新闻的留学生。旅美后,他取“星野”为笔名,名随文传,后便成正式用名。
△马星野(前中)1949年,马星野随国民党迁台,继续担任《中央日报》社社长。1991年3月11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3岁。
马星野平生著作主要有《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新闻的采访与编辑》《新闻自由论》《言论研究》《英国之新闻事业》《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等10余种,部分著作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马星野自小就展露了优秀的文学素养,不到10岁,已能背诵《诗经》中的长诗《七月》、《氓》以及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的诗篇。14岁在省立十中(今温州中学)就读时,当时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正好担任马星野这一班的级任导师和国文教师。朱自清对马星野的作文十分赞赏,一次在他的作文卷后,引李商隐《宋玉》中的诗句“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作为评语,一时在校中广为流传。马星野曾著文追忆说:“朱先生是一块美玉,他的一句诗,一席话,都有值得长久回味的价值……他那温良恭俭让的和平神态,永远使我毕生难忘。”
1926年,马星野在厦门大学就读时,林语堂正在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马星野回忆三十岁时的林语堂,说他:“经常穿长袍黑马褂,梳得亮亮的头发,俊秀英慧之态,不但光彩照人,而且慧气逼人。”后来,林语堂曾应马星野的要求,为“中央社”开专栏,连续发稿长达四年之久,在华人社会反响很大。马星野可谓是林语堂晚年的知音,林语堂晚年恢复中文写作并定居中国台湾,离不开学生马星野的敦促与协助。
浓浓的家国情怀
1949年,马星野随国民党迁台。马星野客居中国台湾期间,他的父母亲于解放前夕从平阳迁居温州,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地方政府的照顾和关怀。而马星野先生身在中国台湾,心系故乡亲人和师友,多次发表怀念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爱家爱国情怀,期盼国强民富、祖国统一、亲人团聚。
1980年,马星野撰写的《我生之初》文章发表,回忆了故乡平阳万全陈岙村狮子山巍峨挺拔的板幛岩、“丛桂草堂”老屋门前那口水质清冽被当地人誉为“第一泉”的水井和繁花似锦的桂花林,无数次在梦中浮现,又无奈只寄笔端予以抒怀。
1983年,中国台湾《中央日报》刊登了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七绝诗。诗中道出了离乡的游子乡愁与故土情怀,传诵一时。《人民日报》《团结报》和《温州日报》等报刊都曾予以转载。
△1984年荣获密苏里大学校长颁奖1984年4月21日,马星野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接受颁奖后,从圣路易斯机场转机去圣地亚哥时,曾与妹夫吴汝康及在美国求学的外甥女吴建新(吴汝康的女儿)相约在机场大厅见面。马星野的父母、姐妹(除小妹马均权外)均在大陆,因当时两岸关系,他一直不能回来与亲人团聚。相隔36年之后,当他终于见到大陆的亲人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获颁密苏里大学“杰出新闻事业终身服务最高荣誉奖”后与前校长EllisElmer携手于校园漫步临别时,他交给吴汝康父女一封用下榻酒店洗衣单背面匆匆写下的信,信中写道:“星今七六,在世无多,未报父母,厚负国恩,四十年间怀亲思妹,肝肠寸断……”又写道:“兄一生艰难,又值乱世,衰白之年,难望长久,统一以后,当每年清明,在阳明山第一公墓宝塔之下,一视余跡……祖文(即马星野夫人辜祖文)老矣,亦望余年,能见骨肉及甥侄辈耳……”从这封信中道出了马星野晚年是多么期盼国家统一,早日与亲人团聚相见之情感。
后来,马星野又在中国台湾报刊发表了《有怀飞云江我的家乡》《和气春风朱自清——怀念我的中学老师》《儿时读书杂忆》《青灯有味似儿时》等多篇爱国爱乡文章。
一张珍贵的照片
1946年,马星野先生最后一次回平阳老家探亲。
△1946年马星野与外甥叶芃生、外甥女叶小莹在平阳合影根据马星野先生的外甥叶芃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忆:“我母亲马莹权是舅父的大妹……1946年舅父回到家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舅父十分喜欢我们,不顾日程繁忙,特地抽空到平阳照相馆与我及姐一起照了相片,这张照片既是我们与舅父第一次合影,也是最后一次合影,更是舅父在平阳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所以我们一直珍藏至今……”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编辑/版式:屠韦
大家都在看
➤
➤
➤
➤
➤
觉得内容不错,点个“
”分享给更多人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