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评展|看见的与看不见的,那些古镇的声音、记忆是否继续弥漫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此次点评的是“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以展览布局、参展艺术家的知名度唤起公众对艺术的关注和思考;杭州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以“黄杨木雕之春”解析黄杨木雕的历史和现状;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回顾展”,从一位导演电影风格的剖析解析其对二十世纪中期现代风格粉丝的影响。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地点:桐乡乌镇(北栅丝厂、粮仓、西栅景区)
时间:2019年3月31日-6月30日
票价:165元
点评:在北栅丝厂(白盒子展厅)走学术性道路的同时,在西栅将不少作品散落在整个景区,有些深藏于旁支的里弄院落内,门前游客成群走过,却没有人想着要进去看一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似乎提示着艺术就在身边,环绕着我们,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往往缺乏感知力和好奇心。
评星:四星
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自今年三月底开幕以来,一直保持社交网络的刷屏热度。这可能和本次展览的布局、参展艺术家的知名度,以及作品媒介与表达的宽广度、在地化实践的深入程度有很大关系,如展览文宣所言——“涵盖装置、影像、行为、绘画等较常见的艺术类型,还包括声音、气味、交互(设计)、网络艺术等仍在探索中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艺术如何在地、在乌镇发生?作品置身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并不太难,难的是你是用怎样的作品放在这样的环境里?
卡普尔的曲面不锈钢作品,与之相比王鲁炎的作品《开放的禁锢》容易被忽略比如王鲁炎的作品《开放的禁锢》,这件作品遍布整个西栅的露天电影广场,但因为埋藏于地砖内,如果不俯视特地去看是会被忽略的。因而,它们在平视空间是不存在的。我有意观察了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他们都在对着阿尼斯·卡普尔(Anish Kapoor)的曲面不锈钢作品拍照,却不知道自己脚下踩的是另一件作品。王鲁炎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哪怕它们很轻易被忽略、无视,但它们存在。这个想法或许正是乌镇这场艺术展选择在景区举办的用意所在——艺术就在身边,环绕着我们,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往往缺乏感知力和好奇心。
王鲁炎作品《开放的禁锢》虽然展览之名是“时间开始了”,然而在北栅丝厂展区入口的第一件作品《时间永不停歇61c》中,时间的传统概念却被打破,时针、分针、秒针不再承载计时意义。看起来很“科幻”——是的,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展览——一个从当下出发,思考我们如何走的展览。
从某种角度看,乌镇将整个古镇(目前主要是西栅)抽离生活和居住气息而变成一个旅游小镇、剧场、展览馆,我认为也是一种艺术在地发生的一条不错的途径。毕竟,我们不能给艺术安排好一切剧本,然后指望它按照剧本发生,艺术应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生,且超出剧本的期待,这才是有力量的艺术。那么从这一层意义来说,是“田野双年展”还是“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头衔并不重要。
于是,艺术开始进驻古镇。就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来说,我认为是做了去景观化的努力。比如“非常近,非常远”单元,主办方是邀请艺术家来到现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场地,并以乌镇为灵感来制作一件作品。也确实有艺术家用“记忆”的主题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在这么一个古镇,这么一个老建筑里,却有那么新锐的尝试。我得承认,我为这种矛盾碰撞又互为映照的气质所着迷。
展览现场伍韶劲作品《流水》从整个主题来说,有两种尝试值得鼓励。其一是北栅丝厂,纯粹的“白盒子展厅”,走学术性道路;还有粮仓则是在一个老院落和老建筑中的作品,可能也是较多的那种老建筑中的当代艺术展。其二是在西栅景区的部分,则是难度最高但也是最出彩的。因不少作品是散落在整个景区,有些深藏于旁支的里弄院落内,或是选择在一些老戏园做作品。而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出现:最普通广大的群众,他们对当代艺术如何看?或者甚至都不看一眼?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王鲁炎作品,还有位于蚌湾剧场的伍韶劲作品《流水》,门前游客成群走过,却没有人想着要进去看一看里面究竟有什么。
不知艺术节落幕后,作品的去向几何?是否可能永久留在乌镇?而那些声音、记忆,是否可能换一种方式继续弥漫于此地?而我们更有理由期待,下一届会带来怎样的主题、故事和思维灵感的火花。(图文/林霖)
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
地点: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杭州)
时间:2019年4月15日-9月15日
票价:10元
点评:展览讲述“黄杨木雕”从早期作为建筑装饰构件的一部分到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样式的架上雕塑的过程,展出作品虽代表当下黄杨木雕的水平,但也凸显出正在历经变革的时代中,民艺当下的困境。
评星:三星
中国民间手工艺发展到当下似乎遇到一种困局,雕刻、制瓷、紫砂等似乎都限于这种困局之中。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困局也并非处于当下,有时到博物馆看砚台、漆器等器物展,也会不自觉的对宋元之前各种心驰神往,明代也不错,但到了清晚期后,越老越多的器物开始繁复的雕刻在讲究之余,却缺少了艺术性多了工艺性,当然并不是工艺性不好,但显而易见的是清代的雕刻已无秦代的弘大气象,也无汉唐风范,直至民国,中国一下子转向西方学习,传统手工艺一再被忽视,甚至一度难以生存。所以得知民艺博物馆展黄杨木雕,一度好奇 “黄杨木雕之春”的涵义。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所藏老黄杨木雕展览主要围绕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汇集了近百年来约90位艺术家(手艺人)近300件作品,其中有已故木雕名家、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亦有黄杨木雕之后起之秀。但过去名家的作品或经历了历史的“包浆”自有一番趣味,“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却又似乎禁锢在一个思维范畴之内,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想法却差火候。展览或展示的并非黄杨木雕目前的成就,而是当下的状况。
展览现场展出的关于民间雕刻的研究书籍展览名中另一个关键词是“深耕”,展览除了展出中国美院老教授本身对民间雕刻艺术的研究、黄杨木雕工具外,也从乐清在地性出发,研究木雕在当地的形成与变化。据研究,乐清木雕源于龙档,古时乐清洪水频繁,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用樟木等木材加工成板凳成为龙身,形成一条木板龙,并舞龙消灾,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神灵身上,这便是乐清本地早期龙档的来源。乐清盛产黄杨木材,人们便运用其质地细腻、利于加工的特点,来雕刻亭台楼阁以及神灵人物。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木雕艺人将龙档中的小雕件发展成独特的民艺作品,并经过长时间流传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题材也多与当地的信奉、祈求、节日娱乐有关。简而言之,“黄杨木雕”从早期作为建筑装饰构件的一部分,不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到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样式的架上雕塑。
展览现场“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更是属于民众的艺术”民艺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审美的一部分,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民艺面临传承人缺乏、观赏方式转变、标准化生产等问题,且传统手工艺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生产和使用了。如何让正在延绵的民艺走进博物馆?展出她们并不完美、正在历经变革的当下,并折射出全球化的当下,一个真实的我们。(图文/小松)
地点:伦敦设计博物馆
时间:2019年4月26日-9月15日
票价:16镑
点评:库布里克展览似乎依赖于幻觉的力量和对怀疑的暂时搁置,电影的烟雾和镜子魔术在设计博物馆展厅的眩光中变得同样被抽象和雾化。或许朦胧是更好的状态。
评星:四星
20世纪有一个导演一般不会被人提起,但是但凡提起他时都会让大多数人肃然起敬。他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他曾说过:“正如演员们经常担心他们永远不会得到另一个角色一样,我经常担心我再也找不到另一个我喜欢拍摄的故事。”库布里克的电影宇宙包含了恐怖,战争,科幻,幻想,色情,犯罪和历史剧。“他无法重复一个主题,因为这意味着重复自己。”1971年,电影评论家亚历山大•沃克写道。:“正如演员们经常担心他们永远不会得到另一个角色一样,我经常担心我再也找不到另一个我喜欢拍摄的故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惊悚片开始,到1999年《大开眼戒》为止,库布里克的13部电影作品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世界。虽然电影制作本质上说是互相协作的,但它的行业和文化仍然崇尚风格导演,而库布里克正是其中的一位。
展览现场本次展览展品的一部分来自库布里克的个人档案。库布里克早早逃离好莱坞,来到英格兰生活。 1978年,他在赫特福德郡购买了有18个房间的Childwickbury庄园,这也是他最后四部电影的制作总部。在他1999年去世时,这座18世纪的豪宅及其附属建筑塞满了库布里克的个人档案 ,比如笔记、信件、草图、照片、照相机和道具。在数字时代,当所有实物变成像素时,库布里克的收藏是有形电影相关事物的最后的大集合。
这些被发现的文物中的一部分构成了原本与法兰克福的德国电影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的基础。库布里克展于2004年首次展出,已经在不断运营中成为一种流动的纪念物。
展览从最恐怖的地毯(来自《闪灵》)开启,转入一系列展现库布里克使用单点视角的视频,背景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很有库布里克的特色。策展策略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主题划分,通过一系列的群像剖析每部电影。服装,道具,笔记,剧本和电影剪辑展示了在普遍应用电脑特效之前,制作电影时的思维的过程和后勤方面的挑战。
《2001:太空漫游》剧照库布里克的世界根植于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是带着神话性和冲突性,有太空人,士兵,奴隶,罪犯,看护人和男孩的帮派。展览中最大的场景关于电影《2001:太空漫游》,在这部电影中关于火箭、行星的梦想和植入式广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小的部分则是关于一度被认为无法拍成电影的《洛丽塔》。
库布里克展总体基于俄勒冈州胡德山上的Timberline Lodge旅馆(《闪灵》中旅馆几个外景的取景地),以朴素的无害的草原学派风格进行装饰。它的正面在埃尔斯特里工作室中被复制和重建,复杂的建筑被扁平化、抽象化,以作为临时的电影布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库布里克展的很好的比喻。库布里克展览似乎依赖于幻觉的力量和对怀疑的暂时搁置,电影的烟雾和镜子魔术在设计博物馆展厅的眩光中变得同样被抽象和雾化。有时,或许朦胧是更好的状态。(编译/YJY)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