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度|做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长三角凭什么
长三角发展步入新时期。
5月22日,长三角一市三省党政主要领导聚首安徽芜湖举行座谈会,共商一体化发展大计。当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也召开。
从形式上说,这似乎更像是延续了十四年的、每年例行的工作聚会。然而,从时间节点看,这次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又非同寻常、意义重大。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上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多天前,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正式赋予了长江三角洲一市三省新的历史使命。
以上,被认为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正面临的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无疑,这一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非同寻常的加速度。
进入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不再只是谋一域,而是谋全国,以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共享合作展区。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长三角地区应当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担起更重要的使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希望,是长三角2.2亿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长三角一市三省共同的奋斗目标。
长三角,当有随时作为“国家队”出征的准备和担当。那么,底气何在?
基础雄厚:“长三角人”来往更密切
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市三省组成。
以2018年数据为例,长三角一市三省,以占全国3.8%的土地,16.7%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6%。
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想法,事实上由来已久。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长三角人”可谓是“天然同盟”。
本次座谈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形象地说,安徽的“徽”字,中间有个“系”,这正象征着长三角之间系着共同的文化纽带。
他说,历史上,徽文化和沪苏浙文化一道构成了江南文化的基本内核。大家除了都有粉墙黛瓦,共同的乡愁记忆,更是一道传承了崇文重教、开放包容的价值追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去年召开的首届长三角文博会上,“长三角人”已经充分且直观地感受到了共性。
当然,在文化艺术、自然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长三角各城市具备鲜明共性的同时,各自又必然有着鲜明的独特性。
“共性支持个性,个性凝聚共性。”李强在首届长三角一体化高层论坛上表示,个性和共性交汇相融,这必将是“最为生动的一体化”。
历来生动的长三角,如今正站在谋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努力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新起点。
令人欣慰的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正变得愈发雄厚。
比如交通。让上海的参会代表印象深刻的是,过去,从上海到芜湖需要10个小时,但进入“高铁时代”后,两地互通只需两个多小时。
还有,自去年一市三省发布《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很多项目正在实质推进中。比如,目前长三角有15条省际断头路正在加快建设,七座城市地铁APP也实现了互联互通。
本次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举行的同时,还进行了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不少成果都是“长三角出品”。
比如一款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的红外光谱仪,由上海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以及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上海理工大学提供具有传统优势的光电、数据教学资源,坐落于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在食品工程方面则是首屈一指,再通过浙江的企业进行操作生产,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诸如此类,创新成果展上,很多重大创新成果都是由三省一市协力完成。李强表示,这反映了长三角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一体化的规范建设基础已经高度融合。
深化合作:上海率先拿出担当与格局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皖各扬其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期盼。
什么是各扬其长?直白地说,就是不要都去做同一件事,而是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有官员认为,长三角地区之所以发展到能现在的能级和水平,最根本的就是一市三省各自发挥了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但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规划纲要即将出炉之际,长三角更应深入思考的是,进入改革深水期后,如何啃下更硬的骨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志迎表示,长三角在市场和产业方面的一体化正越来越紧密,但行政壁垒仍未消除。
他认为,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取消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从而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什么是行政壁垒?“比如营商环境,企业在芜湖投资,感觉和在上海一样,那就是打破了行政壁垒。”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认为,打破行政壁垒,才能让企业和人才根据自己的需求,安身立命。
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所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因为大家从一体化中享受到的利益可能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在一定时期之内,甚至还会出现损失大于受益的情况。”董祚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还要合理分配。
在长三角,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曾经也有人说,“大树底下难成材”,周边城市在大上海周边,或将难有作为。但如今,“大树底下好成材”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的共识。
在5月21日召开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成果发布会上,李强表态称,上海将进一步提高站位,立足一体化发展大局,一定会多算国家账、战略账和长远账,进一步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
李强表示,上海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把“上海服务”的文章做好做足,进一步“换位思考”,进一步“着眼于兄弟省市的需求来谋划一体化发展”,实现共赢。
面向全球:补短板的同时,更要拉长板
澎湃新闻记者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长三角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即:争做“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简称“一极三区一高地”。
李强表示,对于长三角来说,要引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市三省“最紧迫的不是简单地补短板,而是要贡献自己的长板”。
他说,要拉长自己的长板,重新组成一个更大的“木桶”,去盛更多的“水”。“只要我们强强联合,打出组合拳,就一定能把各自的优势变成长三角共同的优势”。
如此一来,长三角一市三省将真正实现1+1+1+1>4,从而真正实现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等,也就是“一极三区一高地”的目标。
本次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也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应该是集聚和辐射相辅相成的一体化,也才是最高效的一体化。
也就是说,长三角在增强集聚全球资源要素、能力的同时,更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让广大地区都能够通过长三角这个平台获得资源,从而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
这次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有专家向澎湃新闻分析称,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定不再只盯着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要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来看。
他认为,要协调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关系,二是长江经济带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三是国家整体发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关系。
成长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体化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如何把要素整合起来推动,其经验可以在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广复制。
他认为,长三角应发挥黄金水道、黄金海岸线作用,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同时,面向世界参与合作竞争。
与此同时,长三角还将在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发力,比如铁路、机场、港口集群的建设,从而打造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和珠三角,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子星”。2017年,国家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被写进了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如今,长三角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呼之欲出,“双子星”双双扛起国家使命前进势在必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