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排名出炉:中关村的街道最“好走”

实习生 金瑛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2019-05-15 06:5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5月14日,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最新报告《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城市活力中心的步行性研究》(下称研究),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系列的第四期。

该研究选取了包括直辖市、省会和地级市在内的50个城市,基于街道两旁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店、住宅楼、办公楼等)的种类和密度,找到这50个城市中居住、就业和休闲功能皆有且分布最密集的核心区,称之为“城市活力中心”(Live-Work-Play Centers)。

通过基于街景图片的虚拟建成环境审计,研究评价了最具活力的71个活力中心区内12740条街道在9项步行环境指标的表现。其中,过街设施、步道宽度适宜和步道无长期占道这3项衡量的是街道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即“是否有路可走”,因此被赋予最高权重,称之为基本环境指数。

研究发现,71个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环境指数总体不高,平均为41.9分,其中北京市中关村、广州市天河路-体育东路和济南市山大北路排名前三。仅有10个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环境指数得分超过了50分,说明即便在人流密集、商业发达的城市活力中心,步行环境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基本环境指数”的排行可发现,相对于其他几项指标,71个城市活力中心在三项基本指标上表现尚可,如果仅考虑行人是否有路可走,上海市九江路表现最佳。

在具体的单项方面,尽管排名参差不一、难言规律,报告也总结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如南方城市活力中心在街道绿化/行道树这一单项上得分明显优于北方城市,该单项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7个属于南方城市,研究认为这或许与气候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直辖市的城市活力中心在街道环境指数上得分较高,整体领先于其他城市。

本期报告将街道环境指数与第三期报告的步行指数结合起来。研究认为,步行友好的街道不仅应有平整的铺装和遮荫的行道树,让市民行走时感到安全舒适,即“好走”;在街道两侧还应有商店、餐馆等便民服务设施,即“有趣”。

研究认为,基本所有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均满足了有趣的要求,但在好走方面却差强人意。在本次研究评价的12740条街道中,满分的“好走”的街道只有15条,均分布在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两侧。这些街道不仅宽度足够容纳包括步道、行道树、机非隔离、街道家具等设施,而且管理比其他街道更好,停车占道现象较少。零分街道多达1329条,主要分布在城市的支路中。

研究总结发现,参差不齐的支路阻碍了城市步行交通联网成片的建设,应作为重点建设或改造的对象,而完善规划指引和有效解决占道问题是改造“最难走”街道的重要举措。

“什么是真正的好走?好走并不等于宽,重要的是人们想要的是什么。”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评价道。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