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进京城》:给京剧的情书

曾于里
2019-05-11 09:1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京剧一向被视为“国粹”,传唱大江南北,扬名世界各地。而在京剧的发展历程中,“徽班进京”是标志性的事件。所谓“徽班”,即以安徽籍(特别是安庆地区)艺人为主的戏班,乾隆年间,徽班在扬州风行,很多在扬州的徽商都有私人的戏班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际,徽班奉旨进京祝寿,自此逐步兴盛起来,到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也进京搭入徽班演戏,徽汉合流,集众所长,发展成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京剧。

知名导演胡玫的新作《进京城》,聚焦的就是“徽班进京”的故事,揭开了一段京剧起源的传奇故事。

《进京城》海报

电影分为两条线索。一条以戏曲名伶岳九(富大龙 饰)为主。乾隆年间,唱旦角儿的岳九曾是享誉京城的戏曲名角儿,却因遭同行诬陷,顶了唱艳俗花戏的罪名,被下禁令,永世不得回京登台唱戏。岳九黯然离京。

岳九被逐,牵涉的重要历史背景是,戏曲里的花雅之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统治者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俗或杂的意思,意思是花部的声腔花杂不纯,秦腔、罗罗腔、二黄调等所有地方戏,又被叫作乱弹。表面上看花雅之争,是统治者“崇雅抑俗”,实际上是“市民阶层和商人集团的审美价值取向挑战统治集团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审美取向的反映,是一场话语权之争”,因此硝烟无声。

岳九被逐出京城来到扬州,他依旧爱戏如命,依旧是戏大过天。冰天雪地的,他在豆子上练云步,练得满头大汗。忍不住馋吃了夜宵,他到树下催吐,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翻了翻自己的眼皮,指着自己眼晴说,“这真是人老珠黄了,上了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为了争取到随行京城唱戏的机会,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到京城只唱出了一出戏,遭小人举报被收押监牢,他依旧安然自若地练功……

岳九始终憋着一股劲儿,吞悲含恨的他,实在咽不下被驱逐的那份屈辱。他想重进京城,他想力证清白,坦坦荡荡唱戏,他争的是一口气!

《进京城》的另外一条线索,围绕春台班的当家武生汪润生(马敬涵 饰)展开。汪润生曾因戏子的身份屡受歧视,甚至和心上人春荣(王子文 饰)都难成眷属。

历史上戏子的身份非常卑微低下,哪怕是优伶,在社会上也被视为小丑、乞丐的同类。有时戏子的社会地位甚至还不如娼妓。春荣的母亲就讥讽汪润生,哪怕他的庚帖拿到妓院都没人要。因为娼妓赎身之后还有可能飞黄腾达,但戏子却难以翻身,历代习俗戏子不能做官,电影中提到哪怕是戏子脱籍了,也得三代后才能科考。

与岳九不同,汪润生一开始并不热爱唱戏这个行当,他仅是把唱戏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想着跟春荣私奔后就回家种田。私奔不成,他自暴自弃了一段时间。但当他看到岳九对戏的痴迷,看到岳九从不自轻自贱别人自然也高看他一眼,尤其是红颜知己凤格格(马伊琍 饰)发乎情止乎礼的指点和帮助下,他渐渐明白,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就得先争气,自己就得看得起自己。

《进京城》的表层故事,就是两个被驱逐、被歧视、被贬低的戏子,如何为自己争一口气。电影的高潮段落,是汪润生和岳九强强联手,在乾隆面前献出了一出精彩的大戏,并得到了乾隆的一声“好”!岳九曾对汪润生说,唱戏的就是为这声好活着。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没有什么比进京面圣,并且得到圣上肯定更光荣的事情了。

表层故事下,《进京城》也在溯源国粹京剧艺术的诞生史,讴歌那些为京剧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戏曲大师,讴歌那些有名或无名的“岳九”“汪润生”们。

看完电影,观众很难不被岳九打动。这一方面得益于富大龙出神入化的演技,他已经与岳九合二为一了,一举手、一投足、一捧心、一蹙眉、一开口,都有着戏曲大师的风采、风范、风骨。

另一方面,是编剧邹静之对这个角色用情至深。邹静之本人就是一个资深京剧爱好者,他将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悉数融入故事中,岳九这一经典角色也浓缩了所有戏曲大师们的共同精神——“台上三声好,台下十年功”“十年的状元,百年的戏子”,他们勤学苦练、毫不懈怠,始终精益求精地追求戏曲艺术的精进。正因为有他们,戏曲才得以发展和传承,京剧才得以诞生。

从这个角度看,《进京城》其实是写给京剧、写给历史上的那些戏曲大师们的一封情书抑或感谢信。

《进京城》并非没有缺点。邹静之的剧本写得相对“稳”,胡玫在还原的过程中,稳扎稳打,但也因为镜头语言的平庸、部分叙事桥段的冗余,以及其他几个青年演员的演技无法与富大龙马伊琍相匹配,林林总总让整部电影显得四平八稳,有一股浓浓的电视电影的味道。

但总体来说,《进京城》还是值得一看。传统戏曲艺术的衰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并没有多少年轻人热爱看戏,传统戏曲艺术自身也面临着创作滑坡、发展经费不足、表演人才匮乏等问题,有些戏曲艺术甚至有消亡的风险。虽然不能指望一部《进京城》唤起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但它至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京剧,了解到每一样从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戏曲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倾注了无数人“戏大过天”的热爱,并让年轻观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传统戏曲的敬意。多一份关注,就多一份希望。

    责任编辑:程娱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