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安国】安国药材种植史(六)

2019-05-22 1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药草种植
安国中药材种植业的产生与发展,与全国性中药材集散地的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明代,药王庙会逐渐形成大江南北的药材集散中心,多种药材籽种秧苗和种植技术传入安国,药材的高价刺激,使部分人偿试药材的引种。由于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自已的特点。明末,安国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清至民国二百余年中,安国药材栽培颇称兴盛。大规模种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国药材种植业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所产药材地道、药性纯正、药效高,人均面积和亩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被列为全国重点药材种植基地。药材成为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家家种药,人人识药,春夏秋季节药花飘香,被誉为“药材之乡”。
安国药材种植史(六)
1978年以后,尤其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药材种植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为第三次高潮。1979年,药材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县制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药材生产发展原则。生产队与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与县药材公司逐级签定产销合同。全县计划种药0.9万亩,实种1.39万亩,种植品种有生地、菊花、白芷、山药、紫菀、沙参、元参、蓝靛、板兰根等35个品种,其中菊花、板兰根、紫菀、沙参等大宗品种种植千亩以上。1983年种药3.27万亩,总产达2595吨;1984年达11万亩,占总耕地的22%,总产达2.5万吨。1985—1990年,平均每年种植药材6万亩以上,向国家提供商品药材2265万斤,年均总值3300多万元。
策划编审:于盼粘

责任编辑:杨 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主编:于盼粘

编辑:赵 娴

杨 鹏

孟跃亭

安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投稿邮箱

agsdfzbgs@sina.cn

宣传药都辉煌历史志载安国社会自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