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安国】安国药材种植史(三)

2019-05-19 0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药草种植
安国中药材种植业的产生与发展,与全国性中药材集散地的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明代,药王庙会逐渐形成大江南北的药材集散中心,多种药材籽种秧苗和种植技术传入安国,药材的高价刺激,使部分人偿试药材的引种,由于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自已的特点。明末,安国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清至民国二百余年中,安国药材栽培颇称兴盛。大规模种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国药材种植业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所产药材地道、药性纯正、药效较高,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被列为全国重点药材种植基地。今药材已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家家种药,人人识药,春夏秋季节药花飘香,被誉为“药材之乡”。
安国药材种植史(三)
民国20年(1931年),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央研究所郑合成到安国进行药业调查时,药材种植品种达54种,有祁艾、祁薄荷、祁大黄、祁薏苡、紫苏、白头翁、苦参、白扁豆、石榴、春花、茺玉子、青黛、祁紫苑、鸡冠花、翻白草、黑白丑、蓖麻、玉簪、凤仙、桑白皮、鸟臼木、千金子、樗根白皮、皂角刺、生菜子、祁山药、罂粟壳、柏子仁、栝萎、芙蓉、槐花、苦楝、侧柏、丝瓜、绿甘草、透骨草、侧兰、大青叶、益智蒿、马兰花、洋金花、谷精草、凤眼草、苦丁香、紫草、锦灯笼、红花、火麻子、天麻子、祁木香、枸杞、蒲黄、升麻、鸡血藤等。

民国25年(1936年),所产中药材已达123种。“七七事变”后,大部药田荒芜。到民国33年(1944年),仅有日本侵略军通过伪“合作社”强令农民种植的祁大黄、薄荷、木香、薏苡等几种。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药材种植,药材生产得到长足发展。1956年,药材种植纳入国家计划。县农场改为中药材种植试验场。积极引进栽培新品种,驯化野生品种,药材品种迅速增加。1958年增到70多个,1966年达160多个。1975年,安国试种毛知母602亩,创亩产400公斤高产,而且质地优良,试销香港颇受欢迎,1977年7月被定为毛知母生产基地。1983年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安国的毛知母、知母肉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到1990年药材种植达230余种,以地道家种老品种而闻名的有祁白芷、祁薄荷、祁艾、祁紫菀、祁薏米、祁木香、牛膝、山药、生地、栝楼、南星、紫苏、荆芥、洋金花、板兰根、二丑、枸杞、故子、白花子、黑芝麻、白扁豆、锦灯、草决明、瞿麦、靛、祁菊花、祁香薷、鸡冠花、祁大黄、白芥子、地丁等60多种。引种的60多个品种中以黄芪、甘草、元胡、冬花、杜仲、牛子、云木香、穿心莲、郁金香、川芎、白术、防风,知母、丹参、北沙参、桔梗、毛地黄、沙苑子、山萸肉、附子、党参等最为成功。在增加品种,扩大面积的同时,药农特别注意药材的性、味和药效,淘汰质量低劣、药性不纯和药效不高的品种,注意药材籽种和秧苗的选择、提纯复壮。有些药材因地道、性味纯正,历史上被冠以“祁”字:祁薏米、祁薄荷、祁菊花、祁紫菀、祁木香、祁白芷、祁大黄、祁艾等。祁菊花被国家医药总局列为全国三大著名产地之一(杭菊、祁菊、亳菊)。祁大黄、祁木香、祁白芷、祁紫菀、祁州漏芦、板兰根、香附等被分别编入国家《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河北药材》等专著中。

策划编审:于盼粘

责任编辑:杨 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主编:于盼粘

编辑:赵 娴

杨 鹏

孟跃亭

安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投稿邮箱

agsdfzbgs@sina.cn

宣传药都辉煌历史志载安国社会自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