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漫步·社群在造|三座桥串起定海社区

武林 叶智
2019-05-22 11:59
来源:上海ShangHigh微信公众号
市政厅 >
字号
城市漫步·社群在造|复兴岛“走三桥”  视频制作:卢袁炯/帆拍工作室(04:03)
2018年十月底的周末,为期两天的“定海周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第二天的行程回顾详见这里)。我将用地图和照片的形式,来图述“定海周末”第一天“走三桥”的经历。

参考行程图 武林、赵伊人 图 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红色的部分是此次“我规划的主干路线。走三桥的概念其实很简单,从爱国路地铁站出发,沿着定海路上定海路桥(第一座桥)。在岛上就更简单了,直接沿着岛上唯一的共青路一路向北在复兴岛公园稍作停留之后,从海安路桥(第二座桥)离岛。最后一座是横跨海岸路桥上的桥上桥,它连接上海理工大学和南校区的人行天桥(第三座桥)。

横跨校区之间和海安路桥上的人行天桥

而路线图中紫色则是由定海桥互助社的赵伊人在上岛前的沿途中设置的有趣的地点。第一个点就是离爱国路地铁不远的爱国路“定海剧场”!

图述:定海剧场

定海剧场处于空置的状态

定海剧场前的空地

上海市地方志网站上列出了定海剧场的变迁

定海剧场并不高,只有3层楼的样子。外观也不醒目,更像是乡镇级别文化馆的模样。所以路过外墙的你基本不会去留意它。这里是曾经的动迁基地,但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出曾经的面貌。

1979年航拍地图(天地图)和现在地图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剧场主体保持原貌,而周围的居民楼已经完全消失。

走进定海剧场内部,许多结构和布局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很难看清原先作为剧场的布局。在动迁组进驻之后,作为片区地标点,这里被当作阳光征收拆迁基地使用。现在完成了指标,已人去楼空。

定海剧场内部

关于定海剧场能找到的资料并不多,我大致梳理了一下找到的线索。据地方志网站记载,定海剧场建造于50年代中期,是由民间职业剧团自建的,当时有定海、鞍山2家大篷剧场。1981至1988年间,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局、市总工会集资615万元改建了工人俱乐部;翻建东新、定海两个剧场,作为区文化馆分馆。时至今日,这幢建筑是否会被保留,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定海路449弄外

在沿着爱国路穿过平凉路之后,我们来到了主干路线——定海路上,首先从定海路449弄小区开始说。

图述:定海路449弄

定海路449弄内

初次造访的朋友可能会对449弄墙上写满的标语感到惊讶。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大多数住户想动迁的意愿是一致的。定海路449弄的住宅大致分为两批,最早一批是建于20世纪20年代,日资裕丰纱厂(中纺十七厂——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建造的职工住房。第二批是20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附近职工住房问题而又新建了一批三层楼砖木结构的工人新村,但体量不大,优先分配给厂里的劳动模范和先进职工。

1948年天地图和现在地图中的定海路449弄

根据最新统计,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是35㎡左右。但这里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却不到人均住房面积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5-10㎡。上海纪实频道纪录片《我们的40年》第二集《越住越宽敞》里说道,因为历史的原因,上海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已经2018年了,上海的棚户区和类似于定海路449弄这些老旧小区住房条件滞后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着。

路上剩余的招牌

图述:定海港路定海港路原名周家嘴路,后因规划布局需要,周家嘴路东段改线,所以原路名改成了定海港路。目前定海港路被内江路和定海路分成了三段,除了定海路以东仍然作为道路通行并在地图上显示之外,西段已经“废弃”,无路牌,但有门牌号。

天地图上1979年的周家嘴路与今天的定海港路对比

定海港路西段废弃的原因,一方面作为道路来说,旁边已经有波阳路,所以有无可能不是很重要。另外,由于上世纪解放后,工厂工人集聚,住房紧张,于是工人在路上自建起了私宅民房,野蛮生长,就变成了如今拥挤的现状。

走到最西端,我打卡了定海港路1号

在上复兴岛之前,我们还走进了杨树浦路3061弄。踏进这里,仿佛一下次从工人阶级的居所走进了资本家的庭院。这里是当年日商裕丰纱厂于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高级新式里弄,时为日本高级职员的居住地。

图片摄影:蒋芷毓

图述:复兴岛

复兴岛

《各国占有上海港岸图》中的周家嘴

复兴岛最早的名字叫周家嘴岛,因为这里最早有个姓周的自然村落,靠黄浦江形成一个“嘴”型的角度。

周家嘴和陆家嘴

我发现1913年前的上海地图里都没有画出复兴岛。毕竟浚浦局是1912才决定将这片浅滩沙地筑为人工岛的。1928年的这张地图里就有复兴岛了。仔细看图,似乎定海港路原先有一条小河泾。

1944年出版的《美国军用地图》上,复兴岛及周边地区

去过复兴岛的都知道,岛上只有一条共青路。但最早有两条路,一条是1958年改成共青路的浚浦局西路,还有一条是已经消失的浚浦局东路。不过只要你仔细走,仔细看,会发现另外一条路的痕迹。

1979年天地图上的浚浦局西路、东路

复兴岛上的中华造船厂是不被允许拍照的。中华造船厂的前身是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中国造船实业家杨俊生向浙江实业银行贷款5000元,购买了原由日本人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上海东华造船株式会社的部分设备,租用该厂一小块地皮,独立开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杨自任厂长兼设计部主任,开始船舶修造业务。民国20年(1931年),大中华造船机器厂被英租界当局逼迫迁至周家嘴岛(今复兴岛)另建新厂。

复兴岛上的白庐 图片摄影:蒋芷毓

后面的行程非常紧凑,到了海安路桥就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第三座“桥上桥”了。图中海安路桥上的铁块是20吨限重的超重测量仪。海安路桥的建造年份不详,最早为木桥。现在主供卡车来回行驶,因为进出复兴岛的道路只有这两座桥,而定海路桥卡车是不让上的。

出岛之后我们先去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途中经过了周家嘴路4395号,建于60年代,当时为远东第一大冷冻储存仓库。2015年,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停止了一切运转,不过冷库整体建筑已被列为杨浦区文物保护点

图述:上海理工大学

2018年10月27号正巧是上海理工大学的112年校庆,而我们先抵达的南校区也正好归属了上理工10年。2008年,上海理工大学从上海海洋大学接手了南校区,海洋大学整体迁至了滴水湖附近的沪城环路999号。在2008年之前,海洋大学还有个叫了很多年的名字——水产大学。通过下面这张图,这片校区的归属变迁便一目了然。(目前军工路上仍有一小部分属于上海海洋大学)

沪江大学鸟瞰图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园拥有112年的历史,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它的校史。1906年,上海浸会大学为美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所创办。1915年经校董会决议,改中文校名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51年2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

沪江大学校友会

更可贵的是,1948年前建造的50余幢各类建筑,至今现存30多幢历史建筑。其中两幢于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28幢于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理工大学校史变迁

目前南校区正在配合周家嘴路连通浦东的地下隧道工程,以及南校区的新建一期工程项目。所以我们就直接上桥,乘着夜色前去赶一赶上海理工大学的112周年校庆!

 

2018年10月,112岁的上海理工大学

(原文刊载于上海ShangHigh微信公众号,原题为《定海周末 | 我们用地图和照片来图述「复兴岛走三桥」》,经作者授权转载,有删改。)

    责任编辑:沈健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