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物的亚洲》:以物述史,探究文物中的亚洲文明密码
由上海博物馆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文物的亚洲》 一书,汇集上海博物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位学者力量,选择了40余件(组)来自亚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物,从权力与王朝、信仰与认同、交流与融合、艺术与创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用“以物述史”的方式,以小见大,探究隐藏在文物中的亚洲文明密码。
对于很多人来说,认识亚洲的过程,可能始于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名词,可能始于收音机里的一首《亚洲雄风》,可能始于报纸上的一篇新闻报道,也可能始于一次旅行所见的秀美风光……认识亚洲的脚步,一旦开始,便很难停下。
亚洲幅员辽阔,茂密的热带雨林、白雪皑皑的高山和广袤荒凉的沙漠共存于一片大陆。迷人的自然风光、多样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旅行者,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或内敛含蓄、或豪放洒脱、或质朴热情的地域文化,亚洲的吸引力绝不只在于自然景观,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来自其他大洲的人热爱着这片土地,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甚至终老于此。
亚洲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古已有之。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和文化的多样,学者们将亚洲作为文明共同体的研究开始得较晚,亚洲超越地理概念而具备文化及心理之认同始于19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亚洲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将亚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一百多年以来,无数中外学者从国际关系、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诸多角度,撰写了大量的论著,让世界认识了亚洲,也让亚洲人更加了解自身。
《文物的亚洲》一书试图带领读者透过物质文明认识亚洲。近些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对文物产生好奇,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各类文物的知识。《文物的亚洲》顺应这一潮流,选择了40余件(组)来自亚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物,从权力与王朝、信仰与认同、交流与融合、艺术与创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用“以物述史”的方式,以小见大,探究隐藏在文物中的亚洲文明密码。书中所收文章,一般始于对文物尺寸、形状、纹饰等具体特征的描述,但并未囿于器物形态研究的框框,而是以一种更宽广的视角,探究文物所体现的文明特质,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黑石号”沉船上发现的白釉绿彩高足把壶,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本书的作者团队由来自上海博物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位学者组成。他们对各自的研究领域怀有满腔热情,并将这种热情化为文字,让一件件文物在他们的笔下“活”了起来。
两河流域阿卡德王朝期间的伊贝尼·萨拉姆滚筒印章,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例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欧阳晓莉在书中提到一枚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伊贝尼·萨拉姆滚筒印章。滚筒印章是两河流域的一种特有印章,上面的图案历来受到很多研究者关注。这枚印章上有铭文“沙尔卡里沙瑞,阿卡德之王;伊贝尼·萨拉姆,书吏,他的仆人”,铭文告诉我们,印章的主人是国王的书吏伊贝尼·萨拉姆,他所侍奉的是阿卡德王朝国王沙尔卡里沙瑞(约公元前2217—前2193)。历史上,阿卡德王朝首次将两河流域南北两地区纳入统一中央政权下。人与动物的搏斗是阿卡德早期印章设计的两大主题之一,而这枚伊贝尼·萨拉姆滚筒印章,虽然也采用人兽共同出现的主题,但人与动物已呈现和平共处的状态,并非之前的搏斗状态。
两幅画作牵出文明交流线索
书中一篇篇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短文,文采不一定华美,却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解读文物的方式来认识亚洲,认识亚洲历史,认识亚洲文明。
波斯细密画,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藏。在40余件(组)文物的深入解读里,可以瞥见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远比想象中深刻复杂。中国古代青铜器、古印度雕塑、高丽青瓷、波斯细密画……乍看起来,这些文物的产地、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似乎毫无联系。但经过作者们对文物流传经过、纹饰象征意义、技术传播路线等方面的解析,可以发现:这些文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从它们身上,可以了解到亚洲各地的文化交流、亚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天桥立》,日本画家雪舟绘。日本画家雪舟创作于16世纪的《天桥立》图,描绘的是日本的风景名胜,构图新颖,以俯视的视角,将天桥立景区的林木沙洲、山水树石尽收眼底。这一构图的运用可能受到了中国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卷的影响。
李嵩《西湖图》一名16世纪的日本画家,是怎样从12—13世纪中国画家的山水画中汲取养分的呢?原来,《西湖图》卷大约在15世纪流入中国民间,可能就是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西湖图》卷的粉本间接东渡日本。现在,在日本的一些博物馆里,仍然收藏有《西湖图》的几种摹本,摹本虽然在艺术成就上不如李嵩原作,但画面构图和观湖的视角,均与李嵩原作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西湖这一中国胜景,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了日本画家的绘画题材。中日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条线,就这样由两幅画作牵出。
无论是从地理还是人文的角度来说,亚洲都像一个万花筒,向万花筒内窥视的第一眼,便已着迷于那五光十色的美丽,每变换一个角度观察,又会呈现出一幅不同的绚丽图景。而《文物的亚洲》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各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细细密密,交织成精美的图案。同时,每一根线都是这幅美丽织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的一件件文物,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最终拼接而成的是一幅绚烂的亚洲文明图景。
(本文原载于5月18日《光明日报》09版,原标题为《一件件文物,连接成绚烂的亚洲文明》,作者系译林出版社编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