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惊艳世界的《中国日报》海外版,你读过吗?

2019-05-17 17: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关注公众号了不起的匠人(lbqdjr2019)

加入匠人的理想国度

从贵族小众,到平民大众

网络轰然来袭后

报纸逐渐没落

却在他们手中

冲凝意蕴

前不久,一则“最美报纸“刷爆了社交网络。

色彩明艳的《中国日报》海外版,超高的辨识度加上中国风插画的渲染,国际知名的中国基因的加入,逃脱了非黑即白的版面。这一组封面,随后获得了报纸界的奥斯卡——最佳国际报纸奖。

从前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堆砌的报纸,如今有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告别了传统迎来了新生。

除了中国符号大熊猫,还将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江南和现代科技结合,描绘出一幅具有科技感的古风。一目了然又各有韵味,恰到好处的结合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

还有栩栩如生的仙鹤,在白云里破势而出,全球航海的探险更是中西文化的结合:靛青的底色,中式刺绣的牡丹,引领全球高速铁路一同进步的中国高铁,从古至今的历史标志在地球仪这一载体上得到最好的展示。
所有人都在好奇,是怎样的妙笔生花画出了这写有趣的画面?追根溯源,这些全部出于《中国日报》美术部,或许以前你从未了解过纸媒的美术,但是从此刻,他们重新定义了纸媒的美术部。
主任编辑李旻,毕业于清华美院,在这幅作品之前,她已经在美术界小有名气,网上关于她的信息很少,但是有幸看过她的访谈,是一个从一而终坚持自我的人。
最开始,她只是给杂志画一些插画,却总是被告知不能太出格,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色彩明艳。黑压压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字,比“老干部“还”老干部“的风格,让人丝毫提不起翻阅的兴致。

她有些失望,感觉自己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被禁锢住了。

09年毕业后,随即进入了《中国日报》,当时正赶上板式改革,就这样机会来了。

在当时的审美下,即使《中国日报》走在了报纸改革的前列,但是却总是一味的模仿美国知名插画家诺曼·罗克韦尔的画风——夸张,滑稽,写实,虽然有了些许创意,却毫无灵魂,也被不少人说,“东施效颦“。

当时国内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多数的报纸还是停留在传统信息传递的阶段,并没有美学的介入,李旻也尝试过剪纸的表现形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她知道自己不该止步于此。

不久后,她一个人打包了行李进入故宫博物院,开始学习繁杂的工笔画,老师说过一句话,对她的影响很深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插画家不能一味地模仿外国流行的风格,只有具有民族味道的东西才能走得更远。”只有经历过民族文化的浸染,才能在创作上,有了根。

随后,李旻还去了巴黎,去了欧洲,看西方的报业发展和审美变化,观察他们的生活。她想结合中国的元素和西方的创意,摸索出一条独特的报纸之路,而这一摸索就是十年。

2018年,她在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的讲座,让每一位献身艺术的人看到了,即使只是一副插画,也需要“十万小时”定律的工匠精神。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

又有几个人,可以用十年来做一件贯穿人生的事情?

李旻做了,而且做到了极致。那一年的《中国日报》,李旻和美术部的小伙伴一起,开创了中国报业审美变化的先河。这个团队几乎都是年轻人,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对美术设计有着炽热的情感,不拘泥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

这幅《自行车王国的重生》,鲜艳线条勾勒,阳光向上的少男少女,春日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至此之后,团队的每一次创作的全新封面都给人不一样的惊喜。

中国自贸区成立,那一次的版面,又是一次多元化文化融合,象征自由的鸟逐翅云霄,不同肤色的人物交融在一起,一副多样的象征意义封面,喷薄而出。

 

还有柔和线条和额色彩勾勒出的美好生活,和乐安然,这不就是我们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平静世界吗,打开这样一幅画卷的报纸,大概心也会随之宁静起来吧。
但其中最让我映像深刻的,还是这幅《回家》,每一个归家人的心情都是欢呼雀跃,恨不得立即插上一双翅膀飞回去,这一副便巧妙的抓住了我们的心理,给路途上的人安上了一对翅膀,心知所向,便是归家。

这些都只是团队作品的十之一二,现在在欧洲,订阅一份《中国日报》海外版成了潮流时尚。

李旻火了,她带领的主创团队也火了,这几个毕业于清华美院的执笔人,用自己的坚持告诉了世人,成功真的没有捷径,第一条就是不忘初心。

团队里的年轻人,坚韧又无畏,一腔热血而奋勇向前,画笔是她们的工具,也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媒介,也是他们倾注自我灵魂的桥梁。

早在还未声名鹊起之前,团队里的作品就已经履获大奖。

李旻创作的《微信控》曾获得中国新闻奖漫画三等奖,讽刺当代人的只能手机依赖症,看似拉近了亲情实则是疏远。

而另一位伙伴——罗杰创作的《中东闹钟》,曾获中国新闻漫画一等奖,从国际局势下手,将中东区域的政治问题一览无余,引起社会关注,支持和平,反对战争。
还有主创之一的宋晨,400多张设计图被作为清华官方首页主图,用作品见真章。
当我们都说,深处一个审美低俗的时代,却有人身先士卒用一己之力,拔高了中国的审美层级,有人还沦陷在过去,已有人开始开创了一番未来。

画匠,或许这个身份更符合他们的今日成就。

匠者,心也,当有一天我们去到了欧洲,美国,发现街头的人拿着的是一份中国画匠执笔的报纸,那不仅只是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多的是崇敬,崇敬这些敢于打破传统的人,崇敬这些自由发展的想象力。

编辑 | 小彭阿

图片 | 来源网络

责编 | 洱叠

本文原载自了不起的匠人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二次转载及使用

大家好

我的兄弟匠匠开自己的公众号了

名字就叫“了不起的匠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