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0年,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 瞿兰香:劳模精神亮...
本文原标题:《70年,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 瞿兰香:劳模精神亮出“奋斗底色”》
推荐阅读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东方女报》记者寻访我省70周岁以上巾帼楷模,通过她们讲述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故事,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印记,展现巾帼英雄的时代精神。
她有着传奇的经历:15岁成为九江国棉一厂劳模,18岁被选为九江市特等劳模,21岁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生产者,后来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她的荣誉称号足足有30多个。她就是——今年83岁的瞿兰香。瞿兰香从旧社会纱厂的一名童工,成长为新中国的劳动模范,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身为纺织女工的她创下的26秒接头10根纱条、质量无白点的全省最高纪录。
1990年,记者曾采访过时任九江市人大副主任的瞿兰香。时隔29年,我们又一次采访了她。
《只是因为有了党》在瞿兰香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她和她的老伴李惠华。一进门,二老便迎了过来,招呼我们坐下。虽已过耄耋之年,但二老都身体硬朗、声音洪亮,全无龙钟之态。
李惠华端出一本厚厚的资料簿,这是他亲手为老伴整理的。“我是‘耍笔头’出身的。兰香的所有的材料,我都有。每次有人来了,都是拿这些给他们看。”他笑着说。
说是资料簿,更像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只是因为有了党》。不过这本“书”的序、目录和很多内容,都是手写的。序中写道:“这是我为兰香写作、收集、储存的一部分关于她的人生经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手写信都已不常见的今天,这样一本给老伴制作的满是诚意的手写书,着实令人感动和羡慕。
书的内容丰富,光目录就有24条。其中既有瞿兰香自己的发言稿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有报刊的报道如《女劳模的风采》,还有一些信件等。瞿兰香的一生都在书中记录着:1948年,12岁的瞿兰香进入九江兴中纱厂细纱间当“童工”,一天要上12个钟头的班。1949年建国后,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人阶级的地位,特别是女工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男女平等了。”这才让瞿兰香有了从一个旧社会的童工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可能。
书的最后是瞿兰香荣誉称号“一览表”,39项荣誉,满满地记了2面纸。“我们那一代人对共产党的感情是不一样的。”瞿兰香说。她的经历,可以说是新中国工人权利得到保障的生动写照,一如李惠华序里的那句话:“荣誉属于党!成功在于奋斗!”
26秒完成10个接头动作CCTV《老故事》里有一段关于年轻时候瞿兰香的黑白视频: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少女,灵活地在纺车之间穿梭,不时停下脚步,拔纱、接头、顺纱……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当时的瞿兰香,已是九江国棉一厂出了名的细纱挡车工中的“佼佼者”——看锭率最高、产量最高、回花率最低。在纺纱厂,细纱挡车工是最难学的。纱条的接头,更是门精细活。一个完整的接头动作,包括拔管、找头、引纱、套钢丝圈、插管等多个步骤,还要过“难接头、难找头、易断头”这三道关。
瞿兰香是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1952年,她在厂里带头学习“郝建秀工作法”。在“郝建秀工作法”的基础上,她进一步革新,首次将个人值车能力由400个纱锭提高到1200个。
她还自创了“细纱值车工巡回工作法”和“细纱接头单指挽纱平挑操作法”,把每分钟接头18根提高到了24根。
■ ■■■■瞿兰香并不满足,继续在手指头上“动脑筋”。上世纪60年代的一年,她在实操中创下了接10个头,只用26秒的最高记录。
当时恰逢全省召开劳模大会,评选“劳动英雄”,厂里就把瞿兰香的这一最高记录报了上去。“接10根头,只需要26秒,这怎么可能?”省里派人来到九江国棉一厂,对瞿兰香进行现场测试。
“前后左右多少人围着看啊!我鼓足了勇气,测第一次就成功了!”3个秒表同时按下,瞿兰香屏息凝神,短短的26秒时间完成了10个接头动作,并且没有白点,证明了自己的成绩不是假的,证明了自己这个“劳模”是名副其实的。
江西人民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介绍她的事迹的书——《纺织能手瞿兰香》。
提到当年的成绩,瞿兰香依然难掩激动。“别人都要去找,我只要一摸,就知道接头在哪里。这是我自己感到最满意的地方。”1958年,瞿兰香与7名工友组成推广先进经验小组——“八闯将”小组,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在她所工作的班组,后来还出了陆永兰等3位全国劳模。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如今,瞿兰香的右手食指上还有一个凸起的疙瘩,腿上也有一个一般是弹跳运动员才会长的囊肿。这些都是她经年累月劳动留下的印记。
两次难忘的“外出”在瞿兰香的记忆里,有两次外出学习交流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是1964年,省里组织代表团赴上海国棉五厂学习先进技术,瞿兰香也去了。那时候,纺织技术最好的是上海,全国的纺织女工都去上海学习。没想到,“学习一个星期后,我就超过了上海工人的水平,上海工人反过来学我。”
此后几天,瞿兰香就在上海的厂区内,每天上午和下午公开示范怎样接头,让上海工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友观摩学习。一时间,瞿兰香名声大噪。当年,上海市举行国庆纪念大会,瞿兰香还被请上观礼台,成为我省两名重要嘉宾之一。
一次是1966年,陈毅元帅夫人张茜率中柬友好代表团出访柬埔寨。组团时特别选了一位农业劳动模范和一位工业劳动模范。瞿兰香便有幸入选。“那时候我们中国帮柬埔寨建立了一个纺织厂,当时选我去作为纺织专家教那边厂里的纺织女工。”
在排位置时,专门把两位劳模排在前面,让他们坐宴会的主桌,与柬埔寨的王公与大臣同桌。“只有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工人才能得到如此器重。国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回报祖国。”瞿兰香曾感慨地说道。除了这两次难忘的“外出”,瞿兰香还出席了1959年全国“群英会”,曾赴苏联、东德、波兰等国家学习参观。这些都是瞿兰香“出名”前,想都不敢想的。
好好做人、好好地干瞿兰香一辈子都与劳动结缘。
作为全省纺织行业的“技术王牌”,她在九江国棉一厂整整工作了近40年,没有请过一次假。“就休了生两个小孩的产假,其余没有一天请过假,都是满勤的。”
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争先、赶超比学的劳模精神成为全厂的宝贵财富。
1986年,瞿兰香当了九江市人大副主任,但她依然忙碌,依然故我。“在德安莹石矿附近被污染的农田上,农民看到她在巡视。在瑞昌武山铜矿,她在大声疾呼保护自然环境。在偏僻的劳改农场,失足者聆听着这位慈祥的母亲情意深沉的话语,潸然泪下……”
在老伴李惠华看来,她这个人一辈子“老老实实、忠心耿耿”。瞿兰香的孙女李思禾,在北京的一家国企上班。除了逢年过节回九江看望爷爷奶奶,平时经常给奶奶打电话。“奶奶给我很干净、很利落的感觉。”李思禾说,她深受奶奶的劳模精神影响。“在平常工作期间,我会不自觉地以奶奶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
“我对我们家的孩子有几个要求:第一个就是要好好做人,做个正派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第二个就是希望他们年轻人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地干,不忘初心。”瞿兰香说。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劳动,
赢得了荣光,赢得了尊敬!
她用劳动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她点赞!
来源:东方女报记者王苑编辑:李小燕
点亮小fafa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