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家四口流浪28年返乡时只剩两人,政府将助她们重新生活
目前,母女二人被安置在建设镇敬老院。“这么多年已经习惯流浪了,没想过有一天会被人找到,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37岁的小女儿说,她和母亲重返家乡后第一时间回了老宅,却发现房子已经不在了,家附近也都变了样子。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接下来政府将帮助母女两人办理户籍等手续,并做好其他保障工作。父亲的万元欠款是从当年所在乡的农村信用社借的,而在20世纪末,就被作为坏账处理,后来乡镇合并后,信用社也不复存在。
近日,在崇明区建设镇敬老院临时安置房间内,重返崇明家乡的母女二人见到了亲人。 本文图均为 上海崇明区供图在敬老院的临时安置房间内,母女二人见到了久违的亲人。
“我还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爸爸带我们去县城买衣服,爸爸说要一起去外面了,不待在家里了。”小女儿说,那是1991年6月,一家四口人身上只有300元,爸妈都很犹豫要不要走,但最后还是离开了,离开家的时候她只有9岁,姐姐13岁。
她的姑妈回忆,当时一家四口一辆自行车就走了,听家人说他们习惯去城里的,四个人一起走不会走到哪里去的,没想到一走28年,到现在才回来,“我们一直很气很伤心,一直哭。哥哥你去哪里了?”
年复一年的流浪,由于没有身份和户口,一家人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只剩下小女儿和母亲相依为命。
小女儿说,至今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1997年,姐姐在南京长途汽车站附近走散了,走失时姐姐19岁,爸妈和她一直都想把姐姐找回来,但身上没钱也不知道怎么找,就这样再也没了姐姐的音讯。姐姐叫张琴,现在已经41岁了,身高1.65米的身高,因为时间久远她记不清更多细节了,但还是希望有心人能帮忙寻找姐姐。
2009年,父亲因病在湖南去世,没留下一句话。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二人就这样一路漫无目的地从湖南走到了广州。离家28年来,她们都是靠讨饭捡拾废品为生,睡过桥洞,睡过大树底下,翻过垃圾桶……
母女俩在广东流浪时。
事实上,他们一直想回家。
小女儿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多年间他们曾多次想要回崇明家乡,但因为害怕被追债,怕亲戚乡亲看不起等种种原因不敢回来。
“当时离开家的时候乘车到了福建,后来又走回了启东。”小女儿说,因为没钱就这样走了几个月,夏天离开家,冬天的时候才到了启东,“启东和崇明很近,摆渡就能到了,其实当时就是想回家的,但爸爸犹豫了很久,怕被追债还是没有回来。”
想回家,又不敢回家的这种心情持续了二十多年。姐姐走失时,他们一心找人,父亲生病去世后,妈妈想过要回家,但又怕被追债、怕别人笑话她们过得寒酸。小女儿则谈到,她害怕面对回家后未知的生活,害怕回来后要还钱,过得还不如流浪的日子,“其实是想家的,但我和妈妈想得很多,一直没有勇气回来。”
在广州流浪的时候,广州“让爱回家”的志愿者发现了她们。
“这么多年已经习惯流浪了,没想过有一天会被人找到,以这样的方式回来。”小女儿说,她和母亲重返家乡后第一时间回了老宅,却发现房子已经不在了,家附近也都变了样子,但令她安慰的是,姑妈、堂哥很多亲戚都来看望过她和妈妈,“见到他们,我心情很激动很温暖,原来这么多年一直有人记着我们。”
目前,母女二人住在建设敬老院,为了尽快让母女二人回归正常的生活,敬老院工作人员准备了各类日常生活用品,送到她们手中。澎湃新闻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接下来政府将帮助母女两人办理户籍等手续,并做好其他保障工作。
“我常常心里想,如果当时没走就好了。这样的话我就能上学,能考上大学就考大学,考了大学找工作,28岁就能找对象,不会像今天这样。”小女儿经常想起28年前离家的场景,但她深知后悔也没用了,她的妈妈今年73岁了,她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了,结婚生子这些先不去考虑了,现在第一件事是先办好身份证,找份工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