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直面牧溪《六柿图》的独有纸墨与法国摄影师的不同视角

拿破破Napopo,小鹿
2019-05-14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此次点评的有日本美秀美术馆的展览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现场观察牧溪《六柿图》在黑色的布景中自顾美丽,给观看者客观研究和遐想的机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埃莱娜·比奈:光影对话三十年”呈现摄影师对光影,建筑的探讨,尤其是西方视角下的江南元素;国博的“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 对整合齐国文物资源具有开创意义。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

展期:2019年3月21日-5月19日(展览期间会替换展品)

地点:日本美秀美术馆

票价:1100日元

点评:美秀博物馆就像是一个“桃花源”,不仅是那里的空间布局,展览和文物都是那样精彩。牧溪《六柿图》在黑色的布景中自顾自美丽,给观看者客观研究的机会,也给观众留下关于其背后禅意的无限想象。

评星:四星半

宋代牧溪的作品在日本得到极大的尊崇,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牧溪三种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绘画作品,都在上海、北京、台北、京都等地的展览上相继出现。但是,唯独那幅充满禅意,现藏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六柿图》迟迟不愿展颜。所幸,2019年春天,日本滋贺的美秀博物馆,终于牵手神秘的龙光院,举办了以曜变天目盏为明星的展览,(传)牧溪《栗·柿图》也赫然在列。

展览现场

《六柿图》在留有大片空白的纸上,仅仅画了六个错落分布的柿子,其形状大小、用墨浓淡都不相同,这就把柿子的前后空间关系和成熟的程度表现了出来。牧溪这种“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创作思维,给观看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这幅静物画,以非常简省、质朴,充满拙意的技巧,反映出了一种安稳致远、万物有常、淡泊名利的禅意。《六柿图》与《栗图》是从手卷上切割下来的,其本来的形制和状况与两岸故宫收藏的《写生图》卷最为相似,目前以倭裱的形制装潢,充当龙光院茶室的挂饰。

牧溪《六柿图》©MIHOMUSEUM

《六柿图》的纸张质地紧密,白中微微泛黄,看起来颇为厚实,能够比较好地与墨的干湿相契合,并达到牧溪的心理预期,这似乎道出了牧溪的用纸倾向。《六柿图》由于历史原因,右侧有些许残破,其中右二和右三两枚柿子有过“补笔”。通过现场观察可知,纸张特点与北京故宫《写生图》卷非常接近。《六柿图》中的柿子先用比较粗的笔道,绘出其大致轮廓,后用墨染出柿子的果皮,最后用浓黑的墨色绘出柿子的蒂和把儿,这种用笔技巧与北京故宫《写生图》卷中众多果实的描写特点一致。同时,《栗图》的折枝构图,叶脉干湿控制的习惯,叶子的染法,与故宫《写生图》卷中的一枝枇杷高度一致。

非常凑巧的是,在台北故宫的“来禽图”特展上,台北故宫《写生图》卷也终于展卷。台北《写生图》卷用笔更接近明代水墨写意画,画卷最末处的款子,明显是从别处移来的。这就说明这是一卷经过拼配,画心是明代早期临摹的画卷。而那个被切过来的款子所用的纸张,与《栗·柿图》接近。

通过梳理其中的逻辑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用纸还是用笔,故宫《写生图卷》、台北故宫《写生图》卷的款子、龙光院《栗·柿图》都出自一手。换句话说,它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真伪情况“一荣俱荣”。徐邦达先生认为,故宫《写生图》卷后沈周题跋遭到涂改,“似非牧溪之画”,倒也没有直指画作本身的技法和风格问题。

一场展览或许不能把作品前面的“传”字去掉,但不论《栗·柿图》的真伪如何,我见到了这件传说中的名品,也会一直记得深夜里,在展品目录发现它的名字,躲在被窝里窃笑欣喜的那个深夜。(文/拿破破Napopo)

埃莱娜·比奈:光影对话三十年

展期:2019年4月19日 - 7月2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票价:免费

点评:展览呈现了比奈镜头下的历史遗产和对建筑的解构,同时《苏州园林系列》也呈现了西方视角的江南园林。但展陈所流行的简约之风或许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

评星:四星

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Hélène Binet)就读于欧洲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很早就对建筑摄影感兴趣。她的摄影作品既关注历史文化遗迹,也曾记录多位现当代主义建筑师的实践,如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

展览展出比奈的超过100件作品,涵盖过去30年艺术家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以及本次特别委任创作的《苏州园林》系列。

展览现场,《苏州园林》系列

走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苏州园林》系列,所摄图片皆是园林的角落、局部,所呈现的画面以零散的竹叶、白色陈旧的墙面为主,搭配着美幻的光影和胶片拍摄的质感,作品呈现出一种西方视角的江南之美。当然,比奈的作品不光是在《苏州园林》主题上有所造诣,她通过特别的取景与构图升华建筑本身的语言,例如对柯布西耶及哈迪德所设计的建筑进行解构,使其具有特殊韵味。

不得不说,白色、空灵的展厅,的确适合这样充满诗意的摄影作品。漫步于展厅之中,一幅接着一幅,一个场景接着另一个场景,比奈的作品就如同让人欣赏不同的旋律、或是诗集。

当然,此类充满诗意的建筑局部与大自然局部会令人无法一眼看清拍摄对象。而在笔者看来,展览的一些“小问题”则是展厅内缺乏基本的文字说明,或是标签。展厅内所能读到的文字只有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对其的评价“她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揭示了建筑的成就、力道、情感与脆弱。”观众如想看到摄影作品名,则需到展厅入口拿导览手册,或是手捧更为详细的“导览文件夹”。但两者的页面上都只是印着作品名而已,没有更多的信息了。

展览现场

简洁干净的观展设计无疑是前卫的。但手拿导览册,对照展厅地图寻找作品名,视角忽上忽下的观看方式或许会打断欣赏体验。这样的观展设计是否多此一举呢?

只为欣赏,不少观众并没有拿取导览手册。不少观众夸赞了《苏州园林》的优美。也有观众误将园林作品对面的希腊季米特里斯·皮吉奥尼斯的地面系列认为是江南园林地面,“这是园林的地面吧,好漂亮”。(文/小鹿)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

展期:2019年4月19日 - 7月9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费用:免费

点评:“海岱朝宗”特展发挥了极大的集聚性效果,对于挖潜两周时期的齐国文化,整合齐国文物资源具有开创意义。

评星:四星

把区域文明展览办进国博,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变化呢?

现在文物走出库房“活”起来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文物展示的水平是不是足够高超,能够让文物更体面地面对观看者,不同地区和层级博物馆的状况还并不统一。所以,这些文物脱离了归属地,在国博进行展示,往往会觉得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

“海岱朝宗”特展发挥了极大的集聚性效果,能够将这么多分散的山东文物齐聚一堂很不容易,对于挖潜两周时期的齐国文化,整合齐国文物资源具有开创意义。这样子的聚集性展览,若非借助国博这个平台,是很难在属地实现的。

展览现场

国博近些年按照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特展,其中“地方精品文物陈列”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无论是古蜀华章、大唐风华,还是这次海岱朝宗,都令人们感受到了地方文物的精彩之处,也让地方文物机构得到机会,来对接更高层次的文博交流平台,去通过实操提升自身的文物包装、展览策划、陈列制作、媒体设计等方面的水平。

许多不是那么容易见到实物的青铜器,终于一朝获睹真颜,对青铜器研究的推动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东周时期齐国制作的青铜器,不论是纹饰还是设计,都比较粗疏和周正。其他区域制作的青铜器,与齐国青铜器相比,自然显得铸造细致、立意较高,这在展厅里更堪称显而易见。这就为东周时期青铜器的流动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曾太子般殷鼎》、《楚系兽柄青铜豆》、《晋系人物纹高柄壶残器》等其他国家、区域的器物,出现在齐国遗存单位背后的原因极为复杂,工匠流动、賵赙赠送、战争掠夺、嫁女赠器等情况的背后,都涉及齐国的地理历史研究课题,一个展览对学术的促进作用也是极大的。

展览现场

当然,“海岱朝宗”特展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笔者认为得大致有四点:一是本质上是齐国文化展,却被冠以山东古代文明菁华这样大的展览副标题;二是展柜和灯光不是统一来源,拼凑痕迹表现在不同的玻璃通透度和个别黑暗的展柜;三是特展仍然遵循了以墓葬单位和年代顺序为纲目,在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展览主题策划上还欠创新;四是展品说明牌撰写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前后观点矛盾,有的相比较之下说明问题的深浅程度不一,这些都说明对文物本身的研究并不平均。

不管怎样,“海岱朝宗”特展是近年集合山东齐文化青铜器的一场较好的展览。(文/拿破破Napopo)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