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让美国人老实坐回谈判桌:志愿军炊事班与美一个连搏杀8小时
5月13日晚,《新闻联播》表达了中国应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的态度: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如何应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人是有经验的。
68年前,在朝鲜战场,中国人用“奉陪到底”的“打”,让骄傲的美国人坐回了谈判桌前;
面对美国人的漫天要价、强横无理,中国人仍然用“奉陪到底”的“打”,绝了对方强占便宜的念头;
最后,华盛顿主动接受我方主张。
然而,这样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现在却受到曲解,有人说“志愿军根本打不过美军,中国人是求着美国谈”。
这是怎么回事?真相究竟如何?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美国代表乔伊一上来就先声明:停战条件未获双方同意之前,敌对行动还是会继续的。
这句话,为历时2年多漫长而又曲折的停战谈判埋下了伏笔。
美国人以军事行动配合停战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还是以双方的军事实力和战场形势为基础。
在停战谈判开始前,美国内部的48/5号文件及艾奇逊、马歇尔、布雷德莱等美国政府要员的公开发言,都表示:要在三八线停火。
然而,在谈判中,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我方代表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的方案(后我方提出以现有接触线为界,还是遭到美方反对),乔伊一改美方之前的态度,坐地起价,抛出了臭名昭著的“海空优势补偿论”——他们海空军强,现有战线不能真实反映美军的实力,所以要在陆地面积上给予补偿。
随后,美国人又提出“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论”,就是说,三八线上他们无险可守,所以要把分界线划在可以保证他们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的地方。
若按照美国的提法,就将白白给他们让出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荒谬的军事讹诈遭到我方代表解方将军的驳斥:
“我承认你们的海空优势。你们是陆海空三军参战,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我们一军对三军就把你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果是三军对三军,早把你们赶下大海了,还有什么谈的余地呢?”
“既然你方说你海空军强,我方说我陆军强,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在停战时,只让双方数目相等的陆军停火,而我方多余的陆军不停火,你们的海空军也不停止行动,这样好不好?”
图为开国少将解方美方代表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恼羞成怒下说出了那句举世皆知的“名言”:
“那就让飞机大炮机关枪去辩论吧。你们今天不给,将来我们自然会得到。”
可是,要打就打,难道还怕你不成?
解方将军冷冷地表态:
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你们在战场上也休想得到。
8月18日,“联合国军”遂发起“夏季攻势”及“空中绞杀战”。
9月,“联合国军”展开了规模更大的“秋季攻势”。
说来也巧,志愿军四十七军在这期间的战斗行动,充分反映了当时这段谈判和军事斗争相交织的过程。
图为战场总体形势1
天德山英雄连
关于这次战事,美军战史的记载中,起始时间是1951年9月底。
9月底,志愿军四十七军当面之敌——美军步兵第3师和骑兵第1师完成进攻准备。
其中,美步兵第3师的攻击矛头直指天德山。
天德山,位于铁原以西,涟川以北,临津江东岸,距战略要地开城仅20多公里。汉城—铁原—金化—金城—昌边里铁路是敌军重要供应线,而志愿军掌握的铁原—金化段北面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等,对铁原、金化的铁路运输造成极大威胁。1951年10月2日6时整,美军以105和155榴弹炮为主的约百门火炮同时开始了进攻火力准备。在炮击的间隙,美军航空兵上百架的战机当空乱舞,倾泻着凝固汽油弹、火箭弹和机枪弹,炮击和轰炸持续了整整1个小时。
随后,美15团以3个营并列,对天德山志愿军四十七军141师422团5连(加强2个排,总248人)阵地发起集团进攻,这是真正标准的人海战术。
在连长杨宝山指挥下,5连与敌激战8小时,打退美军11次冲锋,歼敌310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强”过来的3营8连1个排,战斗力甚强——有黑山阻击战特级英雄李乾坤;排长是神枪手姚振华,400米范围内几乎弹无虚发;全排32人皆能熟练操作各种轻武器,甚至还会使用60炮。
开战这天,光这个排就毙敌90余人,自己仅牺牲1人(当天全连牺牲32人,50余人负伤)。
10月3日,战斗趋于白热化。美3师以整团兵力、70余辆坦克、24架飞机、5个远程重炮群,集中兵力猛攻天德山阵地。
图为正在推进的美军平均每5平方米阵地,就有一门重炮在轰击。然而,美军惊讶地发现,“中国军队就是剩下了一个士兵也死守高地”,“因此在全线出现了短兵相接的搏斗”。
5连付出巨大伤亡后依然守住了阵地(李乾坤在战斗中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此时,战事发生重大变化。
10月2日,天德山西南的美骑兵1师投入进攻,其右翼骑兵7团与美15团相接,攻击目标为天德山西翼的418、313高地。
仅仅经过1日激战,美骑兵7团就被我141师打得狼狈不堪。该团和加强给他们的希腊营始终被压制在418高地和313高地山脚,不得前进。
我422团1连3排在313高地最前沿阵地,全排战至最后只剩排长刘万全和另外2名战士。希腊营多次冲上阵地,在残酷的白刃战中,3名志愿军勇士刺刀都全部捅弯,愣是把希腊人赶下阵地。
图为志愿军跃出战壕向希腊兵扑去8班副班长丁一山拿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等待敌人冲上来。
他拉下了手榴弹的导火索,跃出堑壕、扑向敌群,在光与火的映照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副班长喻忠奎在头部、右手两次负伤的情况下,死活不下火线,反而跑到最前沿的阵地继续战斗。增援到来时,他头部再负重伤,整个头已经肿成两个大,血流得根本止不住,副连长跑来劝他下去包扎,还是不肯。当希腊人迂回到侧后时,他第一个跳出工事,带头反击。
图为作为5连前沿阵地的8班美骑兵1师被迫在第2天就在右翼投入预备队骑兵8团,但依然表现不佳。据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记载:
“尽管激烈的战斗在10月4日(作者注:指美国时间)持续进行,骑1师的进展仍然相当微弱。骑8团的部队增援右翼的骑7团,进攻418高地西面的棱线,但志愿军依然顽强地坚守阵地。当守军被逐退时,志愿军会投入更多部队夺回失地。每个连的守军使用10-12挺机枪和海量手榴弹打击入侵者,后者在近战变得更加惨烈时造成了骑1师的大部分伤亡。”
美军进攻受阻,气急败坏之下,不顾国际公约,10月3日下午,竟向我军阵地释放毒气!
受毒气影响,422团1营各连失去战斗力。同时,美军装备的203mm榴弹炮,155mm榴弹炮、加农炮,向我阵地猛轰,不仅造成志愿军重大伤亡,还阻断了我二梯队的增援,志愿军被迫撤出了418和313高地。
【注:美骑兵1师7团、8团这边有美1军加强的第936炮兵营(155mm榴弹炮),第17炮兵营A连(203mm榴弹炮)和第204炮兵营A、B连(155mm加农炮),火力之强大远超美军师属炮兵105榴弹炮。】
418、313高地失守后,5连已三面受敌,美骑兵8团加入对天德山的围攻,5连也开始遭遇203毫米榴弹炮的轰击。这一天,美军不再像以往那样拖回尸体,只要冲锋被击退,就直接进行炮兵火力覆盖。在203毫米榴弹炮的威力下,5连工事全毁,表面浮土深达1米,已无法修复工事。
可是,5连毫不退让,继续与敌激战。战斗异常激烈,美军每次突破后,5连都坚决实施反击将阵地夺回。
图为在夜间发动反击的志愿军在美军第9次冲锋时,一个248人的加强连,只剩下最后12人,弹药已耗尽。
“眼看美军又上来了,连长杨宝山烧毁文件,砸碎手枪,抱起石头从5米高的岩石上跃进敌群,砸碎1名美军的头颅后壮烈牺牲。
8班副班长尚玉芝跳出战壕,举起枪托敲死一个敌人后中弹牺牲。
战士张作忠的一只眼睛被打瞎,依然跳出战壕抱住一个敌人紧紧咬着咽喉。
战士张祚义负了重伤倒在地上,当美军冲到他跟前时,他猛然翻身起来把美军按倒在地,用劲把美军掐死,自己也壮烈牺牲,死后还紧紧地抓着敌人的头发。”
最后仅剩指导员阎成恩以下8名伤员,他们捡起石头,准备展开最后一战。
眼看美军越逼越近,发现阵地上还有最后3个爆破筒,姚振华一声大喊:“扔下去!”奇迹出现,3个爆破筒炸倒猝不及防的美军80余人,第十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422团5连,坚守天德山主峰4天3夜,立集体特等功,授予“天德山英雄连”荣誉称号。
10月4日,5连奉命撤出战斗。美骑兵1师8团、美步兵3师15团及菲律宾营终于登上了这座空山。天德山之战,让美军特别是其精锐骑兵1师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伤亡代价。美军报告称:“第47军顽强的防守作风——经常死战至最后一人——导致骑1师进攻部队遭受严重伤亡”,“那些身着破衣烂衫的中国兵,打起仗来好像吃了不怕死的药。”
2
第2个“特功5连”
特功5连,这是一个被经常报道的连队。
1986年一场被内部直播的战斗,后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连队。现在能在网上搜到的“蓝剑B行动”视频,就是当时他们真实的战斗情景。当时,《新闻联播》中反复播放的顾金海烈士那句“先救队长”,看哭多少中国人!
在抗美援朝期间,这个连队在严岘山战斗中就已经荣立过集体特等功,当时的番号是志愿军四十七军139师416团5连。全连上严岘山240余人,下山仅剩18人。当时,美军苦战攻克天德山等阵地,意味着四十七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右翼的272、346、严岘山等高地孤立突出、腹背受敌;一旦右翼这些高地丢失,四十七军防线将被彻底打破。
然而,在这一侧进攻的美骑兵1师5团表现实在太差——在如此有利的态势下,仍然拿不下已经完全孤立的272、346高地。实际上,战斗至此,整个美第一军在战线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唯有骑兵5团这边在原地踏步,导致美军无法进一步发展进攻。
美军战史很“客气”地记录着:“在东北方打开一个缺口对于第5骑兵团当面的中国防线并没有立即产生什么影响”,“6次取得立足点,6次被敌人压了回来。”
韩国人的记载则显得幸灾乐祸:“骑兵第1师伤亡惨重。”
一开始,坚守272高地、严岘山、218.4高地一带的是志愿军415团5连、8连。在272高地的5连3排排长郝志新已率部打退美骑兵5团2营几十次进攻,自己三处负伤不下火线,后来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尖刀英雄称号。415团连战多日,虽然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自己也伤亡巨大。
10月5日一早,139师师长颜德明、政委晏福生亲自把原本部署在鱼积里的416团5连连长张永富和指导员庞殿臣叫到师指挥所,命令他们防御272高地后侧的严岘山,这两个高地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当416团5连接替415团2连防务时,严岘山、272高地一带形势已非常严峻:美骑兵8团南下助战,美骑兵7团已夺取347、287高地,272高地一线侧后完全暴露,而当面338.1高地在美军手上,地势上也于己不利。
果然,到6日再次开战时,美骑兵5团得到骑兵8团支援,胆气已壮,一改连日来的瘟鸡模样,直接将坦克抵近攻击。我5连1排首当其冲,苦战1日,全排只剩5人,其中3人带伤。天色已晚,不擅夜战的美军没有发动进攻,5名战士陷入美军包围。
张永富、庞殿臣决定,无论如何必须把1排救出来,于是把司号员、卫生员、通信员统统加强给5班组成突击队,由5班班长吴连义率领。突击队员们匍匐在被美军炮火翻了一层,厚达10多厘米深的松土层,贴着地面向1排阵地隐蔽进发。
在接近美军哨兵十余米处,所有突击队员掏出手榴弹,迅速投向敌群,以最快的速度向美军猛扑上去。吴连义率先冲进了1排阵地,突击队员也紧随冲入,与美军展开近战,终于救出那5名战友。
然而,在突围过程中,美军已反应过来,轻重火力瞬间把来路严密封锁。吴连义在接近战壕出口时身中三弹,重伤倒地不起。幸亏被年仅17岁的战士李代相发现,将这个1米8的大个子背出重围。
在之前的残酷的白刃搏杀中,突击队员已大半牺牲,13名突击队员中有10人永远倒在拯救战友的战斗中。战后,5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重重包围之下放跑了1排,负责进攻严岘山的美军骑兵5团可能自己也觉得这仗打得有点丢人,于是在10月7日集中了整营兵力,在6架野马式战斗机支援下再次发起突击。这次,他们终于占领了志愿军416团5连2排阵地。
进攻中,一名美军中校竟然一反常态冲到最前沿,指挥其火器连重机枪4挺前出在我前沿构筑射击阵地,意图压制5连火力以掩护步兵冲击。在美军重机枪疯狂扫射下,5连被压得头都抬不起。已经负伤的4班班长张良图带领2名战士从战壕进行反冲击,在战壕拐角处与一个班的美军步兵仓促遭遇。张良图不假思索,大喊一声“卧倒!”拉掉手榴弹导火索直接扑了上去。身后的4班战士吴胜斌是张良图在湘西时带的兵,见班长与敌同归于尽,眼泪止不住地流。此时的他一心只想报仇,立即从另一条战壕向前跃进,奋力投出一枚反坦克手雷,美军中校当场倒地毙命,机枪手丢弃重机枪逃命。
(图为美军机枪阵地)在随后的战斗中,美骑兵1师把全部炮兵群集中于此,5连遭到了比其他高地更猛烈的轰击。这时的美骑兵5团已经得到骑兵8团1个营的增援。
美军以2个营的兵力分多路向严岘山冲来。
5连竭尽所能,与美军反复拼杀,除了1排打得只剩最后5人外,3排也伤亡惨重,其中7班12人打到只剩2人。这时,2排一挺机枪发挥了重要作用。机枪射手范洪亮灵活运用事先设置的6个发射孔,打一排子弹换一个发射孔,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还击,杀伤了大量敌人,战后荣立一等功。
战至10月8日,5连已不足50人,张永富和庞殿臣决定与阵地共存亡,所有人都毁掉了随身物品,决心打到最后一人一枪一弹。
张永富和庞殿臣两人一马当先,带领剩余的战士对被美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击。经过来回15次反复搏杀,美骑兵5团和8团留下了大片尸体,再次被赶下阵地。
美军震惊了!《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这样写道:
“敌人顽强防守,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使骑1师付出了重大代价。情况往往是,美军攻占了作战目标之后,兵力不足以抵抗敌方随之而来的强大反冲击。”
图为志愿军在一片狼藉的阵地上与敌反复搏杀当晚,5连还剩18人,且人人带伤,弹药全部耗尽。连长张永富把这18人编成一个班,自己当班长,指导员当副班长,把阵地前美军遗留的枪支弹药收集过来,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这时,团侦察股长曲传文带领一个班来到严岘山阵地,宣布了团长苗汝鹍的命令:5连已胜利完成防御作战任务,立即撤出阵地。
战后,5连立集体特等功,连长张永富、指导员庞殿臣各立特等功,张永富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庞殿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另有2个班立集体一等功,9人立个人一等功。这个月,四十七军打出两个特等功5连,连长、指导员都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整个志愿军战史上绝无仅有。
图为416团5连连长张永富3
“101高地,346高地”
一开始的时候,防御346高地的志愿军部队是四十七军139师415团3营。参战双方将在此地进行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死搏杀。
这一仗惨烈到什么程度?
笔者的一位朋友,他的父亲就是415团3营教导员,老人家90多岁,话已经讲不利落,神志也不怎么清楚了,但始终清晰地念叨着两个词:101高地,346高地。
101高地就是黑山(四十七军黑山阻击战),而346高地就是下面要说的故事。
这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346高地北侧的无名高地。
在这个高地上的是139师417团2连,掩护着在346高地3连的主阵地。激战多日后,美军虽然未能前进,但2连也已伤亡殆尽。
美骑兵8团又以一个新的连再次向无名高地冲来。这次,美军未遇到多大的抵抗,毕竟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已寥寥无几,剩下的一个机枪组和3名战士拼死抵抗,但已无力阻止美军潮水般的攻势。
图为志愿军坚守阵地志愿军方面,417团1营1连在反击287高地的战斗已中经几乎全部伤亡,3连在346高地苦战,营指挥所已无预备队可用。一旦无名高地失守,346高地势必遭美军夹击。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人跳进战壕,拿起了牺牲战友的轮盘枪,高声喊道:“现在都听我指挥,跟美国鬼子拼了!”话音未落,他身后又有一群人扔掉担架,冲进阵地。
危急时刻,2连炊事班冲上了阵地,喊话那个,就是给养员温信。
这时,冲在最前面的美军距离堑壕已不足20米。炊事班一鼓作气投出120多颗手榴弹,还是未能阻止美军。部分美军跳进堑壕,继续冲来。温信端起机枪顺着堑壕猛扫,一口气打光所有子弹,随后扔掉机枪端起刺刀勇敢地冲了上去。
一番苦战后,美军退了下去,温信中弹牺牲。
美军步兵刚一退下去,炮弹就马上落在高地上,连猫耳洞都全部被炸毁,硝烟弥漫,能见度极低。缺乏战斗经验的炊事班顿时慌了起来。这时,炊事员姜锡荣站了出来:“现在由我指挥,大家都听我的。敌人炮火一停,步兵就会上来,等听我口令,再用手榴弹狠狠地砸。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有了领头的就是不一样,在温信和姜锡荣的相继指挥下,这帮炊事兵越战越勇,接连打退美国人一个连4次冲锋。
图为志愿军战士在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勇猛突击但是,他们本来的任务是送弹药后救伤员,现在他们自己全部都在战斗,阵地上的弹药越打越少。姜锡荣看着最后8颗手榴弹,开始招呼弟兄们往弹药箱里装石头。所有人靠在堑壕背后,手中握着手榴弹,身后放着装石头的弹药箱,每人手边一把铁锹。
美军小心翼翼地靠近着,40米、30米、20米……
突然,手榴弹飞出,紧接着是黑黝黝的弹药箱。随后,志愿军炊事兵们手提铁锹冲了出来。
这看来注定是一场有死无生的战斗。然而,美军被吓住了!他们显然不想进行肉搏,转身就跑。
2连炊事班与美骑兵8团3营1个连反复搏杀8个小时,毙伤敌60余人,奇迹般守住了346高地北侧无名高地。
这是真正的钢铁炊事班。后417团2连炊事班立集体一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
随后,417团1营接替了415团3营的防务。
接下来的战斗交战双方的伤亡都十分巨大。417团顶上来的第3天,美骑兵5团已经承受不了自己的战斗减员,也退出了战斗,美骑兵8团接替,继续进攻。10月9日,美军生力军骑兵8团发起新的攻势,随行的203毫米榴弹炮向346高地倾泻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炮弹。346高地被炸得寸草不生,爆炸带来的震动把志愿军战士鼻腔、耳朵都震得鲜血直流,很多人被埋在土里。
随后,美军步兵跟在坦克之后蜂拥而上。值得注意的是,美骑兵8团之前连夺我多个高地,士气正旺,这次接替骑兵5团进攻,决意一鼓作气再拿下346高地。
图为美军坦克我前沿一个排瞬间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很快,多处阵地被美军突破。
眼见情势危急,排长张鸣九高呼:“跟我上!”他跳出战壕率先对敌展开反冲击,经过苦战,终于打退美军进攻,但正副排长全部牺牲,阵地上仅剩下一个17岁的小战士陈启瑶和三个重伤员。
胜负的天平似乎正向美军倾斜。
这是陈启瑶第一次参加战斗,此时他手上只剩2颗手榴弹,已经准备等美军冲上来时与其同归于尽了。勤杂员刘元书拖了两箱手榴弹上来,他在送弹药的时候负伤,是爬着拖的,一共给各个阵地送了34箱,给陈启瑶就送了8箱。
于是,346高地上最大的奇迹发生了:陈启瑶把这8箱手榴弹共207枚分成8堆,一个人扔光,一个上午打退美军3次进攻!
美国人甚至没搞清阵地上到底有多少人,他们根本想不到这里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在孤军奋战。后来,陈启瑶立一等功,授予孤胆英雄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图为志愿军前沿阵地一角中午,美军空中和远程火力继续对346高地进行了狂轰乱炸,火力之猛,甚至炸塌了在反斜面的3连指挥所。下午,美军以4个连分6路再次向346高地发起冲锋,战况更加激烈。驻守主峰的3连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一路美军已接近主峰。
这时,机枪手陈运乾灵机一动,偷偷运动到这路美军侧翼,抬起机枪就打,只一眨眼,一片美军被击倒在地上。
美军战术素养也不弱,迅速判明了陈运乾的射击阵地位置,两挺重机枪向其猛扫。
陈运乾被敌火压制,头都抬不起来,马上又想出一个主意。他脱下军帽,让副射手用铁锹的锹把顶着,在战壕里移动。美军机枪手以为志愿军机枪要换射击阵地,对准军帽猛打。副射手也很聪明,看到军帽被子弹打了好几个洞,马上把军帽落下。美军机枪手以为已将志愿军机枪火力点打掉,开始转移火力。
陈运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出堑壕,“突突突”三个长点射,美军数个机枪射手中弹毙命。见陈运乾得手,阵地上的战友马上发起反冲击,又顶住了美军这次进攻。
此战,陈运乾一人毙敌24人,立一等功。他的弟弟陈运亮也在这个高地上奋勇作战,后在战斗中负重伤。这是真正的“打虎亲兄弟”!
美国人没想到一个346高地这么难打,美骑兵5团5天被打残,退出战斗,换上骑兵8团也毫无进展,以至美军战史只能无奈地记下:“联合国军对346、230和272高地攻击了8天,但中国人始终不退却。”
10月11日,140师420团接替了346高地防务,他们收缩了自己的防御阵型,放弃了272高地前沿阵地,集中兵力防守主峰。
13日,美骑兵8团没有经过战斗就攻占了全师整整十天没能攻克的272高地前沿阵地。对美骑兵8团来说,似乎又开了一个好头,这个团自从10月4日投入战斗以来连战连克,尚无败绩。在该团看来,346高地一线的地形交通相当便利,既能让坦克抵近攻击,后方又能同时展开多个炮群,便于发挥机械化部队的威力,骑兵5团损兵折将实在太不应该了。美骑兵8团决心顺势打破中国人的防御圈,攻占346高地。
然而,当美骑兵8团正在集结、准备进攻时,他们的好运气到此结束。
同日,志愿军火箭炮202团突然对正在集结的美骑兵8团进行了2次齐射,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火箭弹的覆盖射击下,美骑兵8团遭遇了开战以来最大的噩梦——射击后,志愿军一个班奉命前出观察射击效果,仅在两个地点就发现美军遗尸100多具;第2天又发现美军出动汽车17辆前来拉运尸体。
这一次,美军结结实实尝到了“喀秋莎”的厉害。在以往,美军利用他们的空中和炮兵优势,经常能袭击志愿军正在集结中的部队,这次轮到了他们吃苦头。
遭到这一毁灭性打击后,美骑兵8团暂时失去进攻能力。
此时,其他方向的战事已经平息,美骑兵1师可以腾出手来全力进攻346高地。美军制定了名为“杆头装药”的作战计划。15日,投入2个团加1个营、整补完毕后的美骑兵5团重新参战,并加强从美步兵3师紧急调来的比利时营从正面主攻,美骑兵8团从右翼272高地进行迂回,分两个方向,全力突击346高地。
对美国人来说,这个346高地实在太难打了!
美骑兵5团在这次作战行动中丢人丢到了家。相比“战绩突出”的骑兵8团和还说得过去的骑兵7团,他们没能攻占任何一个任务目标。这次派上比利时营增援,还是一步不得前进。
美骑兵8团也失去了锐气,只在346高地东北侧取得一丁点进展,“但无法包围作战目标的翼侧”,“第5、8骑兵团对346高地又连续攻击了两天,但无效果。”
420团一个团,抗击美军2个团又1个营,压力非常大。346高地的阵地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构筑的,虽经415团加固和完善,但是,到10月17日,志愿军在这个高地已经和美军激战整整15天,阵地哪里还有什么工事可言,只有弹坑。在这种阵地上作战硬抗美军7天无败相,已经是个奇迹了。
图为志愿军战士在工事全毁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弹坑作为掩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美骑兵5团重新加入战斗后,美军支援火力也随之倍增。
美国人的炮火猛烈到什么程度呢?美军一架炮兵校正飞机竟被自己密集的炮兵火力击落。
在美军围攻下,420团战斗伤亡的数字直线上升。
18日,272、230.4高地终于失守,420团1营1、2连全部牺牲。1营营长韩庚坚决要求再给他一个连,他一定要把230.4高地反击夺回来!
在346高地,2营的情况虽然好一点,但已被美军坦克三面包围。
在346高地南面前沿突出部的250高地上,著名战斗英雄、19岁就被毛泽东主席接见的5连2排排长张国福——就是那个16岁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的少年,在下午只身突围,报告346高地已失守——当他带着重伤醒来时,阵地上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他是爬回后方的。他临终前一直在说:“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报告师长,我突围了……”140师分析认为,张国福排遭到了从北面居高临下冲击的美军夹击,见美军从主峰冲下,所以误以为主峰已失守。张国福排并未退缩,激战至最后并未丢弃阵地。
140师师长黎原考虑,虽然可以通过反击夺回346高地,但在高地侧翼暴露的情况下并无必要。黎原权衡利弊,决定弃守346高地,拉回了心有不甘的420团。
10月18日,美骑兵5团进占空无一人的346高地,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块遮羞布。美第一军自称达成了全部作战目标。然而,一同作战的韩国人嘲讽道:“美骑兵1师损失极为惨重,不得不在敌人撤走后,才占领目标。”
4
美国人只拣好的说,还真有中国人信了
结合这部分战况美军和我军战史的记载,很容易让人得到一个印象——四十七军打了败仗。是国内某些“权威学者”这些年来不遗余力地宣传:
“(中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全面陷入被动。”
“中国人才发现这个仗打不下去了,而且完全失去了取胜的信心和把握。”
“中国也没办法了,因为你打的受不了了,你要求停,也只能接受。从谈判的前期来看,中国人是急于要停,美国人是拖着不想停。”
“美国要求按照实际控制线,最后中国也接受了。”
不过,美军战史其实只公开了10月2日到18日的战斗。实际上,四十七军和美3师、骑兵1师整整鏖战5个月!
而这5个月战斗里,战况究竟如何?对谈判影响有多大?
四十七军是1951年4月14日才全军渡过鸭绿江的;一直到6月19日,才接替六十五军临津江以东高作洞至西小峙40公里正面防线,正式投入战斗。
图为受伤不下火线的志愿军战士,四十七军的作风绝对过硬四十七军刚接防时,美国人想趁其新来,先来个下马威。结果从6月22日一直到7月底,美3师、骑兵1师对四十七军阵地连续发起几十次营连规模进攻,均被四十七军打退,志愿军寸土未失,美军没能占到任何便宜。
要知道,四十七军是以阻击战成名的,梁兴初带着十纵在黑山阻击战打出威风后闻名天下。美、日、韩等国都对这支部队有过研究,称之为“中国军队中的王牌”(其实并不是解放军的主力部队)。
在四十七军坚守阵地的这段时间,我方代表提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方案,美国人不同意。
从8月份开始,四十七军改为主动出击。140师对美军发起多次营连攻击,一口气连夺大马里、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272高地等多处美军前沿支撑点,把防线向前推进了5到15公里。
图为翻山渡河向美军发起冲击的志愿军这段时间,我方代表做出了让步,提出了以现有战线为军事分界线,美国人还是不同意。
为配合谈判,继任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决定发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可是在夏季攻势中,美3师和骑兵1师以营连规模进攻反扑了近2个月,始终没能夺回上述要点。
所以在1951年秋季,李奇微不惜血本,发起美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美第一军以军规模对上述要点发起反扑,最终,他们成功了。
按照美军战史的说法,他们改善了前线的军事状况,直接加强了海军上将乔伊及其参谋人员的实力地位,以投入到即将到来的关于军事分界线的争论中去。
若真如此,那么重回谈判桌的美国人应该是占尽优势、定会狮子大开口的吧?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华盛顿发来了指示,告诉乔伊和李奇微:接受中国的提议。
为什么?
日本人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评价:“(美军)作战目标虽然达成了,但代价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认为战果并不那么理想。”
美国军方的最高领导之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莱有一句讽刺李奇微的名言:按李奇微这种打法,至少要用20年才能打到鸭绿江边。
图为志愿军阵地李奇微发起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是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总计损失15.7万余人,其中美军这两个多月的损失,超过志愿军1950年10月25日入朝作战至1951月7月底期间,美军九个月的损失。
李奇微最终在回忆录里承认:美军的进攻行动遭受了重大伤亡,在国内引起强烈不满。
再回到四十七军这边来,按照美军战史的说法,战斗打到10月18日就结束了。其实不然。
彭德怀敏锐地发现美军已经多次补充兵员,丧失了进攻锐气,已成强弩之末,遂命发起全线反击。仅四十七军就连续发起鱼积里南山、上浦防南山、正洞西山等反击战。特别是11月4日开始的正洞西山反击战,我军首次在朝鲜战场进行步坦协同作战,6昼夜的激战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2496人。
此战之后,美骑兵1师失去了战斗能力,被迫撤到日本进行休整,再也没有返回朝鲜战场。
图为反击中突破美军铁丝网的志愿军从10月25日恢复谈判起到11月初,全线美军在我军反击中的伤亡,超过了他们发起秋季攻势直到10月24日的伤亡。
夏季攻势,“联合国军”损失7.8万人;秋季攻势,损失7.9万人。
等我军开始战术反击,仅营连规模的反击就歼敌3.5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其实已无力继续再战。
这,才是华盛顿在我军连续反击的11月4日,要求乔伊和李奇微接受中国提议的原因。
志愿军通过营连规模的战斗就能夺回阵地,而美军需要下血本通过军师规模的战斗来夺取,这种拼上老命的攻势也许可得一时,却无力持续,强如美国也打不起这样的仗。这也是从此美军再也没发起过全线大规模进攻的主要原因。
图为志愿军向美军发动反击而且,仅以四十七军来说,1951年6月19日接防时的战线是从高作洞至西小峙,撤离时的战线是从正洞西山到马鸣洞。什么概念?就是说期间四十七军总体向前(净)推进了5公里多,占地大约100平方公里。美军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战果显著”,但结果志愿军四十七军才是“净赚”的一方,这是因为前期我军“赚”得更多,美国人后来的攻势不过是在尝试“收复”此前被志愿军攻占的“失地”而已,况且还未能全部收回。在10月3日之前,四十七军分别打败美3师、美骑兵1师、加拿大25旅、土耳其旅,战线向前推进5到15公里,大约200平方公里;而在美骑兵1师被打回日本前,我四十七军的直接对手,美军两个师一共向前推进了4公里,大约90平方公里。
看过完整的战况,还能说四十七军是失败的一方吗?这就是停战谈判军事分界线的议程从7月27日到11月27日能够达成一致的根本原因。
美军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也得不到。志愿军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证明了这并非空放狠话。
那么,当时有没有如前面提到的“权威学者”一样,没看清全局战事而被美军半个月攻势误导的人呢?当然有,美国“不服气”的也大有人在,美方谈判代表乔伊就是一位。他在接受我方提议时心有不甘,添了一个附加条件:如果在30天内能够在军事停战协议签字,则已经确定的军事分界线不变;如果30天内没签字,最终分界线以实际接触线为准。
美国人想留个尾巴,心想着如果此后能够延续“秋季攻势”这样的进攻,再多占点地盘,以便将来更改。
30天内,这字果然是没签成,“边打边谈”的状况又持续了近两年。不过,后悔的是美国人。到1953年7月27日最终停战时,我军又向前推进了332.6平方公里,美国人想给自己留“后门”没成想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图为1953年7月28日,马克·克拉克以“联合国军”总司令身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到头来没能守住两年前“分界线”的反而是美国人美方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种状况:
“由于双方都说己方占领了中部地段的某个高地,霍迪斯上将只好叫会议代表与守卫这一高地的指挥官通电话。解(方)将军到场后向部队指挥员打电话核实,证明这个高地仍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控制之下。这使他大为恼火,他用中文小声地对他的参谋说:‘不要紧,我们今晚将它夺过来。’但这句话被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中尉吴翻译听见了,吴翻译马上把这句话告诉了霍迪斯,因此守卫这一有争议高地的联合国军对这次袭占预先得到了消息。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以其优势兵力赶走了这个高地上的联合国军。第二天,霍迪斯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占领了这个高地和必须对接触线进行调整。”
虽然美军战史极力强调自己的军事行动有力地支持了谈判,但是中国“在分界线的设立上却占了上风”。美国首席代表海军上将乔伊后来写道,他认为这是谈判的一个转折点,这是美国的军事压力不足后采取的理智态度。
很明显,只有在战场上狠狠地挨了教训,美国人才会老老实实坐回谈判桌前。
(文 | 王正兴 编辑 | 黄俊峰瞭望智库 本文原标题:《只有狠狠地挨了教训,美国人才会老老实实坐回谈判桌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