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3岁中科院院士孙钧:渤海湾跨海通道内部研究已到...
本文原标题:《93岁中科院院士孙钧:渤海湾跨海通道内部研究已到关键节点!》
在5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
2019年
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上
93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
孙钧
透露了重要的消息
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
已到关键节点
孙钧在会上表示
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已到关键节点,课题组已完成通道方案的战略性规划研究报告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初步估算项目资金3000亿元。
孙钧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自1952年起,历任上海同济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校教务处处长、校务委员。他是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1991年经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孙钧在会上发表演讲
对兴建渤海湾跨海通道问题的
若干思考
孙钧表示
关于修建渤海湾跨海通道问题,有关方面的研究已经长达27年。但由于部分专家一直持疑虑意见,工程迟迟无法启动。
专家讨论↓
到底有没有必要现在就搞?
还有没有其他代替方案?
造桥还是造隧道?
渤海湾跨海通道,即“烟大跨海通道”是中国沿海交通发展规划中“同三国道”(黑龙江省同江市-海南省三亚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开始筹划。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已通车多年,琼州海峡火车客货轮渡也早已开通使用,只余渤海湾跨海通道尚未启动。
孙钧感叹↓
现在动已经晚了,时不我待啊!
渤海湾跨海通道示意图对于修建
渤海湾跨海通道的迫切性
孙钧提出三点
第一
山海关内外交通运输量增长需求方面
孙钧说
山海关内外交通运输量增长的需求,是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位列首位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关内外联系的铁路运能尚能满足要求,2018年京沈高铁投运后实际可提供运量2.3亿人次/年,但5至7年后,随着环渤海湾城市群建设及其产业发展和雄安新区的崛起,年客运总量需求将达到3亿人次,关内外铁路运能将“拙荆见肘”。如仍采用在旧线上增加列车的方法已无余地(津浦段运能当前即已呈饱和),及早适时兴建跨海通道势在必行。
第二
交通便捷性方面
孙钧说
现在从山东乘坐高铁前往东北,要经天津中转,约耗时10个小时以上,而乘飞机“烟台-大连”间仅需45分钟,但运量过小。据孙钧分析,如渤海湾跨海通道建成,其全长约125km,按列车车速180至200km/小时计算,跑完全程仅需1小时左右,时间比之前大大缩短。
第三
通道建成后的区域收益方面
孙钧说
该通道的作用绝不仅是连接烟台和大连两个城市,而应着眼于联通、振兴整个东北地区,通道北可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向南则可连接济南、烟台、青岛、徐州、连云港、合肥、南京以及苏锡常、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进而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孙钧还提出了
他认为恰当的详细建设方案
孙钧说
“蓬莱-长岛”一线的南边小段,由于有长山列岛为过渡,且水深较浅,可修建桥梁;向北的主体大段海域,因水深加大,又基本没有小岛屿作过渡,可行方案应首选海底高速铁路隧道。
据孙钧初步估算
整个渤海湾跨海通道总建设经费
将达3000亿元
工期约为15至20年
孙钧呼吁
在战略性规划研究报告获批后,要积极开展“预可”、“工可”研究,并抓紧进行有关海床地形、水文、工程地质与地震地质以及海床水文等方面的各种详勘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海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