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艺术家邓希平:在颜色釉世界里做个无声守护者
一生守望 痴迷颜色釉世界
1942年,邓希平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1965年,邓希平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邓希平拜聂物华、陈鸿高两位著名颜色釉艺人为师,学习传统颜色釉。学艺并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宛如宝石的高温颜色釉瓷
邓希平介绍,高温颜色釉瓷被称为“人造宝石”,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颜色釉瓷的成品率很低,烧造难度非常大。每个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深深地吸引着邓希平,令她对高温颜色釉世界如痴如醉,从此一往情深。
工作间隙的邓希平
1968年,她下放到上饶农村锻炼。1972年,回城时由于陶研所已不复存在,她便申请调入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因为在那,可以继续和颜色釉打交道。”
潜心研究 一次次突破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肯定。邓希平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她潜心研究,攻克了一道道颜色釉技术难题。
邓希平正在工作室内制作颜色釉瓷
建国瓷厂曾有批颜色釉瓷器上釉出了问题,邓希平发现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在颜色釉烧制的一个环节中使用加压空气泵。然而,工人认为使用加压空气泵可能引起爆炸,没有人敢尝试。邓希平便提出自己站在空气泵旁边进行加压试验。“试验非常成功,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之后,邓希平意识到,研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之后,凭着精湛的技艺,邓希平一次又一次在颜色釉领域实现突破。
不断创新 做传统工艺传承人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又一代瓷都人薪火相传,默默奉献,为守护传承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和贡献。而邓希平参与了颜色釉陶瓷的飞跃发展过程,也见证了瓷都日新月异的变化。
工作室内未施釉的陶瓷坯胎
1984年,邓希平成为建国瓷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95年,建国瓷厂改制,车间都被承包出去了,无人承包的科研所面临被解散的命运。为了颜色釉,邓希平把科研所承包下来,成立了“景德镇市建国瓷厂邓希平工作室”。工作室没有启动资金,她二话不说把自己仅有的1万元存款拿出来;没有厂房,她愣是花了8天时间,跑遍旧料市场,动手搭建出来;没有窑炉,她就到陶瓷烧炼市场去搭烧瓷器……
邓希平为国庆50周年创作的窑变命题作品“普天同庆”
创业的同时,邓希平和她的团队也没有忘记陶瓷人的社会责任。1997年,中国美术馆举办“迎香港回归艺术大展”,他们用半年时间创作了窑变命题作品“东方之珠”;1999年,国庆50周年,又创作了窑变命题作品“普天同庆”;2002年,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展“世纪收藏”工程,他们献上了“玫瑰紫釉福桶瓶”;2008年奥运会召开,他们承担了奥运纪念瓷“水立方模型”的研制任务……
邓希平和学生在交流
2012年,邓希平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身份。她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的文化就会遗失。她深深知道传统文化必须靠创新来传承,只有创新才能传之久远。
岁月流逝,
一转眼,
邓希平从花信年华步入古稀之年,
一头青丝已染白。
青春纵已逝去,
脚下永不停步。
来源:江西省妇联
文图:东方女报记者 徐晶晶
编辑:姚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