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谓礼文书”正式公开展出:系迄今出土最完整宋代纸质文书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9-05-24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国宝·重光——南宋徐谓礼文书陈列”展。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5月24日,浙江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开馆,十七卷在当地出土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正式公开展出。

此前,它在地下埋藏700多年,被盗掘出土后又在盗墓贼手里保存数年,文书上的字迹依然清晰。

“‘徐谓礼文书’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系统、完整的宋代纸质文书,记录了一个官员的仕宦履历和官场百态,展示了南宋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社会风情,填补了宋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苗书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首现南宋“印纸”实物

武义县博物馆的“国宝·重光——南宋徐谓礼文书陈列展”分“文书解读”、“原件陈列室”两部分。

作为镇馆之宝,“徐谓礼文书”陈列在原件陈列室。陈列室投资1000万元,采用德国汉氏展柜,恒温恒湿,并严格控制灯光亮度,限时开放。

“徐谓礼文书”原件首次正式公开展出

“徐谓礼文书”各卷长度不一,共计32.2米,宽约39.5厘米,分录白告身、录白敕黄、录白印纸三种,计4万余字。

据介绍,“录白”可以理解为“副本”。出于上交有关部门或官员本人存底等需要,宋代规定由专门的书铺抄录“告身”、“敕黄”、“印纸”,经有关部门核对原件,视该录白为官方文书的有效副本。

宋代职官由寄禄官(阶官)、差遣(实际职务)组成(如“通直郎、知建康府溧阳县徐谓礼”,“通直郎”为阶官,“知溧阳县”为差遣)。“告身”是官员阶官的“任命状”,即朝廷授予官员寄禄官的身份证书。“敕黄”是差遣“委任状”,用黄绫纸书写。“印纸”可理解为官员档案记录和“业绩考核表”,上任时由上级颁发,记录任内表现(称为“批书”),作为考核依据。

苗书梅表示,“印纸”过去只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徐谓礼文书”出土后首次得见实物,包括他当官期间所有的“考核表”,内容丰富,合计80则共12卷,是研究南宋政务运作的绝佳材料。

“徐谓礼文书”局部

是“官二代”,做过最大的官是“上饶市市长”

根据文书内容,可以描出徐谓礼一生仕宦的“形迹图”。

“他当官不是通过科举,而是靠父亲的恩荫补录,可以算‘官二代’。不过,宋代荫补官员要从九品开始一级级升迁,科举则可以破格提拔。”苗书梅说。 

关于徐谓礼生平的存世资料原本极少,在墓葬清理中专家发现徐谓礼与夫人林氏的两通墓志,林氏的墓志完整,徐谓礼的则被盗墓贼击碎,但拼凑后仍可读,记录了其生平、世系、历官等。  

徐谓礼生于武义望族徐氏。据出土的《徐谓礼圹志》残文记载,他生于1202年,卒于1254年,与贾似道同时代。徐谓礼本人并不出名,但他父亲徐邦宪在《宋史》有传,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参加科举,为礼部第一名,当过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其舅父则是思想家、文学家陈亮。  

“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他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的迁转、差遣任命、考核等。

他从政30多年,从九品承务郎做到从六品朝散大夫,经历13次迁转,最后的官职是“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泉州当时是世界性贸易大港,这是个重要岗位,但还没正式上任就可能死于急病,在世时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

徐谓礼墓出土的部分物品

“文书”被埋七百多年基本无损

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到武义,时任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给他看了几张据传出土于武义县城近郊古墓并流入市场的“徐谓礼文书”照片。郑嘉励等认定照片上的文书系真迹,依据有三:伪造必有所本,南宋纸质文书世间稀有,格式复杂,内容前所未见,作伪者无法凭空捏造;书法有宋人笔意,数万言伪仿不易;徐谓礼名不见经传,内容冷僻晦涩,作伪牟利的动机不足。

当时他们未料到,照片上的文书6年前被盗墓贼从古墓中挖出,正在寻找买家。

2005年4月,程某和同伙在武义熟溪街道胡处村龙王山盗掘一座南宋古墓,盗出“徐谓礼文书”以及毛笔、镇纸、砚台、印章等。懂点文物知识的程某告诉同伙,17卷文书必须完整保存。

这一存就是6年。令他们懊恼的是,文书纸张完好,字迹如新,没人相信是南宋旧物。2011年12月,警方抓获程某等嫌疑人,缴获分藏几处的13卷。2012年7月,已流散到北京的4卷也被追回。

“徐谓礼文书”何以在墓中近800年不腐,被盗墓贼保存数年仍字迹清晰?郑嘉励告诉澎湃新闻,徐谓礼墓是砖椁石板顶墓室,以密闭、深埋、防腐为主要特征,文书的完好端赖于此。棺内灌注水银,外壁整体髹漆,置于砖椁(墓室)内;墓室体量不大,仅能容棺;棺木与墓壁间的空隙填以熟石灰、黏土、沙子、糯米汁混合的“三合土”,棺木密封于内;墓室上覆以石板盖顶,再加封土。棺木和随葬品与外界隔绝,才保文书不朽。

“文书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被卷起来后又封了一层蜡,多了层保护。”郑嘉励说,文书出土后在盗墓贼手里五六年基本无损,只有局部霉变,说明纸张优良,证明南宋极高的造纸水平。

    责任编辑:张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