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未成年人疯狂打赏引关注,专家建议将财商教育引入家庭教育
近日,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对未成年人疯狂打赏主播现象再次进行了关注。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网购、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这就导致“关于孩子错误消费、挥霍金钱给父母、家庭带来影响的事件屡屡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伴随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年轻家长们来说,如何在家庭中对那些“不曾吃过苦中苦”的孩子进行恰当有效的金钱观教育,让孩子懂得基于自己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而“量入为出”,显得尤为迫切。
错误消费下的年轻“负债”族
近年来,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因错误消费而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的事件可谓频频发生,甚至形成一种社会性现象:
6岁女童通过微信直接登录某视频软件,买“钻石”给主播送礼物,花掉2万块钱;
8岁“熊孩子”先充游戏后赏主播花掉一万多元,家长一个月报了两次警;
西安21岁女孩突然从17楼跳下结束生命,女孩父亲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女儿生前在20多家网贷平台均有贷款,女孩父亲猜测,女儿正是因不堪还款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
这些经媒体报道的儿童巨额打赏、借贷平台逼债致学生借贷人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唏嘘。
去年,一篇名为《被花呗毁掉的年轻人》,更是当下被“消费主义”摧毁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2018年,花呗发布《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同时,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万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供给的大学生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消费能力?这一问题恰恰解释了他们为何如此热衷于贷款消费。而必须承认的是:他们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欲望并不相称。
对于当下这些负债累累的大学生,有人如是总结:为了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该不该把家庭财政情况告诉孩子?
近日,知乎作者“有梦想的小咸鱼”(以下简称小鱼)就 “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这一问题所进行的问答在网上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因钱生事”的报道中,为众多网友特别是家长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
小鱼在文中首先介绍了母亲对自己的金钱观教育:小学5年级开始,老妈每月发了工资,都会用纸细算:菜钱××元、水电××元……储蓄××元……如果有剩余,就有零花钱,如果没有,就会如实告知:这月没得你的。
正因为母亲在家庭财政方面的“坦诚”,小鱼从来不会有无理要求,“有时实在想买什么,就去找老妈商量,我老妈就会拿出那张纸再算算,要是能挤出一点儿,那我就去买,要是挤不出来,我就不买了。”
这种教育,让小鱼从小便懂得:“同学有好玩的好吃的,我会羡慕,但不会觉得我也一定得有,因为我妈工作那么辛苦能挣多少我是知道的。”
成长过程中,小鱼家的财政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母亲收入上涨时,会告诉她 :“养你、供你读书不成问题,不过糟践钱的事情是做不起的,咱没那个钱。”生意不好做的时候,母亲也全然不瞒她。
正是受到过母亲“就算金山银山都没有你金贵”“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别花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外就可以”这样道理质朴的教育,生活中的小鱼懂得“珍视自己”“花钱不会超预算,也不会很抠门。”
如今,小鱼也做了母亲,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虽然“没有刻意模仿我妈的教育方式”,但“行为习惯早已被老妈潜移默化”。
比如,女儿上幼儿园时,她便会告知家庭收入,“换算成能买多少个甜筒来帮她理解”,以及“我们每个月必须要花多少钱才能生活,都花在什么地方,为了这些钱,我需要付出多少劳动。”
在这种教育下,小鱼的女儿也早早对金钱有了概念,购物时还会“货比三家”“斤斤计较”。
最让小鱼喜极而泣的是,“有天我说太累了什么工作都不想干,她噔噔跑回房间拿了自己的银行卡给我,说你放个假吧,我的钱都给你。”
虽然在网上,小鱼家的这种家庭教育颇得赞赏,但在采访中,她却告诉记者:“我家的教育方式一直有争议,总有人跟我妈说:孩子还小,说了她也不懂。”这让小鱼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中,金钱观是一个被很多家长忽略的问题。”
有人曾跟她说:孩子这么小跟她谈钱,太俗。“正确引导金钱观,孩子长大才能免俗。面对诱惑会理智一些,做事情前也会想想能否承担后果。”通过这样的教育,小鱼希望女儿能“在顺境里谦卑,在逆境里坚强,合法地挣钱,最好还能快乐地挣钱,然后管理好自己的钱,用正确的金钱观,实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将财商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小鱼分享的这则家庭故事,有网友评价:“这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世界观的培养。”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教授有同样看法。
康丽颖认为,小鱼家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方面值得肯定。“针对家庭的经济情况,她的母亲并不是带有主观情绪的表达,而只是一个事实陈述,教育孩子如何合理消费、量入为出。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母亲爱意满满,只要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她都会尽力满足。”
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孩子既不会有叛逆心,也不会有自卑感。”康丽颖由此认为,“孩子就能既有节制又有尊严地生活”。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早早给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呢?康丽颖认为,家庭中的财商教育不能缺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财商教育早已走进校园。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开设的FinTech(金融科技)课程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追捧。2017年,经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决定,朝阳区数十所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开始财商课程。
“全民生活水平改善后,大家都过上了更加殷实的生活,这就要更早地教育孩子学会早早规划。”2018年11月20日,在以“面向未来的儿童财商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儿童财商培养研讨会上,康丽颖就曾指出:“随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特别倡导的就是‘体面’和‘尊严’。如果将财商教育融入家庭建设、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日子一定会过得更殷实、更满足。财商教育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关乎幸福的能力,能够促进人获取尊严、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拥有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而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十分重要。在康丽颖看来,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中也包括了消费、理财、独立生活等内容,“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一是通过努力劳有所获、劳有所得,其次就是合理、适度地消费。”
她由此主张要将财商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财商教育能指导我们如何由贫、由穷到富有,帮助孩子拥有自律与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在生命早期做出合理的未来规划。”
康丽颖特别指出:“财商教育不仅涉及经济,也涉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还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比如能让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深度沟通,相互理解,在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理智地做出经济决策,合理地规划未来生活。”
(原题为:《如何为孩子补上缺失的“财商教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