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客最爱的光明乳鸽,背后是养鸽场的辛苦创业路

2019-05-24 12: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光明大宝鸽场旧貌

光明红烧乳鸽,是食客最认可的“光明三宝”之一,也是深圳特色品牌食品。那么,广受百姓喜爱的光明招待所里的乳鸽,与大宝鸽场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好奇心,2016年11月我们在光明招待所与光明鸽公司党支部书记钟义鑫聊起了大宝鸽场。时隔整整一年后,我们在2017年11月一个阳光明朗的上午,穿过一条窄巷子来到“寻找光明记忆”小组成员赖远美的家里,见到了她的父亲——鸽场老职工赖木初,品尝着赖叔亲手制作的乳鸽和潮州小吃,跟随他的话语走进那一段关于鸽场的记忆。

引进鸽种

1963年出生的钟义鑫,1983年毕业于广东省华侨中专, 20岁左右就被分配到光明大宝鸽场当会计。钟义鑫原本是被分配到广州,但因为深圳是经济特区,他不加思索来了深圳。那时大宝鸽场的员工只有20多人,有中专、大专毕业生,包括有佛山兽医大专的职工,从1980年开始就被分配到了光明农场。钟义鑫回忆:“光明那时到处是破旧的矮房屋、泥土马路,没有一条好道路,跟我想象中的深圳区别很大,我一下子心理落差非常大。我们一起来的五个同学,回去了四个,只有我留下来,看着同学回去,当时我心里百感交集。”

大宝鸽场于1982年6月21号破土动工,与香港璧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是合作项目。经过深圳市政府批文,光明方占股51%,香港方占49%。大宝鸽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养鸽场,也是我国建场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肉鸽饲养生产基地。“当时光明方投资是拿土地投资。以前土地很便宜,光明方还负责安排职工干活,一个人600块钱劳务费,工资由光明来发。当时筹备规模很小,只有20来个职工。建鸽场要钉木板、钉铁丝网等等,都是自己的职工来做。后来又招一些人,把种苗引进来,开始饲养肉鸽。那一年从香港引进美国落地皇鸽种苗2.4万只,这种鸽种体型大,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钟义鑫回忆。

刚到大宝鸽场参加工作的钟书记,工资收入仅有60元左右。虽然是个会计,但钟书记的奖金却是享受副经理待遇。“以前奖金不是每个月都发的,年终才发奖金。我不光只做会计,平时还提出一些会计管理上的思路。财务会计是账后算账,管理会计是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经理就喜欢采纳我的方案。”钟书记讲述。

1985年,鸽场的饲养规模也从小到大,从一个饲养区14,000对种鸽,发展到第二个区16,000对,到了1986年就实现了存栏种鸽达到10万对,年产肉鸽100多万只。“所以大宝鸽场从1985年开始赚钱,很早就开始按产计酬,到10万对种鸽的时候,已经达到一个人养1,000对,还有散工的配套,管理人员的配套,后勤的管理,职工大概有140多人。”钟义鑫讲述。从此,大宝鸽场走进了辉煌时期,生产出来的乳鸽全部供应香 港市场。

1988年来到光明农场的赖木初,在大宝鸽场一干就是22年,对鸽场的发展脉络非常了解。赖木初1953年生于潮汕普宁,1978年就曾到光明农场干活,当时在凤凰牛场喂奶牛。“那时候我还不是职工,是外包工人,一天二三十块,做了三年。”赖木初回忆。

离开家乡之前,赖木初在工程队做基建,包工包料一天36元钱, 原本收入可观的赖木初于1983年选择走出家乡。“我先跑去海南岛东方华侨农场,户口也迁到海南,做了两年,1985年又到珠海的红旗农场,1988年从红旗农场迁来光明。”赖木初笑着说。

刚到光明的赖木初,因不愿意到电房搞电工而选择了养鸽子。在鸽场里赖木初没有固定的工作,开始时学养鸽子,没过多久就分到经销部,那时有四五个人负责推销鸽子。“鸽子拉出来,我们就去点数,例如招待所,以前多外卖,有些鸽子16天刚开眼睛,毛茸茸的也有人要回去人工饲养或做药引。一般招待所买的都是23天以上,毛已经长出来了。”赖木初回忆。

出鸽准备运往香港

饲养技术

养鸽除了要有良好的鸽种和相关专业饲养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有些鸽子生病要喂药,有一些蛋生下来是软的,也要配制药物,所以需要有技术。那时候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大麦、豌豆。以前还有绿豆、麻仁,成本太贵,那个麻子很多油,拌到饲料里鸽子吃会很肥。每个人负责养2,000对,每一年定下来一对鸽子要生产多少,如果技术不好产量不够,工资就不理想。有的人技术高就超产,一个月超 1,000多个蛋都有。”赖木初说。

孵蛋是鸽子自己孵,需要孵21天左右才出来。一般一次孵四个蛋, 有些生两个,一个被打烂,另一个没用。“一对鸽子就是一公一母,留种的鸽子6—7个月就会生蛋,有白色、灰色。因为这里有招待所,外面人来吃的多,过年过节也有送人,一般卖5元一个,其他地方没有这里卖价高。有一些私人的鸽场就没有孵蛋,专门卖蛋3.5元一个。鸽场孵出来的小鸽,一天查一次,并在贴纸写上时间,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时候生蛋,鸽子多少天。还要养二十几天,先后要一个来月。每次母鸽子要吃饱再吐给小鸽吃,那些小小的白鸽,要等到它里面的胃消化碎了再吐出来,再大一点的就可以直接吐给它吃。如果母鸽同时喂四个就负担不起。以前有机器孵出来,由于太小一放下去孵化就搞死了,”赖木初说 道,“那时候是前一天晚上就通知明天数鸽子,最起码5笼、6笼,一笼 40个,一只一斤多,差不多300多斤,三四个人一只一只鸽子要过手点清 数量。天气热的时候,在里面干活很辛苦。”

由于养鸽门槛较低,普通人也能够在短时间开设自己的私营鸽场, 国内也开始兴起了养鸽业,大宝鸽场开始售出种苗,销售范围覆盖全国 各地,此举令成千上万的养鸽个体户受惠。“有些是直接在大宝鸽场引 种,有些是原来到大宝鸽场引种,再到产地去引种,所以大宝鸽场覆 盖的面相当广。从1985年开始卖出种鸽逐步扩大规模,全国我们没去统 计,仅广东省最起码超过2,000万对,大部分种鸽是在大宝鸽场直接或间 接引进的。”钟书记自豪地说。

虽然养鸽技术门槛低,但在防疫工作上,大宝鸽场却有一套完整 的体系。进入鸽场要穿卫生服、消毒,运输乳鸽的车辆也要消毒,为 了避免乳鸽感染病毒,场里规定乳鸽出笼就不能再放回笼子。“鸽笼 是四层,一般一个月清理两次,铲出来的鸽粪承包给别人,种果树是 最好的。经常要消毒鸽笼,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消毒池,两个人把鸽笼一边钩着,一边放进消毒池泡着,然后再拉起来,很重也很辛苦。” 赖木初说。

“后来董事会决定鸽场把鸽粪卖给人家浇灌农作物,于是员工也多 了5元港币的补助。后来随着鸽粪售出价格提高,我们收入也增加,最 高时期,鸽粪年收入就有63万元人民币,董事会决定全部列入副产品收 入。”钟书记讲述。

当时规定住在鸽场的员工,一个月只能出鸽场四次。说到防疫工 作,钟书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时有一位农业部副部 长到了大宝鸽场,出于防疫工作的考虑,职工不让他进去,没办法他只 好回去。回去后他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表扬大宝鸽场的防疫工作做得好, 值得其他养殖场学习。”

现在的大宝鸽场有5个饲养区,最多的时候有8个区。每个区配有专 人负责,一个队管一个区,一个组3个人负责2,000对鸽子,都是人工喂 养。“铁丝网围住一个一个区,就像种植棚一样。每天要给每个笼子放 饲料,还要把饲料搅拌好,以前有绿豆和麻子,现在有小麦、高粱、豌 豆之类。一只鸽子一天吃二两多,成本也比较高。”赖木初回忆。

鸽场笼舍

合作餐饮

1994年,钟义鑫担任鸽场副经理,主要负责财务与销售,总经理则 由港方人员担任。1997年初,光明大宝鸽场与广东省家禽研究所合作, 顺利完成了“肉鸽高产品系选育及其改良杂交”课题,育成新一代高 效、高产、优质、低耗的大宝鸽,是国内同类优质品种中的佼佼者。 1997年底,香港发生H5N1型禽流感病毒,大宝鸽场的销量受到很大的 打击。中央经贸部不给指标,供港乳鸽中断,这时只能宰杀冷冻储藏。 “第二年5月,中央经贸部每月给9万只冰冻鸽出港指标,但已经无法恢复往年的销售量,并且价格很低。于是,与香港璧盛公司15年合作期满 后,公司开始决定转入内销。”钟书记回忆。

1998年,是大宝鸽场遇到转折最困难的一年,市场销量严重下滑, 市场冲击严重,乳鸽价格很低,出现严重亏损。2001年,大宝鸽场与光 明招待所整合,成立光明鸽公司,钟义鑫任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大宝 鸽场。2009年钟义鑫调任党支部书记。整合后,形成了前有店后有基地 的经营模式,大宝鸽场的乳鸽以专供光明招待所为主。到了2015年,招 待所创造了红烧乳鸽销售量高达93万只的纪录,也是国内最高的销量。

“如今市面上很多乳鸽都打着光明乳鸽的名义进行销售,光明乳鸽 之所以还有这么好的销量,是因为他们(假借光明乳鸽名义的经销商) 所售的乳鸽生产方式和大宝鸽场的乳鸽有很大差异。大宝鸽场的乳鸽专 供光明招待所,随着招待所餐厅生意的兴旺,对下一步开发连锁店,大 宝鸽场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钟书记说。

目前大宝鸽场还有100多人养鸽子,包工包料,8万多对,每天卖出 2,000多只专供招待所。大宝鸽场基本不对外销售,有时候招待所一天需 要七八千只。如今个个都去办鸽场,私人鸽场赚到了钱,也大大削弱大 宝鸽场的销量,大宝鸽场出现了逐渐亏损的现象。

钟义鑫(中)与小组人员合照

钟书记与爱人相识于鸽场,26岁结婚。钟书记自我调侃说,“我们都是关在笼子里面的爱情”。对于自己在光明30多年的坚持,钟书记反复打趣说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没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另谋高就。30多年的饲养工作,让钟书记对乳鸽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乳鸽在冬天交配会少,一些鸽子容易因为冷冻而死胎,这是最揪心的时期。当年我做会计时,其间有开税务公司的朋友叫我出去一起创业,一人一半的股份, 我都谢绝了。因为我对这个鸽场以及员工有着深厚的感情,已经不舍得离开这里了。”钟书记感慨道。

赖叔不想创业,渴望自由,不愿为赚钱而受到约束。一个看似平常甚至单调的卖鸽工作,他却干了整整22年,至今仍没有退休。也许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是本能,喜欢上自己做的事情却是本事,赖叔似乎很庆幸 和感恩目前的状态,甚至觉得没有比到光明更好的选择了。

钟义鑫和赖木初,在大宝鸽场里虽然是领导与普通员工的不同身份,但他们对于鸽场、对于鸽子都充满了情感,对于自己能看着乳鸽一 天天地成长都感到兴奋与骄傲。他们从年轻到中年,直到临近退休,都 依然挂牵着鸽子。外人所津津乐道的“光明三宝”“红烧乳鸽”,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都是辛勤的汗水与成长的足迹。

赖木初(左三)与小组成员的合照

(本文摘自《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之《乳鸽成长记》,标题为编者自拟)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们深圳》丛书的一本,《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农场故事。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圳光明区许多农场、牛场、饲料场等都面临着外迁与逐渐消失的情况。在新区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记载老农场的历史,留存正在消逝或转变的侨乡、知青文化,回顾并整理老农场的文化历史,搜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结集出版,解决区域文献资源空白的问题。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组于2016年开始寻访光明老农场,包括农场的建设发展历程、农场的特色建筑、生产场景、风景、物产,以侨民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为代表的侨乡文化和以知青下放生产为代表的知青文化等。本书此寻访为基础,进行编辑整理与再创作,并对独具农场的旧貌、景物、建筑进行拍摄,形成一本图文并茂的反映光明农场文化历史的具有收藏意义的出版物。

作者简介:

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是光明区文体教育局的下属文化事业单位,负责区图书馆、文化馆与文艺社团管理。自2014年起开展了以收集整理与留存本地传统文化历史为主要目标的文化项目“寻找光明记忆”,四年多来,项目组一百余次走进社区,采访两百余人,进行田野调查与采访调研工作,组织以本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十余场,开展以本土记忆为主题的展览十余场,推动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宣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