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无锡书记用舒婷诗句谈智能制造:我们都站在雪白的起跑线前
杭州有云栖,无锡有雪浪。5月9~10日,第二届雪浪大会在无锡召开。
在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制造业高地无锡,本届雪浪大会围绕“新工业人,新工厂,新工业梦”议题,探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未来。
会上,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发表了主旨讲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李小敏引用诗人舒婷的诗句称,这用来形容智能制造当下的发展,是非常贴切的。
“此刻的我们,和世界同站在智能制造‘雪白的起跑线’前,让我们携手成为‘新工业人’,追逐‘新工业梦’,让新工业成为喷薄的‘绯红黎明’。”李小敏说。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发表了主旨讲话。从科幻电影谈到亚里士多德
事实上,人类如今能够站在智能制造的风口,经历了漫长的技术进步。
李小敏回忆了奥斯卡获奖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个经典镜头: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扔上天,落下来就已经变成了一家航天飞机。
“这是用‘蒙太奇’的手法,高度浓缩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所生产、使用工具的技术进步史。”李小敏说。
在此过程中,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起到主导作用。
他引用洋务运动先驱、无锡人薛福成的话“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称,时至今日,强大的制造业仍然是强国根基。
同时,智能化的发展趋向正越来越明显。
早在数千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幻想,每一件工具都能按照命令或预想,去完成所负担的工作,比如织布的梭子会自己穿梭。”李小敏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亚里士多德当年的幻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如今,制造业已经进入向智能制造升级的历史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工业互联网李小敏认为,智能制造已经不是概念性的名次,而是实践性的动词。
他认为,智能制造正在重构生产方式。人类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高端化,这让过去标准化、批量化制造的传统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
“过去,有规模就没个性,有个性就没规模。”李小敏说,但在智能制造时代,运用智能思维对生产方式进行创新,推动生产柔性化、智能化,可实现长尾重构。
智能制造还在重新确立数据的价值。
“业界有句名言,数据和石油一样早就存在。”李小敏认为,正如1901年实现工业化开采石油后,人类才进入了石油时代,数据也需要实现“工业化开采使用”,人类才能真正进入数字时代,从而避免“数据孤岛”林立。
同时,智能制造也在重新定义软件的地位。李小敏举了一个令他感到惊讶的例子。
“从代码行数看,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事实上不是微软、谷歌、甲骨文,而是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这家公司引入巨资投入软件研发,介入最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和纳米技术,从而跃升为世界最大的军工承包商。“这与我们印象中‘肌肉硬汉’式的工业巨头大相径庭。”李小敏说,这足以证明,软件,正在现代工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小敏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正在到来。
“在上半场,消费互联网异军突起,出现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引擎。”他说,工业互联网就是“下半场”的主题。
“先行者”无锡搞得怎么样作为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传统制造业高地无锡,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将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探求未来。
李小敏说,无锡具有独特优势和先发优势。据其介绍,无锡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制造业税收占税收总量比重超过了五成。
同时,无锡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经聚集物联网相关企业2000亿多家,2018年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600亿元。
在他看来,无锡已经在享受智能制造的“红利”。
比如在GDP方面,去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超1.1万亿,增幅位居江苏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一。
李小敏说,无锡接下来还将夯实创新技术支撑,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集聚一批“智造人才”,培养一批“数字工匠”。
同时,做优智造生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推动中小企业“上云”,让更多企业搭上智造“复兴号”。
【附】全文 |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2019雪浪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携手跑进智能制造新时代
——在2019雪浪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2019年5月10日)
李小敏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万物并秀、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非常高兴与大家如约相聚在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的雪浪之麓,一起畅想智造未来,共同拥抱智造春天。首先,我代表无锡市委、市政府,对2019雪浪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去年,由王坚博士倡议、10多家骨干企业共同发起的首届雪浪大会,吸引了500多家制造业企业参会参展、100多家媒体深度报道、400多万观众观看直播,不仅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首届雪浪大会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顺应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的大趋势,把握了“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的大方向,彰显了服务全国、对接全球的大格局。大会的召开对制造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让大家对今年的雪浪大会有了更多期待。在此,向王坚博士及发起单位,向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朋友、媒体界朋友,表示感谢和敬意!
我们知道,人猿区分的标志是从制造劳动工具开始的。一部人类进化史,一定程度上是制造工具进化史、制造业进化史。1969年,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里程碑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获得奥斯卡奖,片中有个经典镜头: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这是用“蒙太奇”手法,高度浓缩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所生产、使用工具的技术进步史。在此历史过程中,有三点值得一提:一是科技创新开始向产业发展持续赋能。其标志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爆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登上历史舞台,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和水平得到量级跃升。二是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起到主导作用。洋务运动先驱、无锡人薛福成说过:“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时至今日,强大的制造业仍然是强国的根基。三是智能化的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幻想“每一件工具都能按照命令,或者,甚至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完成它所担负的工作”,比如“织布的梭子会自己穿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亚里士多德的幻想正逐步变为现实。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铣床,数字化制造时代拉开序幕;7年后,该实验室又成功研发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铣床机器人,朝着智能化生产迈出了重要一步。发展到今天,制造业已进入向智能制造升级的历史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日渐深入的融合中,智能制造已不是概念性的名词,而是实践性的动词,其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不断被利用、不断被印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智能制造正在重新构建生产方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机器大生产带来“更快”的生产速度、“更强”的生产能力,满足了人们对“价廉物美”工业产品的巨大需求,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参差多样”的特征,个性化、高端化需求成为新的主流,与之相较,标准化制造、批量化生产的传统模式已很难适应,必须推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但大规模和个性化是矛盾的,在传统工业模式下,有规模就没有个性,有个性就没有规模,但智能制造方式的出现,让一切皆有可能。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的戴尔大规模定制、飒拉(ZARA)极速供应链、亚马逊智慧物流,还是时下国内的“红领模式”“双良模式”“尚品宅配模式”“上汽大通模式”,实际上都是运用智能思维和手段,对生产方式进行迭代式创新,推动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变,以实现长尾重构;推动产品向定制化、服务化转变,以实现敏捷响应;推动企业向扁平化、虚拟化转变,以实现智能决策。智能制造方式不仅避免了无效产出,节约资源与交易费用,而且还实现了生产与服务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有效促进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优化,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智能制造正在重新确立数据价值。业界有句名言:数据和石油一样早就存在。但是,直到1901年工业化开采使用石油,人类才进入了石油时代;同样,只有实现了数据的“工业化开采使用”,才算真正进入数字时代。制造本身会大量产生数据,同时也需要运用数据。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只是对生产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实验室式”的采集、分析和使用,其结果就是“数据孤岛”林立。智能制造,是一个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完整过程,当工业数据规模不断积累,借助云计算对数据建模,实现设备本身、产品研发、服务维修、销售物流的全面数字化,数据就变成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一样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可能衍生出更多价值。推进智能制造,让数据这个“沉默的金矿”成为最具价值的生产资料之一,通过对工业数据全流程全时段地采集、分析、应用、预测,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第三,智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软件地位。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软件无处不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专家甚至认为“软件定义一切”。令人惊讶的是,从代码行数看,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谷歌、甲骨文,而是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该公司坚持以巨资投入软件研发,并由此介入最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和纳米技术,不仅成为世界先进隐形战机的制造者,而且承建了美国国防部信息安全系统、美军“网络中心战”测试基地等重大项目,公司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军工承包商。这与我们印象中“肌肉硬汉”式的工业巨头大相径庭,也雄辩地说明软件正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智能制造,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最终离不开软件技术的进步、离不开软件的驱动,机器装备的价值已不单纯是衡量精度、衡量灵敏度等,更是衡量芯片数、衡量软件代码数和可靠度。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软零件、软部件、软机器将进一步泛在,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将是“软件企业”,“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智能制造正在重新塑造网络格局。在互联网时代上半场,消费互联网发展异军突起,出现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擘。现在,我们正迎来互联网下半场,那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套涵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通用目的综合技术体系,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业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谁能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谁就拥有了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谁就掌握了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和资源配置的核心,谁就能抢占先机。这里,举三个无锡本地的例子。我市雪浪云的算法模型,让双良集团溴冷机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准确性由50%提升至90%,运维服务响应速度提升1-2倍,制冷设备整体人力运维成本降低20%-40%;接入极熵科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3000多家制造业企业,用户平均节能达15.4%、计划外故障减少55%、维护和服务成本降低48%;观为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美国雪佛龙油气田提供的诊断服务,累计为用户避免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这三个案例提供了有力实证:只有让工业真正“互联网化”、让制造真正“智能”起来,制造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智能制造,无锡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具有雄厚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制造业税收占税收总量比重超过五成。另一方面无锡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成功举办三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聚集物联网相关企业2000多家,去年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600亿元,约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值超11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依托这两方面的优势,我们在全国较早提出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并且制定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政策意见,智能制造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智造示范加快推进,无锡获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去年新增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类项目4个、全国第一;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6个、累计达95个;实现省5星级上云企业零的突破;近两年实施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305个、完成投资近400亿元。智造平台加快搭建,瀚云、雪浪云成为全国首批8个通过4星级以上评测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红豆、极熵入选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观为监测等6个平台被评为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37家企业和单位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智造创新加快涌动,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智能制造项目入选2018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全省首个统一开放的物联网公有云平台OneNET正式上线;全市累计承担行业标准5项、国家标准1项。智造优势加快形成,新增18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7家企业的12个项目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名单、全省第一;阿里云、浪潮、海尔等在锡布局总部基地,九众九等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雪浪等3个物联网小镇建设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无锡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智能制造“红利”。一是带动了总量扩大。去年全市GDP达11438.62亿元、增长7.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618.71亿元、增长9%,增幅位居江苏全省第一;净增规上企业172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70家,均为全省第一。二是带动了结构优化。去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3.8%和3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和39%。三是带动了效益提高。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8.6%,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均GDP达17.43万元,约2.6万美元;单位土地面积、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分别达2.47亿元/平方公里和7.56亿元/平方公里,均处于江苏全省领先水平。
在首届雪浪大会上,我们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谁拥有智能制造,谁将拥有美好的未来。一年来,无锡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实绩,印证了上述判断,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努力促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智造强市”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重要论述的认识,加快探索实践步伐,向着实现“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奋力迈进。
一是在打造“智造”引擎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夯实创新技术支撑,积极实施智能装备产业重点项目计划,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突破感知、分析、决策、通信、控制、执行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有效解决智能制造领域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构建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创新供给体系;着力夯实创新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集聚一批掌握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智造人才”,培养一批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数字工匠”;着力夯实创新文化支撑,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在提高“智造”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转换契合,加快从产品供给为主向用户需求为中心转变,最大程度减少低效供给、降低资源损耗,为制造“提效”;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研究制定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制造“赋能”;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促进制造服务化、服务制造化,大力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制造“增值”。
三是在做优“智造”生态上下更大功夫。建立健全基础体系,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强基工程,扎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网+云+端”基础设施布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各类单位组织主导起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断增强话语权;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依托制造业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推动中小企业“上云”,进一步增强整体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流程改造、安装维护、检测认证能力,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让更多企业搭上智造“复兴号”。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著名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激情地吟诵:“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样充满张力、充满爆发力的诗句,用来形容智能制造当下的发展,我以为也是非常贴切的。此刻的我们,与世界同站在智能制造“雪白的起跑线”前,在奔向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携手成为“新工业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以人的转型作为制造转型的起点,让自己更加富有数字意识、数字智慧,成为数字时代的企业家和创新者;让我们携手构建“新工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深、更广地向制造业渗透,充分用好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让企业拥有聪明的大脑,让生产制造更加智慧;让我们携手追逐“新工业梦”,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聚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工业场景,让新工业成为喷薄的“绯红黎明”。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组成新时代的智造“跑团”,从雪浪之麓出发,在现代产业新跑道上奋力奔跑,携手跑进智能制造新时代!
最后,祝雪浪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来源:无锡广电“无锡博报”公众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