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让被淡忘的历史在银幕上延续下去
影片《音乐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冼星海是中国人尽皆知的著名音乐家,他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去世前在苏联和哈萨克斯坦的那段经历。
看完《音乐家》,我们了解了《黄河大合唱》之外的冼星海,了解了黄河般雄浑、高亢、昂扬的冼星海,还有着温柔细腻的父女之情和撕心裂肺的故国之恋。
冼星海离开延安时,他的女儿冼妮娜刚出生不久。在战乱中的异国他乡,思女之情自然浓烈。于是,冼星海把这份浓烈的父爱倾注在拜卡达莫夫姐姐的女儿达莉娅身上。冼星海与达莉娅的那些桥段,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影片以冼星海这两个女儿作为开头和结尾,用意很明确。除了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之外,更重要的是,刻画冼星海的温暖柔情形象,非常具有感染力。
因为战争,当年很多远赴苏联的中国有为青年都流离失所,连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子都不能幸免。在这种形势下,思乡之情在所难免。国境线上,形容憔悴的冼星海隔着铁丝网,遥望着远方战乱中祖国的场景,久久留在我的脑海里。这种战乱年代的思乡之情,既感人肺腑,也深刻揭露战争的残酷无情。
其次,影片的音乐元素不够突出。作为讲述音乐家故事的电影,音乐应该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而本片的音乐元素显然比较弱,缺少情节和音乐紧密融合的华彩乐章。看电影时,我想起二战时期非常著名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演出的故事。音乐天生有着巨大的力量。当肖斯塔科维奇的乐曲通过电波在已经被围困了一年多的炮火连天的列宁格勒郊外战壕里回响时,那种激动人心的力量,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假如《音乐家》能把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有机地融合进电影里去,那该多好。
再次,影片的配角略显单薄。《音乐家》中的配角几乎无一例外都面目模糊,使哈萨克斯坦的场景缺少了厚度。阿拉木图交响乐团聚集了来自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艺术家,如果其中有一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如果,冼星海的邻居们也有一两个像那位疯狂敲钟然后跳楼自杀的小提琴家那样的感人小情节,那么这个《音乐家》的故事就完美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